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禪與藝(七)真心與妄心

《楞嚴經》上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倘若於此有所悟入,禪修打坐便有可能走出盲人瞎馬的窘境。

我們人類的「心」,無形無相卻又圓妙靈明,它以「無」為體,以「知」為用,這原是一種動物性本能的順向的知覺功能。因為心的體性本來空寂,故體悟為難,發露不易。心的功能之「知」,是明了分別的意思。這個「知」,有聞見之「知」與德性之「知」的不同,前者儒家經典稱為「人心」,佛家名為「生滅心」或「妄心」,天台宗則稱為「一念無明法性心」;後者儒家稱為「道心」,佛家名為「真如心」、「本心」或「真心」。

其實,「真」「妄」本無二,真心與妄心都是同一心體所起的作用,當我們不知或未能察覺妄心是妄(迷)時,真心成了妄心;覺知妄心是妄(覺)時,妄心即是真心。這個「覺知」與「沒有覺知」的關鍵,就在我們自己。不過,除非經過長期禪定修習,否則,我門的真心對於境緣有了覺知分別,緊接著往往會依過去的心理慣性,隨境緣之順或逆己意而起喜愛或憎惡之念,如同在晴明的天空忽然飄起一片雲朵,又似平靜的水面忽經一陣風吹拂而起漣漪或波瀾,使得心境受到撓動干擾,而失其本來妙明的覺知功能。

久而久之,雲層如積垢,越積越厚,終將由烏雲而變成一片無明的漆黑,刮洗為難。故這個憎愛之念,就是把我們的真心導向妄心,由明變為無明的罪魁禍首。


文:沉醉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