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物質使用障礙症(Substance Use Disorder)

·鑑於近期知名YT在台吸食大麻事件,在觀看完道歉影片後有些啟發,這篇文章先簡介物質使用障礙症後,再根據時事分享個人的想法~


·物質使用障礙症(Substance Use Disorder)在DSM-5的定義為儘管有顯著的物質相關問題,個體仍持續使用物質,導致認知、行為、心理的群集症狀。



·物質使用障礙症涵蓋許多種不同的「物質」,例如:酒精、大麻、菸草、海洛因、安非他命等,因此,衍生不同的物質使用障礙症診斷,不同的物質使用障礙症,有其對應的診斷準則,但在這些診斷準則當中的A診斷,可以分成四個準則群:


控制受損:無法控制自己有強烈地慾望使用某物質。

社交損害:因為物質使用衍生職業以及社交功能損害。

有風險的使用:儘管了解物質使用帶來的傷害仍持續使用。

藥理學準則:耐受性(tolerance)與戒斷症狀(withdrawal)。





·至於為何會形成物質使用障礙症,可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面向去討論,第一個生理面向,可藉由成癮的生理機制來了解,大腦當中與酬賞有關的神經路徑為多巴胺中腦邊緣路徑(mesolimbic pathway),此條路徑從中腦腹側被蓋區的多巴胺神經細胞投射到伏隔核,此條路徑活化時,會促使多巴胺釋放,讓人們感到愉悅。而不同的物質會在這條路徑上產生不同的作用方式,來促使多巴胺中腦邊緣路徑(mesolimbic pathway)過度活躍,產生過多的多巴胺,大幅度提升個體的愉悅感。





·接著是促成物質使用的心理與社會因素,在心理因素部分,可以分成三個原因,第一個是透過使用某物質能夠轉換負向情緒,第二個是期望透過使用某物質帶來正向的效果,例如,飲酒者期望透過飲酒來提升社交表現,第三個是性格因素,研究發現高負向情緒性、低拘謹性以及高新奇追求與物質使用障礙症之間具有關聯性,有關三個性格因素的定義可見以下圖片內文說明。


·在社會因素部分,一樣可分成三個原因,第一個是家庭環境因素,當家庭成員具有使用某物質的習慣,會提升其他家庭成員使用該物質的可能性,第二個是社會選擇模式,其指人們傾向選擇與自己行為模式相似的社會網絡,例如:愛好飲酒者較容易與同樣愛好飲酒的人在同個社交網絡之中,藉此,在該社交網絡之中會增強飲酒行為。第三個是物質取得可近性,當個體越容易取的某種物質時,就會提升個體使用該物質的可能性。



·談了許多與物質使用障礙症相關的知識,翻出過去在閱讀成癮戒治書籍時記錄下的文字,書籍裡頭的心理師說到:「因為我尚未在藥物濫用行為之中,看見具有適應性的本質。由於我忙著擔心酒癮問題所造成的傷害,卻對治療本身所造成的傷害視而不見。」在傳統有關藥物濫用的心理治療觀點中,認為完全不再接觸某物質才能被視為治療成功,甚至為了達到完全停用某物質的目標,治療師可能會忽略了「物質」與「個體」之間的關係。


·許多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為了處理難以承受的情緒轉而尋求藥物:大麻可以舒緩焦慮或增加自我保護性的解離;酒精與鴉片類藥物可以提供安撫、緩解的感受,這些可能都是個體不曾在照顧者身上得到的;興奮劑可以振奮憂鬱的人,或讓曾有性受創者感受到性的親密感。(此段文字擷取自減害心理治療)。


·每個用藥者與藥物之間的關係是獨一無二的,惟有深入了解這其間的關係是如何建立和其中複雜的互動歷程,透過這層理解,才有可能找到平衡此「關係」的方式。







有關臨床心理更多資訊可到

FB粉絲專頁「臨床心理筆記」


臨床心理所研究所考試將近

有關臨床心理筆記請點以下連結

臨床心理筆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