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台達電|法說會摘要 2023/11/1

摘要重點:

1.電動車賣不好是因為平均價格較貴,觀察電動車有降價空間,因設計構造比燃油車簡單。電池價格已在下滑。電動車業務本來預估 80% 成長。

2.AI 還在持續架產線,因為製程不太一樣。除電源、散熱以外,台達研究院也有投入智慧製造。

3.電動車營收達 14~15 億美元,建議投資人看待交通部門要以代工看,量大,不過毛利低、淨利低,毛利率 15% 算不錯。




公司:台達電(2308.TW)

主辦單位:台達電

時間:2023/11/1


業務部門改變

1.電源及零組件(Power Electronics):零組件」、電源及系統、風扇與散熱管理

2.交通(Mobility):電動車動力系統

3.自動化(Automation):工業自動化、樓宇自動化

4.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資通訊、能源、視訊基礎建設


3Q 2023 Financial Results

營收:1078 億,歷史新高,YoY 1%,QoQ 7%,年增不明顯是因為去年第三季手箍應鍊緩解,出貨量大。

毛利率:29.6%

研發費用:96 億,YoY 13%,QoQ 9%。

營收佔比:電源及零組件 65%、自動化 12%、基礎設施 23%,電源為唯一年增季增部門。

稅率:約 20%,基礎設施中充電樁、儲能系統成長較好,不過是小生意。

EPS:3.6


Q&A

Q:近期電動車廠商釋出需求下滑跡象,公司看法?

A:電動車會繼續發展,各國有汰換燃油車時程,且現在電動車賣不好是因為平均價格較貴。台達觀察電動車有降價空間,因設計構造比燃油車簡單。最貴零組件為電池,價格已在下滑,仍有新科技如豐田固態電池。看到很多車型在 pipeline 裏面,即將推出。 UAW 罷工對台達影響不大,電動車本來預估今年將成倍成長,現在預估 80% 成長,明年不確定因素仍多(以巴),不過油價上漲有利電動車發展。

Q:4Q23 與 2024 展望,主要成長動能是哪些?毛利率走勢?

A:4Q23 與 3Q23 持平。2024 各部門都會比今年好。

Q:消費性電子有回溫跡象?

A:目前看起來回溫並不明顯。今年不會有太大改變,明年會比今年好。

Q:AI 伺服器電源營收貢獻?訂單能見度?產能狀況?未來成長性、毛利率區間?

A:大型科技公司都在軍備競賽,AI 需求很大。還在持續架產線,因為與傳統電源製程不太一樣。尚未看到明確 AI 商業模式,未來趨勢可能會是專精在某專業領域的小 model,成本較低,企業較願意採用。台達除電源、散熱以外,台達研究院也有投入智慧製造。台達把 AI 當作成長引擎,不會吝嗇擴產線、擴人力。

Q:AI 伺服器散熱營收貢獻?展望?

A:氣冷、水冷、浸沒式台達都有發展,今年比較平穩,沒有太大成長。功率密度提高下,散熱為重要趨勢,市場有成長空間,不過競爭者很多。

Q:中國自動化復甦條件為何?何時能看到?

A:今年看不到成長。長遠一定要往智能製造走,台達持續投入研發與人力。

Q:UAW 罷工、特斯拉降價,對未來影響?

A:UAW 現在在看沒工會的汽車公司,特斯拉時薪明顯低於三大車廠,美國勞工運動現在很興盛。特斯拉降價,其他車廠也必須跟著降價,看各車廠有沒有能力降價,現在電動車市場與最初美國汽車市場有點像,廠商很多就必須經過洗牌的過程,最終會回歸設計、銷售、成本。明年台達 EV 希望成長 40~50%。

Q:NACS 的影響,台達基於 NACS 標準的出貨是否重新啟動?

A:就跟 type-c 一樣,遲早需要統一。對台達來說只是接頭不一樣,裡面的電力電池、控制系統都一樣,台達也做過,沒有問題?

Q:今年擴產計畫?泰國、印度佔產能多少?

A:泰國七廠落成,在架線,研發中心落成,接下來會規劃兩個廠,在打樁。後續泰國還會有建廠計畫。泰國+印度佔產能將近 30%。台達在多角化從製造擴及研發,泰國、印度都會做研發中心,美國、歐洲會擴大研發中心。台灣少子化、搶人厲害。

Q:持續處份泰達電持股計劃?

A:沒有。

Q:3Q23 毛利率顯著提升?

A:經濟規模上來,提升毛利。

Q:未來研發費用率?

A:8%。台達維持高毛利的關鍵是在研發。

Q:2023 和 2024 資本支出計畫?

A:今年前九個月 212 億,68 億營建工程,今年資本支出會比去年多,明年持續擴建,會有 200 億以上資本支出。

Q:美國晶片禁令對台達有影響嗎?

A:AI 晶片對台達沒什麼關係。

Q:樓宇自動化明顯走弱,什麼時候會改善?

A:去年缺料。今年上半年狀況還蠻好,下半年客戶庫存高,出貨下降。樓宇有做系統整合,很多都是零售展店,客戶因大環境延後到明年展店。樓宇要求越來越多,節能、環境、空氣、監控,一定要靠自動化調整,商機很好,長期不會有問題。

Q:充電樁業務獲利能力?

A:充電樁有很多種,慢充 AC 利潤不好,競爭者多,要靠量。DC 有很多技術,快充會跟電網、儲能連結,獲利比較好,技術門檻較高。後面會發展換電站(類似 Gogoro),換電速度快需要足夠備援電池,充電速度快,技術門檻更高。都市裡不需要長里程,有利換電站發展。未來隨標準統一,會有很多 cost down 的機會。

Q:資料中心解決方案成長如何?

A:傳統資料中心放緩,AI 資料中心成長快,客人很急,而且客人很有錢。

Q:電腦市場復甦?AI PC 是否也有較高電力需求,能帶動 ASP 提升?

A:AI PC 是什麼我也不知道。AI PC 應該是 Gaming PC 的延展,用的電源也會比較大,不過一直是利基型產品。AI PC 要再觀察。

Q:交通部門的業務細節?什麼時候開始拆分?

A:以車內車外做區分。沒有包含車外的充電樁。包含車內驅動馬達、馬達控制、電池管理系統、逆變器、車載充電器。明年開始拆分。

Q:Q3 其他收入?

A:樣品收入、檢驗費收入、租金收入,還有其他的。

Q:基礎設施 telecom 什麼時候會看到曙光?

A:明年會比今年好。

Q:電動車今年佔公司營收佔比?明年?

A:今年 12%。明年更高。

Q:電源中,傳統伺服器與 AI 伺服器佔比?明年 AI 伺服器佔比展望。

A:AI 伺服器很難區分,AC to DC+DC to DC,佔伺服器 15%,不過現在正在規劃明年預算,只知道會有成長,仍在架線中。

Q:EV 轉虧為盈會受罷工影響嗎?

A:以前不賺錢是因為規模不夠,超過 1B 就賺錢,今年會到 1.4~1.5 B,UAW 罷工的廠都不是做 EV。EV 衰退是因為較貴,且利息高。

Q:交通部門的毛利率目標?

A:拆分交通部門主要是讓大家看更清楚且成長性高,因為成本結構和 Power 差蠻多,利潤不會像電源元件那麼好。毛利率 15% 算不錯,建議投資人看待交通部門要以代工看,量大,不過毛利低、淨利低。

Q:EV 明年量放大,magin 變高?

A:可以這樣看。

Q:EV 很多競爭對手,要怎麼看待競爭格局?

A:都是大公司,生意不好做。一個案子投入都是三年起跳,贏者全拿,競爭非常激烈。NRE 只夠 cover 部分成本,沒拿到案子 20 個人就浪費,拿到一年之後才量產,量產前要先架線,投資很大。是很競爭的市場。

Q:AI 伺服器的散熱?對未來趨勢的看法? 

A:散熱各個領域都有,以 Server room 來說,是散熱系統。一般是氣冷,高階水冷,浸沒式還在 POC 階段。在汽車裡、消費電子都需要散熱,ICT 算穩定、汽車佔比越來越高。

Q:高瓦數 power 需要較長認證時程?什麼時候放量?

A:認證期一樣,台達一直都有做大瓦數 power,只是 GPU 大部分用 3000W 以上,基本技術是一樣的。DC 有額外的技術。

Q:power+liquid cooling 的客製化需求?

A:沒有,可以內部討論一下。

Q:美國專利權官司?DC/DC converter

A:在法律過程中,不方便太多評論。

Q:中期負債比目標?

A:有一直注意這一點,之前賣泰達就是因為要還債。

Q:中國投資持續加碼,除已有擴廠計畫以外還有其他計畫嗎?

A:各個地方都在投資。擴廠外還有研發中心。

Q:今年中國內需比較疲弱,今年營收佔比變化,今明年營運表現?

A:產能還有 55% 在大陸,最終希望 50% 在中國,很多是外銷,美國都移出中國了,中國人才仍多,素質高、態度佳,中國製造仍有競爭優勢。自動化、智慧製造更需要高素質人才。

Q:中國展望?

A:內銷市場並不大,約 15%,當然希望有更多發展,中國市場有他的規則。基礎建設是以國籍為主,只能賣元件,純商業競爭領域台達優勢比較大。




感謝您閱讀完這篇文章,有任何問題或意見都歡迎留言交流。也可以透過按讚、追蹤或方格子的贊助功能給予我支持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