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NONO 不是 NON-NO

 

從今年以來掀起的Me too 運動中,最為大眾關注的幾個藝人之中,有一個名字特別引起我的注意,除了此人被指控的事件牽涉範圍最廣,尺度最大之外,他的藝名也一直是我聽來最刺耳的別稱。打從他一出道,他的藝名就莫名地將我與螢幕上的他拉開了距離。甭管他再受歡迎,我總是一見他就轉台。這並非是我有預知的能力,或者我能看穿什麼。這一切,只是因為他的藝名重疊了我心中的經典雜誌non-no。

 

現在的女孩們仿韓系妝容和穿搭、追看韓劇歐巴、品嚐韓式美食,報讀韓語補習班等等,無一不「韓」。她們應該很難想像,在亞洲四小龍的年代裡,年輕人追看的是日劇,迷戀的是木村拓哉和酒井法子,學習的是日語,品嚐的是壽司。一出門,滿街都是英日語齊頭的外語補習班。書店裡擺滿了各式各樣日文雜誌。在這波東洋浪潮的襲捲之下,最吸引我的就是少女雜誌non-no,暱稱「儂儂」。

 

non-no在我印象中,是校園裡傳閱最廣泛的雜誌之一。從穿搭、妝容、手作到女孩心事,提供了一個女孩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資訊一應俱全。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裡,non-no不只是一本雜誌,non-no是時尚教母,鼓勵女孩們掌握自己的優勢;non-no是良友,為女孩們解答羞澀的心事;non-no是手作老師,訓練女孩們的生活技能。

 

如果,追看日劇的餘韻未了,或許non-no會是一本記錄青春的日記手札。

 

幾個女孩們趁著午休時間聚在一起翻閱non-no雜誌,討論穿搭、星座占卜與手作。下課後,繞到學校附近的材料店買針線、布料和串珠。又或者,趁著假日,按照雜誌上的食譜做日式便當。

 

記得有一陣子,同學們把舊襯衫上的袖子拆下來,車上蕾絲布邊,就做好一個日系風的束口袋。一時之間,「斷袖」成了班上的一股熱潮。一下課,鄰座的同學不是刺繡、編織,就是摺紙剪貼,連我也不由得催眠自己有雙巧手,跟風做了一個日式錦盒。而且,為了讓錦盒派上用場,我竟異想天開地設計一支「獨一無二」的髮夾。

 

首先,想到可愛的廣末涼子,我挑了一個蝴蝶結。再來,想到浪漫的酒井法子,我剪了一段蕾絲緞帶。然後,想到優雅的中山美穗,我選了幾顆玻璃珠。在收齊了夢幻的材料之後,我自信滿滿地大展身手,硬是把一支好好的髮夾推成了四不像。

 

每次站在鏡子前,猶豫著要不要將這支髮夾按在頭上時,鏡子裡的那雙眼神立刻就刷了我一臉。於是,那支被日系風吹亂的髮夾就這樣默默地躺在我那個歪歪斜斜的錦盒裡,輾轉了幾度春秋,直到有一天,我在電視上看到韓劇〈雖然是神經病但也沒關係〉,腦海裡才又閃過那支被遺忘了好多年的髮夾。

 

曾幾何時,「東洋」早已被「韓流」吞沒了。從〈大長今〉、〈來自星星的你〉到〈太陽的後裔〉,無遠弗界。當年的〈亂馬二分之一〉、〈灌籃高手〉與〈七龍珠〉已被尊為「典藏」。翻拍了幾次的〈惡作劇之吻〉也塗上韓系唇彩。曾經身兼兩性關係參考書的〈白色之戀〉、〈東京愛情故事〉和〈情書〉,更是被尊為愛情考古學了。 而我心中的non-no,依舊那麼non-no。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