睏讀:世界史 X 宗教改革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教主的話

睡覺教秉持「能睡飽就不努力」的精神,推出「睏讀系列」以照時序、小份量,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信徒們利用空檔3-5分鐘滑過一輪,可以節省一點讀書時間,多點時間享受人生、好好睡覺。


背景

政治面

  • 世俗政權
    國家政權逐漸成熟穩固,教會在各國強大的勢力反而會成為世俗政權的阻礙。
  • 教會勢力
    教會在各地擁有龐大的資產,以及向信徒收稅(EX:什一稅)在世俗政權眼中教會變相佔有他們政權的經濟財富特權。
簡單講,世俗政權尚未成熟、實力不穩時,需要教會的認可、協助統治,但當世俗政權成熟後,要掌控國家政權時,教會又成為礙眼的絆腳石。

文化面

  • 文藝復興
    新思維的變遷,不論是談論到經院哲學或是基督教人文主義方面,理性反思基督教成為一股不可逆的趨勢。
  • 教會自身
    教會內部的腐敗,權威的低落、教士素質不佳,使教會改革聲浪不斷堆疊而起。

發展的重點

關鍵人物:馬丁‧路德

見教會的腐敗而不滿,激起馬丁‧路德反思教會問題,改革教會。其中〈九十五條論綱要〉大力抨擊贖罪劵削弱信仰的問題。

思想特點:「因信得救」

  • 回歸最初「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建立,主要途徑是透過《聖經》認識上帝。
  • 信徒「得救」與否,受上帝「恩典」影響,非教會blabla等東西。
世界史-宗教改革-新舊教區別

世界史-宗教改革-新舊教區別

抗議教派

因為信徒可以自己解讀《聖經》以至於出現許多不同解讀,而分裂為許多不同教派

路德派

主要分布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約今日德國),帝國部分諸侯支持路德教派,藉此脫離羅馬教會的控制。

喀爾文教派

此教派特別之處在於「得救問題」的主張是採「預選說」

  • 「預選說」內涵是:
  1. 誰會得救是上帝已經預選好的,信徒是不知道的
  2. 信徒只能透過「努力工作來榮耀上帝」證明自是「被選上的人」
  • 意義在於?

喀爾文使「賺錢獲取財富」這件事在社會道德上是受到認可的,「合理賺錢 ≠ 貪婪」使得此教派獲得工商業者的支持。

學者馬克斯·韋伯認為此舉有利於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

英格蘭教會

  • 背景

英國亨利八世想西班牙公主凱薩琳離婚,娶年輕的妹子。

  • 困難處
  1. 天主教不予許離婚
  2. 凱薩琳後台很硬,不只是西班牙公主,神聖羅馬帝國君王也是她親戚
  • 結果

亨利八世還是離婚,被天主教開除教籍,於是自立英格蘭教會,順便把羅馬教會在英國的財富、權力收編在自己腳下。

影響

羅馬教會的回應

許多改革中,重要的有羅耀拉創立的「耶穌會」。耶穌會致力於〝海外傳教〞。十六世紀後半葉在中國傳教的利瑪竇即是耶穌會的成員。

三十年戰爭(1618~1648)

  • 背景
    宗教改革並非改革完後各教派玩各的,其中牽扯到許多利益糾葛,其中以1618~1648年三十年戰爭為最大規模的歐洲混戰。
  • 兩大陣營
    理論上,應該是「新教VS舊教」但後來變成兩大國「法國VS西班牙」的歐洲爭霸戰。
  • 發展:法國的逆襲
    法國考量自身國家利益,為突破哈布斯堡家族的包圍,即便自身為天主教(舊教)國家,但選擇與新教國家陣營合作,以打擊哈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他家族統治了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奧國,分別於法國東、西兩側,是當時歐洲最有權力的家族,沒有之一。
  • 後續影響
  1. 《西發里亞和約》簽訂,確定各教派合法性(宗教包容)多國並立(國際社會)局面。
  2. 法國跳脫舊教陣營取得勝利,一躍成為十七世紀歐陸首屈一指的大國。
  3. 「國家利益 > 宗教利益」的考量成為歐洲各國發展的優先順序。
  4. 歐洲基本上走向政教分離的態度,但並非完全形同陌路,而是減少相互干預,避免因宗教而導致戰爭。

自「單一知識」的解放

宗教改革後,人們必須自己閱讀《聖經》、理解《聖經》、重新認識上帝。此舉使得歐洲思想上自教會單一權威的知識來源中解放,個人可以自己去尋求世間的真理(上帝),有助於個人主義尋求真理的思想風氣,進而帶動後續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發展。

結語

其實將「宗教改革」當作歐洲文明再宗教領域的更新,中古時期是1.0版本,宗教改革後則進入到2.0版本。版本差異基本上在於

  1. 新教(抗議教派)出現。一本《聖經》可各自解讀,以至於新教派別林立。
  2. 三十年宗教戰爭後,政教分離、宗教寬容,歐洲更加世俗化,國家角色更加鮮明主導歷史發展。
avatar-img
410會員
85內容數
「台灣籃球人,不可不知台灣籃球事」身為台灣籃球人一份子的你,可以在這份專題看到關於台灣籃球過往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啾巴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睡飽教書」的目的在於分享一些老師教學活動、教案、素養題目等,希望能減輕第一線老師身、心、靈負擔。本次分享的「歷史百問」是類似百萬小學堂的問答遊戲。老師事前以PPT製作題目,並將學生分組。課堂時,每道題以組別為單位進行限時回答(或搶答)的積分賽.....
中古初期,從西羅馬帝國滅亡(5世紀)到十字軍東征(11世紀),西歐就是一個狀態從糟糕狀態要努力往普通狀態發展的地方。因此「政權」與「教權」怎麼相互扶持成為中古初期很重要的發展關鍵。
世界史的中古時期部分應該是許多最好眠的章節,除了內容繁多之外,最麻煩的是課本編排的滿混亂的,所以許多人讀著讀著就自動睡著入教了。其實讀中古時期要抱持著:「看歐洲怎麼從保守的樣態蛻變成為一個活潑、充滿動力的歐洲。」的心態,才能醒著讀下去。
甲午戰後,日本與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台灣看著日本與清國因朝鮮問題打起來,結果自己卻變成可割可棄的對象 ─台灣os:「原來小丑是我!?。」 然而,日本這個後進的新帝國主義國家,如何處理這塊肥美但民風剽悍的台灣,成為他們傷透腦經的一事情。 特殊統治時期 日本缺乏經驗 自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到1
因為有睡覺教信徒祈求想要寫寫符合「學測水準的題目」,認為難度高的題目有助於睡眠。即便是免費仔信徒,但教主還是聽到了,於是乎就開始出題目了。由於教主太忙了,所以每次出題大概都是一、二題,然後範圍不確定,基本上希望都是少見的史料、圖表、圖片,盡可能以題組、非選或混合的方式呈現。
前言 清領前期跟後期最主要差別點在於,台灣從原本與中國連結的架構中跳脫出來,與世界經濟貿易體系連結。從很大的經濟體中跳到一個更大的經濟體,隨之而來是台灣發大財並帶來截然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轉變。
「睡飽教書」的目的在於分享一些老師教學活動、教案、素養題目等,希望能減輕第一線老師身、心、靈負擔。本次分享的「歷史百問」是類似百萬小學堂的問答遊戲。老師事前以PPT製作題目,並將學生分組。課堂時,每道題以組別為單位進行限時回答(或搶答)的積分賽.....
中古初期,從西羅馬帝國滅亡(5世紀)到十字軍東征(11世紀),西歐就是一個狀態從糟糕狀態要努力往普通狀態發展的地方。因此「政權」與「教權」怎麼相互扶持成為中古初期很重要的發展關鍵。
世界史的中古時期部分應該是許多最好眠的章節,除了內容繁多之外,最麻煩的是課本編排的滿混亂的,所以許多人讀著讀著就自動睡著入教了。其實讀中古時期要抱持著:「看歐洲怎麼從保守的樣態蛻變成為一個活潑、充滿動力的歐洲。」的心態,才能醒著讀下去。
甲午戰後,日本與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台灣看著日本與清國因朝鮮問題打起來,結果自己卻變成可割可棄的對象 ─台灣os:「原來小丑是我!?。」 然而,日本這個後進的新帝國主義國家,如何處理這塊肥美但民風剽悍的台灣,成為他們傷透腦經的一事情。 特殊統治時期 日本缺乏經驗 自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到1
因為有睡覺教信徒祈求想要寫寫符合「學測水準的題目」,認為難度高的題目有助於睡眠。即便是免費仔信徒,但教主還是聽到了,於是乎就開始出題目了。由於教主太忙了,所以每次出題大概都是一、二題,然後範圍不確定,基本上希望都是少見的史料、圖表、圖片,盡可能以題組、非選或混合的方式呈現。
前言 清領前期跟後期最主要差別點在於,台灣從原本與中國連結的架構中跳脫出來,與世界經濟貿易體系連結。從很大的經濟體中跳到一個更大的經濟體,隨之而來是台灣發大財並帶來截然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轉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讓我們拐個彎提一下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因為涉及的層面很大,當然也包含對教會的影響,這裡面牽涉的東西很複雜,影響有好有壞,我也只能稍微提一下。 首先教會錢變多以後 ,有錢贊助藝術文化活動,修道院也是,修道院收納一堆有錢人家子弟之後,開始規劃更好的空間,首先就是藝術。 簡單說,文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寫過一些關於初代教會的歷史簡介,提到當年的神學建構狀態,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狀態。 這段時間大概是西元3、4世紀一直到15、16世紀這段期間,橫跨千年,因為狀況很複雜,我這次會提的比較簡單一點,要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其他專書,其實我也是把其他書的資料拿來這邊綜合一下而已
最近讀了很多教會史的書,因為還沒讀完(對,我同時讀好幾本,依照歷史時期主題閱讀而不是整本書讀),所以暫時沒書評好寫,但對於初代教會倒是有些東西可以談。 是這樣的,我見過太多牧者強調要跟隨初代教會的腳步,彷彿那是個無比美好的年代。 但那個年代恐怖極了,絕不是那種千人大教會還唱歌跳舞集體起乩的狀況,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Thumbnail
讓我們拐個彎提一下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因為涉及的層面很大,當然也包含對教會的影響,這裡面牽涉的東西很複雜,影響有好有壞,我也只能稍微提一下。 首先教會錢變多以後 ,有錢贊助藝術文化活動,修道院也是,修道院收納一堆有錢人家子弟之後,開始規劃更好的空間,首先就是藝術。 簡單說,文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寫過一些關於初代教會的歷史簡介,提到當年的神學建構狀態,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宗教改革之前的教會狀態。 這段時間大概是西元3、4世紀一直到15、16世紀這段期間,橫跨千年,因為狀況很複雜,我這次會提的比較簡單一點,要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其他專書,其實我也是把其他書的資料拿來這邊綜合一下而已
最近讀了很多教會史的書,因為還沒讀完(對,我同時讀好幾本,依照歷史時期主題閱讀而不是整本書讀),所以暫時沒書評好寫,但對於初代教會倒是有些東西可以談。 是這樣的,我見過太多牧者強調要跟隨初代教會的腳步,彷彿那是個無比美好的年代。 但那個年代恐怖極了,絕不是那種千人大教會還唱歌跳舞集體起乩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