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盒筆記法:透過索引卡片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之前我在短文【卡片盒筆記法:構造索引筆記與內容地圖(Map of Contents)的3個策略】中介紹了三種製作索引卡片的策略。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

製作索引卡片,不只是記錄資訊,更是你構建深度知識發展系統的關鍵步驟。

步驟1 - 建立索引卡片系統

首先,你要開始串造專屬於你自己的索引卡片系統。

你需要先學習盧曼卡片盒筆記法,

在製作卡片的過程中,堅守「新卡片一定要以某個方面發展舊卡片」的原則,

你要了解和決定哪些資訊值得記錄,

唯有對有趣但不重要的資訊Say NO,你才能聚焦,對自己真的形成積極改變。

步驟2 - 練習製作硬內容地圖MOC與軟內容地圖MOC

你需要去區分硬內容地圖與軟內容地圖。

硬的地圖提供結構化學習的框架,而軟的地圖則涉及到更靈活的知識聚集和整合。

練習創造軟硬兩種內容地圖,學中有用,用中有學

步驟3 - 使用Obsidian數位筆記進行連接和整理

你從做卡片筆記第一天開始,就要練習使用Obsidian。

Obsidian能在你的卡片數量足夠多時,

協助你發現隱藏在卡片之間的連結,

你會透過建構網路狀的學習結構,讓知識達到深度的個人發展。


今天的小短文介紹了透過索引卡片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你對發展個人知識有興趣嗎?

歡迎追蹤我的帳號,看更多卡片盒筆記相關的短文。

raw-image



avatar-img
53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在【卡片盒筆記法:避免過度摘抄,重視個人思考,你需要這3個關鍵策略】介紹了你如何避免複製太多原文,反而失去思考機會,要實踐的三個卡片盒筆記策略。 這這篇文章想分享給你另外三個策略, 來幫助你避免完美主義。 數位筆記初學者常常追求「完整性」, 企圖將所有資訊都包含在內。 然而,有效的筆記應
對於追求效率與組織性的人來說, 數位筆記軟體Obsidian不僅是一個工具, 更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 當我們將Obsidian推薦給不同的目標群體時, 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它的多面價值。 本文將探討如何將Obsidian推薦給大學生、上班族和創作者, 並揭示它如何改善他們的知識管理和創
我在【靈感捕捉術:使用Obsidian和Notion高效管理文本數據的3個關鍵策略】介紹了Obsidian與Notion如何高效管理你的寫作素材,或者工作中的各種細節資訊。 而把這些素材這些資訊用起來,你需要提高自己寫作的頻率。 提高寫作頻率,可以避免你光看而不想,是一種高效的實踐。 對於追求
在這個語音辨識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 如何有效利用這項技術來提升我們的創作和學習效率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以下是我對於利用語音辨識技術進行有效筆記和創作的一些思考和策略。 ▋策略1 - 高效利用語音辨識轉換內容 利用語音辨識技術可以迅速捕捉我們的想法和語言, 進而將其轉換為文字。 這
我在【卡片盒筆記法:盧曼卡片盒中的結構式意外,能夠幫助你拓展思考與知識的3個益處】介紹了「結構式意外 Structured Accident」這個盧曼卡片盒才有的特殊機制,幫助你高效發展知識。 但發展知識的途中,初學者常常犯的一個錯誤, 就是過度摘抄原文,忽視了個人的思考和理解。 理想的卡片筆
我在【卡片盒筆記法:避免過度摘抄,重視個人思考,你需要這3個關鍵策略】介紹了你如何避免複製太多原文,反而失去思考機會,要實踐的三個卡片盒筆記策略。 這這篇文章想分享給你另外三個策略, 來幫助你避免完美主義。 數位筆記初學者常常追求「完整性」, 企圖將所有資訊都包含在內。 然而,有效的筆記應
對於追求效率與組織性的人來說, 數位筆記軟體Obsidian不僅是一個工具, 更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 當我們將Obsidian推薦給不同的目標群體時, 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它的多面價值。 本文將探討如何將Obsidian推薦給大學生、上班族和創作者, 並揭示它如何改善他們的知識管理和創
我在【靈感捕捉術:使用Obsidian和Notion高效管理文本數據的3個關鍵策略】介紹了Obsidian與Notion如何高效管理你的寫作素材,或者工作中的各種細節資訊。 而把這些素材這些資訊用起來,你需要提高自己寫作的頻率。 提高寫作頻率,可以避免你光看而不想,是一種高效的實踐。 對於追求
在這個語音辨識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 如何有效利用這項技術來提升我們的創作和學習效率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以下是我對於利用語音辨識技術進行有效筆記和創作的一些思考和策略。 ▋策略1 - 高效利用語音辨識轉換內容 利用語音辨識技術可以迅速捕捉我們的想法和語言, 進而將其轉換為文字。 這
我在【卡片盒筆記法:盧曼卡片盒中的結構式意外,能夠幫助你拓展思考與知識的3個益處】介紹了「結構式意外 Structured Accident」這個盧曼卡片盒才有的特殊機制,幫助你高效發展知識。 但發展知識的途中,初學者常常犯的一個錯誤, 就是過度摘抄原文,忽視了個人的思考和理解。 理想的卡片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在閱讀 Sönke Ahrens 的《卡片盒筆記》後,我分享了自己的筆記方式,涵蓋作筆記的目的性、12道最愛的難題、少即是多、建立連結等要點,並介紹靈感筆記、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三種筆記方式。透過這些筆記方式,對照所閱讀的文章和書籍產生新關聯,是過濾、提煉和再創作的過程。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Thumbnail
但剛開始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新手,都會因為太專注於某個方面,而忽視了其他面的平衡。 具體來說,製作卡片筆記,有這3大常見錯誤: 硬內容地圖是他人組織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在閱讀 Sönke Ahrens 的《卡片盒筆記》後,我分享了自己的筆記方式,涵蓋作筆記的目的性、12道最愛的難題、少即是多、建立連結等要點,並介紹靈感筆記、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三種筆記方式。透過這些筆記方式,對照所閱讀的文章和書籍產生新關聯,是過濾、提煉和再創作的過程。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Thumbnail
但剛開始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新手,都會因為太專注於某個方面,而忽視了其他面的平衡。 具體來說,製作卡片筆記,有這3大常見錯誤: 硬內容地圖是他人組織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