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剛過完一百歲生日不久的胰島素

raw-image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為喚起各國對糖尿病防治的重視,同時紀念班丁醫師(Frederick Banting)於1921年發現胰島素之貢獻,將其生日11月14日訂為世界糖尿病日,所以今天來簡單說說胰島素的那個故事。

早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跟2000多年前的希臘醫書,都有記載了一種病人:多尿、消瘦,而且很快就死亡,跟現在知道的第一型糖尿病(胰島素完全缺乏型態糖尿病)很像。

那以前的第二型呢?我想初始第二型的進展非常慢不知道有病,而出現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少)的時候,在不知道胰島素是什麼鬼的年代,通通抓去做雞精(誤),通通當成第一型也不足為奇了。

一直到1889年,一個動保團體不存在的美好年代,Baron Joseph Von Mering和Oskar Minkowski兩位好奇心太強的科學家想知道那條爛爛的胰臟到底在幹嘛的,就把一隻倒楣小狗的胰臟切了觀察,幾天後就倒楣的跟第一型糖尿病人一樣症狀掛了,真是好奇心會殺死一隻狗。

然後到1921年Frederick Banting、John James Rickard Macleod、Charles Best與Dr. James Bertram Collip等人合作發現胰島素,因為發現太偉大破紀錄的隔兩年就拿到諾貝爾獎,更偉大的是他們他們為了讓世界上更多病人得救放棄了專利。

"胰島素不夠所以得到糖尿病"這個答案讓人類自認為得到拉夫爾德的永久指針,指向解決糖尿病One piece,此時人類大膽的航向偉大航道。

在開始進一步的研究糖尿病之初,結果發現了一件一秒打臉自己的問題:大部分初期、輕微糖尿病的人,身體裡面胰島素不但沒有比較缺乏,反而高很多?

於是在1988年Gerald Reaven雷文教授所提出的"Syndrome X"(即後來的代謝症候群)背後的大魔王-胰島素阻抗論,補足了胰島素缺乏論在糖尿病機轉迷失的一大塊拼圖。

近年來DeFronzo醫師更提出了糖尿病的八大致病機轉(Ominous octet),一步步的補足糖尿病的致病機轉。拼圖完整了嗎?不知道,但是知道的是機轉越完整治療疾病就可以越全面越完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