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戲雪】
假如有人閱讀需求很大,可是薪水很少,你會建議他減少閱讀,還是降低閱讀成本?
平常沒在看書、覺得閱讀無用的人,肯定是選擇前者,像我媽;不過你若是出版從業人員,相信會選擇後者。
而且有些時候,比起如何輸入,怎麼輸出才是重點——比起書是如何入手(買的、租的、借的?),有沒有(認真)看、看完之後如何處理,其實更重要。
有人會說:用買的至少有付錢,出版社和作者有收入,才能做下一本,買了之後讀者拿去賣或拿去燒都沒關係。這話說得沒錯,很實際,可是你如果是作者,真的忍心你辛苦創作的成果被拿去墊桌腳、蓋泡麵嗎?更何況有人買書只是為了到處亂黑,黑一次可能就直接少一個作者、少一個出版從業人員,這樣有比較好?
我要說的是:有一種讀者,他或許是買不起,也或許他居住空間只有小小三坪,甚至可能書都會被家人拿去回收(哭哭),所以幾乎只借不買,但他總是很認真地對待他手上的書,用心閱讀,遇到喜歡的還會把相關作品找來,一有機會就努力向別人推薦。這種發自內心的愛,我相信對作者來說是無價的,跟試讀招到的那種一次性好評完全不同。
為什麼我要寫這樣的一篇文呢?一來因為曾經無意聽到作者自怨自艾說讀者只借不買、不是真心喜歡他的作品云云,當下我就很想安慰他那位書友不是單單沒買他的書,而是幾乎所有書都用借的,可是這樣好像越描越黑,才想說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講。
二來算是順便為我自己開脫(咳)。大家知道我常幹無償推薦這種事,辦讀樂萌也是為了推書,然而我的經濟能力並不足以負擔我的閱讀量,尤其我的踩雷率忒高,所以當書越來越貴,存款卻越來越少的時候,面對陌生作者作品,我只能優先考慮用借的或買二手,確定想看第二次再買,不然就過往經驗,十本裡大概只有兩三本值得我一個便當分兩餐吃來買它。
要說是我選書的眼光太差我也難以否認,不過我更認為是我樂於給書機會。記得好幾年前曾有人說我「在(武俠)踩雷的路上義無反顧地前行」等等還是他的意思是「在踩雷的(武俠)路上」?我現在是做不到了,所以我很感謝有圖書館這樣的地方讓我「試水溫」,不然我可能會錯過跟很多好作品邂逅的機會。
說到這個,怕借書給朋友會對不起作者的書友,也請想想:你若不借,對方就不會看(不然他早就買了還跟你借),如果你借了,他喜歡的話,這本沒買也可能會買下一本,總比完全沒機會好,誰知道呢。(當然對方只是單純貪小便宜就例外。)
同樣地,很多書也是因為有圖書館的存在才提高能見度。不然實體書店一間一間收掉,還活著的新書進貨量也不多——這又講到第三個原因:買不到,有的書你就算想買也已經來不及了。(本人生理難以閱讀電子書,於此暫不討論。)
基於這些原因,真的不能怪有些讀者沒買新書,也不能以此來判定對方是不是愛書人。
至於那種愛情緒勒索的創作者或獨立書店,我最討厭了。與其怪觀眾或讀者不識貨、不愛台灣,怎麼不去檢討自己不夠爭氣呢。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