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思維:5個思維升級你的職場技能(上)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矽谷思維:5個思維升級你的職場技能(上)

raw-image

近期和朋友開始定期的讀書會,我選定第一本書的為矽谷思維。矽谷思維作者 Han 是一名赴美的中國軟體工程師,他在矽谷公司實習起步,一路晉升成為一線工程師,並將這一切所培養的思維、養成的習慣與所學經驗,紀錄於這本書中。

原本從書名看到「思維」二字,會怕是使用較為抽象的概念去講述,結果讀完發現作者並未沉溺於理論的說教,相反地作者在述說每個思維時,都會用實際案例和過往經驗來舉例,進而延伸,讓讀者能夠將這些思維應用於實際情境中。

(當時看完一個例子,馬上把公司產品加入修改XD )

本篇文章想將讀書會我分享的內容記錄下來,因為讀書會時間並不長,所以此篇文章分享的內容並不會涵蓋整本書,主要是挑第一章節【產品思維】的部分!

Google —隱藏在細節裡的心理學魔鬼

一:谷歌如何用心理學打造產品?

raw-image

書中提到的第一個思維為「產品思維」,舉的例子為谷歌的 Google Flights,Google Flights 其中一個收入來源為成交金,代表越多用戶一旦在 Google Flights 買機票,Google 越能從中賺取收入,「機票轉化率」對此產品來說就相當重要!(我目前查到的最新數據為 2018年的機票轉化率,竟高達 25%!)

而為了提高機票轉化率,光是從搜尋機票到搜尋結果頁,Google Flights 就利用了4種心理學理論!

a. 選擇悖論:最佳出發航班分區顯示

raw-image

你有沒有選擇困難症呢?先承認我有!從每次點飲料的過程就能感受到「選項越多、越難選擇」的痛苦!

Google Flights 為避免用戶面臨選擇性困難,特意選擇 3 個航班獨立分區顯示,並加上「最佳去程航班」,直接鎖定用戶的瀏覽目光,不讓用戶面對不知道該選擇什麼的難題,甚至冒著全部放棄的風險。

也有一個經典的實驗,證明給更少的選項,決策完成率則會提升很多!

哥倫比亞大學的超市果醬實驗


這是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做的一個「果醬實驗」,研究人員在一家超市中擺了 2 個果醬攤子,其中一攤擺了 24 種口味的果醬供顧客試吃和購買;另一攤則是擺了 6 種口味的果醬而已, 他們發現有 60% 的人停下來試吃擺了 24 種口味的攤子,而只有 6 種口味的攤位只有 40% 的顧客前來試吃。


但最關鍵的是最後的轉單量!在 24 種口味攤子試吃的顧客,只有 3% 購買;而在 6 種攤子的顧客,則高達有 30% 購買果醬,淨成交量足足差了 6.6 倍!

為什麼造成這樣的差距?原因就如同前面所講,24 種口味的顧客試吃太多口味後遲遲無法下定決心、而 6 種口味的顧客則是輕鬆購買了試吃到喜歡的口味!

raw-image

b. 對比效應:沒人選,就是它存在的目的。

raw-image

接下來,Google 成功將你的目光聚焦在最佳推薦後,你可能會發現某一班次的價格、飛行時間都相當不討喜 —— 那為什麼會被選入最佳選項呢?條件看似如此不優的班次存在在這裡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讓它沒人選、不討喜,正是它存在的意義!Google 刻意在「最佳」的區塊裡放上一個特別不合理、特別貴的選項,在對比之下我們認為自己在其他選項中撿到便宜了!

終極必殺技 —— 喚起你的恐懼

當看完所有機票行程,就只差到官網最後一步下單。如果這時候的你原先只是想看看價格,Google 在最後這一步也埋了小心機!

正當你想關掉頁面的時候,Google 即會跳出「3個小時內可能漲價54%」的訊息,這時候用戶就會怕錯過此時此刻的優惠價格,趕緊下單。更厲害的,Google 也非隨便喊一個價格,這些數據是有根據大數據而進行的價格預測。

raw-image

從上面的搜尋機票流程,都能看到Google在打造產品的用心,從凸顯聚焦、選擇悖論、對比效應到讓你捨不得放棄,加上介面做得直覺,用戶決策越順利、更快地完成結帳流程,公司也盡一步獲得更多營收!

Uber — 矽谷竟然故意讓產品不好用!

現在我們在做產品,都會默認產品運行的速度應該要是越順暢越好,產品經理和工程師也常常為了要提升軟體的速度和各種指標而積極研究,優化產品流程。

但其實某些時候過於流暢的體驗,反而會讓用戶覺得不爽。行動網路剛普及的時候,哈佛大學商學院進行了一個小實驗,了解用戶對產品運行速度的感知情況。他們虛構了一個機票預訂平台,並邀請受試者使用,並把受試者分成了2組。當受試者點擊「搜尋」後,會各自得到不同的結果:

A:立即看到航班結果


B:故意延遲10秒、20秒


raw-image

實驗結束後,會讓2組受試者填寫滿意度測試,結果顯示【故意延遲10秒的用戶評分,超過立即看到航班結果的滿意度】!

之後哈佛大學深入了解用戶的想法,原來是他們覺得如果系統馬上顯示結果出來,就會好像系統在騙他們。因為根據人們的認知,進行複雜的搜尋,後台系統仍需要點時間。

哈佛大學再進行了下一個進階實驗,這個實驗都給予適當的回應延遲,但不一樣的是,其中一組的UI會告訴用戶目前系統正在做什麼(我們這邊說它是撈叨組好了):

raw-image

實驗結束後一樣讓受試者做滿意度評分,最後結果怎麼樣呢?

撈叨組比一般組的滿意度高了10%!!可以得知當用戶知道系統的進度下,反而更喜歡等待了。

raw-image

其實這裡用到的就是心理學的「感知價值」!所謂的感知價值就是用戶會在使用產品的任何時刻默默地存下對這個產品的評價,與此相對的就是產品的「實際價值」。若我們能讓用戶對產品的好感度是提升的,感知價值就必須大於實際價值

這邊我也想到一個例子,當修鎖師傅來家中修鎖,一樣都是收 800 元,師傅修 5 分鐘跟修 30 分鐘,一定會覺得修越久師傅越辛苦、感知價格就提升了呢!

raw-image

除了提升「努力錯覺」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提升感知價值的做法呢?

這部分打算留在下一篇來分享,一樣滿滿的案例!

avatar-img
15會員
17內容數
自我成長上的小發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的下班後一角 的其他內容
過去學生時期認為電子報是個「很過時」的資訊傳遞媒介,在網路社群和通訊軟體如此普及的今天,還有誰會用寄信的方式啊? 不過隨著資訊爆炸的時代,電子報卻是最能不受演算法干擾的內容傳遞方式,你可以選擇真正喜愛的內容,當我們收到創作者發來的電子報時,這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他們世界的小門,這種一對一的互動在這
最近在瀏覽國外的設計分享或產品時,發現將 Bento UI 加入的品牌越來越多了! Bento UI,也有些人稱為 Bento Box,是在今年真正開始流行起來的設計風格之一。從 Framer 範本來看,也有不少網頁都有加入 Bento UI 這個元素!
身為 UI/UX 設計師,「設計交付」一直是工作上的大課題,如何讓工程師更有效率地開發、讓產品更貼近設計稿落地,都是在設計交付這個環節中實現。 我目前待的團隊人數並不多,主要的產品開發團隊即我(UI/UX)、前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以及該專業領域的老闆。因此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彼此之間的合作頻率算是蠻
在開頭我想直接說「uxcel真的是我相見恨晚的一個學習管道!」 每每繪製新產品或功能UI,一定會在電腦前苦惱「要選擇A做法好,還是B做法好?」、「設計側邊菜單有沒有什麼訣竅?」,或是設計稿都快完成了,才發現還有小細節沒有做到! 實際使用 Uxcel 一個月下來,我想它對於設計師可以是一個學習
近期公司產品在進行訂閱頁面改版,因此針對這塊做了不少功課,整理了8個在設計訂閱頁時,可以注意的原則。 當初在設計訂閱頁時確實覺得蠻棘手,畢竟它是讓用戶付款最後接觸的主要頁面之一啊!要讓用戶轉化成訂閱用戶,頁面要確保讓用戶清楚地知道網站方案、功能差異和各方案定價,但又不能過於複雜,瀏覽起來負荷過重.
過去學生時期認為電子報是個「很過時」的資訊傳遞媒介,在網路社群和通訊軟體如此普及的今天,還有誰會用寄信的方式啊? 不過隨著資訊爆炸的時代,電子報卻是最能不受演算法干擾的內容傳遞方式,你可以選擇真正喜愛的內容,當我們收到創作者發來的電子報時,這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他們世界的小門,這種一對一的互動在這
最近在瀏覽國外的設計分享或產品時,發現將 Bento UI 加入的品牌越來越多了! Bento UI,也有些人稱為 Bento Box,是在今年真正開始流行起來的設計風格之一。從 Framer 範本來看,也有不少網頁都有加入 Bento UI 這個元素!
身為 UI/UX 設計師,「設計交付」一直是工作上的大課題,如何讓工程師更有效率地開發、讓產品更貼近設計稿落地,都是在設計交付這個環節中實現。 我目前待的團隊人數並不多,主要的產品開發團隊即我(UI/UX)、前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以及該專業領域的老闆。因此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彼此之間的合作頻率算是蠻
在開頭我想直接說「uxcel真的是我相見恨晚的一個學習管道!」 每每繪製新產品或功能UI,一定會在電腦前苦惱「要選擇A做法好,還是B做法好?」、「設計側邊菜單有沒有什麼訣竅?」,或是設計稿都快完成了,才發現還有小細節沒有做到! 實際使用 Uxcel 一個月下來,我想它對於設計師可以是一個學習
近期公司產品在進行訂閱頁面改版,因此針對這塊做了不少功課,整理了8個在設計訂閱頁時,可以注意的原則。 當初在設計訂閱頁時確實覺得蠻棘手,畢竟它是讓用戶付款最後接觸的主要頁面之一啊!要讓用戶轉化成訂閱用戶,頁面要確保讓用戶清楚地知道網站方案、功能差異和各方案定價,但又不能過於複雜,瀏覽起來負荷過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本文介紹《Google 模式》一書,本書由 Google 執行長 Eric Schmidt 及產品部副總 Jonathan Rosenberg 合著。該書以 Google 內部觀點,探討公司文化、商業策略、人才、部門決策、部門溝通、創新等主題。本文分享了推薦閱讀理由、書籍介紹以及個人讀後感想。
Thumbnail
今天要大解密GOOGLE為什麼會成功、迪士尼為什麼會讓人一去再去、馬刺隊和海豹部隊的成功秘密,如果你想知道團隊合作要怎麼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效率和功率,只要掌握三大關鍵技巧,就能打造出最強大的成功團隊。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由潤米諮詢創始人並為『5分鐘商學院』的主持人─ 劉潤所撰寫而成。這本書在談論一種核心思維:方法論為不變的「底層邏輯」與隨時改變的「環境變數」所組成。並著重於前者的介紹。它提供了深刻的視角與例子激發讀者的思考。這本書的每個章節皆為互相獨立,非常適合在閒暇時間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閱讀。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談到矽谷,大多人腦海浮現的是科技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地方。然而,對於矽谷工程師職涯創業教練 Yi 姐而言,會在矽谷落地生根,從來不是因為心中有「美國夢」。快速變遷的時代,科技不僅重塑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哲學。在〈怪獸的科技人生藍圖〉系列文中,我們深入了解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所
Thumbnail
今天我想聊聊關於--懂邏輯思考有什麼用? 會提到這問題,起因是因為我在過年前和一位同學聊天時,我發現自己因為閱讀了一些書籍,加上實踐一些東西後,腦子對於創業有了一些體悟,並明白商業的核心是--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而非天天想著要發明新東西。
Thumbnail
探討《學矽谷人做身體駭客》一書,強調神經語言程式學在改善行為表現上的應用,特別是透過次感元進行心理排練。作者反思了對次感元概念的理解,並以民事訴訟中規則的重要性為例,說明系統性建構的價值。文章最後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Thumbnail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和行銷團隊需要更有效的工具來規劃和執行策略。其中,1970年托尼·博贊所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工具-心智圖,也是一個能夠作為規劃企劃的工具。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運用心智圖來規劃行銷企劃,以達到更明確、系統和有效的策略。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本文介紹《Google 模式》一書,本書由 Google 執行長 Eric Schmidt 及產品部副總 Jonathan Rosenberg 合著。該書以 Google 內部觀點,探討公司文化、商業策略、人才、部門決策、部門溝通、創新等主題。本文分享了推薦閱讀理由、書籍介紹以及個人讀後感想。
Thumbnail
今天要大解密GOOGLE為什麼會成功、迪士尼為什麼會讓人一去再去、馬刺隊和海豹部隊的成功秘密,如果你想知道團隊合作要怎麼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效率和功率,只要掌握三大關鍵技巧,就能打造出最強大的成功團隊。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由潤米諮詢創始人並為『5分鐘商學院』的主持人─ 劉潤所撰寫而成。這本書在談論一種核心思維:方法論為不變的「底層邏輯」與隨時改變的「環境變數」所組成。並著重於前者的介紹。它提供了深刻的視角與例子激發讀者的思考。這本書的每個章節皆為互相獨立,非常適合在閒暇時間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閱讀。
Thumbnail
在上一篇討論中,我們從心態的四個方向出發,探討了科技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篇,請矽谷新創工程師職涯與創業教練 Yi 姐分享她從新創到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經歷,以及在產品開發的各種經驗是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策略。 技術與非技術、團隊內外部的有效溝通 「策略」在科技
Thumbnail
談到矽谷,大多人腦海浮現的是科技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地方。然而,對於矽谷工程師職涯創業教練 Yi 姐而言,會在矽谷落地生根,從來不是因為心中有「美國夢」。快速變遷的時代,科技不僅重塑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哲學。在〈怪獸的科技人生藍圖〉系列文中,我們深入了解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所
Thumbnail
今天我想聊聊關於--懂邏輯思考有什麼用? 會提到這問題,起因是因為我在過年前和一位同學聊天時,我發現自己因為閱讀了一些書籍,加上實踐一些東西後,腦子對於創業有了一些體悟,並明白商業的核心是--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而非天天想著要發明新東西。
Thumbnail
探討《學矽谷人做身體駭客》一書,強調神經語言程式學在改善行為表現上的應用,特別是透過次感元進行心理排練。作者反思了對次感元概念的理解,並以民事訴訟中規則的重要性為例,說明系統性建構的價值。文章最後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Thumbnail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和行銷團隊需要更有效的工具來規劃和執行策略。其中,1970年托尼·博贊所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工具-心智圖,也是一個能夠作為規劃企劃的工具。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運用心智圖來規劃行銷企劃,以達到更明確、系統和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