只接受願意接受的他人情緒,算是一種自私嗎?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奇怪,別人的情緒,不論是好的壞的,不都跟自己沒關係嗎?但小時候,父母總要求我要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別人的要求只要沒有惡意,就值得聽一聽。
有過則改之,無過則勉之。
這些教誨從小刻在了基因裡,長成了富有同理心的樣子。這份同理心還帶著許多儒家色彩,追求仁德與謙虛的處事態度。這處世態度也要謙卑的認清一個人變好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旅途,沒有也不該有終點。
僅僅是好的話依然不夠,終究還能更好。
這是對的道理沒錯,也值得每一個人努力。但隨著自己越來越社會化,與越來越多年齡段的人交流,有一種感覺越來越深刻。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把一個人的容忍當作善良的美德,自己卻一點也不善良更不容忍?
一邊理所當然的要求別人,一邊心安理得的麻木自我。
當然,站在凡事都有原因歸於自己的立場,每一個要求都有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這沒錯。但是,這有必要嗎?會有這個感悟是之前,跟X在上海的酒吧喝酒,他是個富有同理心的大陸好朋友,平常出去玩都很熱心的招呼大家,我就被他照顧很多。
那次,我陪著他喝著酒,他跟我談人生。
那是被相信的人背叛的故事,他投了一個很信任大哥的事業一百多萬元,也幫了很多忙。這筆錢不是很多,所以他沒很在意,但後來莫名其妙的,他捲進這相關的事情裡,這位大哥既沒幫忙而錢也沒拿回來。
這段說完,我那朋友笑笑的把手中酒杯乾掉,再點了一杯特調。
他淡淡地接著說,這些對他都還好,錢是身外之外,麻煩的事可以當作人生經驗。最不能接受的是身邊最親近的人,在這個時候要他好好反省,甚至用到了懺悔這個字眼。更悲傷的是,那個當下他能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確實,有許多沒有做好、可預防的事,那時候的自己太天真了。
講完,我拍了拍那個大陸朋友,點了兩杯特調,我一杯他一杯。
後面,我們兩個都沉默了許久。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安慰,但我知道他不需要,只需要有人著喝兩杯聊聊天。品著酒,想著要是我在那樣的當下會作何反應?會大哭嗎?覺得這一切太刻薄太殘忍吧。那是一把利刃,刺穿需要被擁抱的心靈,而且無法被修復的很痛。
最後跟X聊生活聊工作聊女人的很開心,沒負擔沒酒醉的回了家。
那個故事帶給我的影響後來慢慢發酵,尤其是每次看著那好朋友跟沒事一樣,想讓所有人都覺得有溫暖被關心,都會莫名的心痛。我不想當一個連被人重傷,還要同理別人的人。就像被人刺了幾刀,還要求自己包紮。理解每個人背後的動機是一種友善,但友善只是一種選擇,而不該是必要。
我不想連在難過的時候,還被要求變得更好再保持善良。
這算是變得自私嗎?但在不理會別人的情緒之後,突然覺得自由了許多。也逐漸發現很多所謂的「建議」,其實都是偷懶的斷章取義。像是說:「看到別人說你...,那是不是因為他...。」、「這樣不會累嗎?生活不該是這樣,而是該...」。
這些都是假關心之名,在發洩說這些話的人的內心焦慮。
再跟其他很有同理心的朋友聊到這個發現時,H給我的回覆最印象深刻。明明當個足夠好的人就好了,為什麼要當最好的呢?就算那些對你有期待的人失望了,那又會怎麼樣呢?如果都不開心了,都變成壓力了,那才是最痛苦的事了吧。
H說,放下那些正確的道德價值吧,善待每一份好的情緒,遠離負面與勒索。
自從有了這些意識以後,很常聽到朋友說:「你變了,以前的你不是這個樣子,而是會...」每次聽到這個我都不自覺的嘴角上揚起來,因為這好像是一種稱讚,即使說這話的人原意是希望,我變回那個同理心好男孩,但就是因為不再接受了,這其實我一個進步的證明吧?
只接受願意接受的他人情緒,自私就自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