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破壞性創新理論中學到最寶貴的東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約一年多前,我偶然間發現「請聽哈佛管理學」這個podcast,純粹是出於對「哈佛」這兩個字的好奇,就點開當天的節目來聽。我記得,當天是討論「向異業學習」這個主題,主持人提到,當年Intel的執行長Andy Grove曾向當時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克里斯汀生)請益如何進行商業上的創新。當時Intel面臨競爭者以低價的處理器來爭奪市場,而Andy Grove則希望可以從Christensen那裡知道,可以如何因應這樣的局面。面對Andy Grove的疑問,Christensen並沒有直接告訴他答案是什麼,而是向他說明自己發展出來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理論。Intel在後來製造賽揚處理器以搶佔低價市場的分額,其關鍵因素就在於從「破壞性創新」中所學到的功課。

關於「破壞性創新」理論的精髓,Christensen發現,在商業市場中,新進者往往藉由與既有主流產品差異化的方式,而推出新創產品,那些新的產品在剛開始可能在當時不被市場看好,也許是因某些方面的效能不足,或未能滿足市場的主流需求等因素,既有市場的在位者往往忽視其潛力。雖然新創產品可能不符合市場主流(如以硬碟為例,某些廠商刻意將體積縮小,但其儲存量也會減少許多),但新創產品往往能夠解決某些隱藏的、被市場在位者所忽視的真實需求(如某些商務人士出差時需要筆記型電腦)。即便這些產品在推出時,可能在某些方面效能不足,但隨著技術進步,新創產品與市場主流產品之間的效能落差會漸漸地縮小(技術進步使得硬碟的體積越來越小,而儲存量卻越來越大)。新創產品剛進入市場時,市場的在位者往往容易忽視之,而當新創產品開始蠶食鯨吞市場分額,導致市場在位者驚覺大事不妙時,往往為時已晚。

當Christensen向Andy Grove說明「破壞性創新」的理論時,他並沒有明確地指出Intel應該如何因應所遭遇到的困難,但顯然地,Andy Grove從這個理論得到洞見,因為關鍵不在於哪個做法,而是預測市場接下來的變化可能為何。正如Christensen在他哀悼Andy Grove的文章中說到:「他熱切地希望找出思考商業的新方法。當英特爾(Intel)的微處理器業務面臨來自低價競爭者的威脅時,他問我該怎麼樣因應。我沒有正面回應他的問題,而是把他真正想要的東西給他:我向他和他的團隊說明破壞式創新的理論,讓他們能預測未來道路上的下一個威脅或機會。」(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14737/clayton-christensen-what-ill-miss-about-andy-grove)

當時聽完這一集podcast,覺得「破壞式創新」理論很有趣,於是基於一點好奇,我找了幾本Christensne的著作,想要更多地瞭解他的理論。從《創新的兩難》、《創新者的解答》、《創新的用途理論》等,到他將「破壞性創新」理論的洞見帶入人生的經營而寫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等,讓我感覺到自己的視野被大大地打開。

在閱讀Christensen著作的過程中,我感到最受用的是:他強調,市場在位者之所以忽視新創產品的發展潛力,往往是因他們受限於既有的流程,如現有的生產成本結構,因而即使他們看到新創產品出現,也可能會因為要創造新的流程來打造新的產品,而認為不符合利益的最大化,反而,在現有流程中進行「維持性創新」(如持續地優化既有產品的效能,以滿足高階顧客的需求),被認為是較有效益的做法。基於「邊際思考」的模式,企業往往關注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從而將目光聚焦在衡量額外的投資所能帶來的收益高低。

雖然這是商業上的常態,但Christensen提醒,這樣的思考模式雖能增加企業的收益,卻未能發展出新的流程,以因應市場的變化。僅僅看到「投資」所需付出的高成本,難以遇見「不投資」所將付出的代價。市場總是在變化。倘若市場的情形改變,既有的流程即無法因應變化。從「破壞性創新」的角度來看,新創企業的邊際成本即是其所投入的成本,相較於市場的在位者,新創企業的投入成本較低。當新創企業發展出新的流程,既存企業往往基於「邊際思考」模式而沒能做出反應(如建立新的品牌)。

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這本書中,Christensen提到,「破壞式創新」理論的洞見,其實同樣地可以被運用在人生的經營上:許多時候,我們可能意識到需要做一些改變,但當想到改變所要付出的成本,我們可能就會猶疑不定。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走不出舒適圈」。發展新的流程,就是發展新的能力,而新的能力的發展,必然涉及到我們對於既有資源必須做出調整。我們可以選擇不改變現狀,相信維持現狀是較好的選擇,但我們也會忽略「不改變」所將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從閱讀Christensen的著作中,我才意識到,人生雖然會面臨到許多的困難,但每一次的困難其實都讓我有機會重新檢視現有的「流程」,它是否足以讓我因應眼前的挑戰?或者,我需要做一些調整,讓我有機會克服眼前的挑戰?這是我從「破壞性創新」這個理論中學到最寶貴的東西。

一個在大學兼任通識課教學的打工仔 偶爾寫點教學或自學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透過清晰的理路和表達方式來完善論文,以及內容要點的清晰度。這些是學術研究和寫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從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運作原理來思考AI時代中「學習」的意義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近年許多火紅的筆記軟體,都被設計有「雙向鏈接」(backlinks)的功能,而這個功能讓不少使用者感覺到,寫筆記的壓力變小許多。或許是因Roam Research的開發者將「雙向鏈接」與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關聯起來,因而使得許多人也很自然地將具有「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透過清晰的理路和表達方式來完善論文,以及內容要點的清晰度。這些是學術研究和寫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從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運作原理來思考AI時代中「學習」的意義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近年許多火紅的筆記軟體,都被設計有「雙向鏈接」(backlinks)的功能,而這個功能讓不少使用者感覺到,寫筆記的壓力變小許多。或許是因Roam Research的開發者將「雙向鏈接」與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關聯起來,因而使得許多人也很自然地將具有「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但我們仍可以觀察到許多公司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冒險,最終錯失了重要的機會。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深入探討了這個問題,並提出了一個觀點:鼓勵創新不能只是口號,還要有適當的誘因。 狄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Thumbnail
彼得提爾的《從0到1》提出了關於創業、壟斷推動進步、資源配置最佳化、持續壯大和尋找價值的見解。這本書不僅能啟發企業家,也適用於個人的發展及投資領域。作者引用實例說明成功投資的策略、企業的發展重點及擴大市場到每個角落。同時,也呼籲讀者在獲得價值的過程中持續探索問自己什麼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看了黃仁勳的演講 他提到一間公司要成長 就必須得學會「自我饞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XmHpPil6w剛好有幸朋友傳了這篇給我,趁著腦迴路還夠用的時候,來進行一些內容摘要與心得分享。 在提到演講內容之前,必須先有的一個概念:摩爾定律,由Intel的創始人之一摩爾所提出的,內容大概就是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
Thumbnail
這本書的作者狄波諾,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劍橋大學醫學博士。被歐洲創新協會列為歷史上對人類貢獻最大的250人之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商業思想家之一。
Thumbnail
今天我想聊聊關於--懂邏輯思考有什麼用? 會提到這問題,起因是因為我在過年前和一位同學聊天時,我發現自己因為閱讀了一些書籍,加上實踐一些東西後,腦子對於創業有了一些體悟,並明白商業的核心是--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而非天天想著要發明新東西。
Thumbnail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但我們仍可以觀察到許多公司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冒險,最終錯失了重要的機會。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深入探討了這個問題,並提出了一個觀點:鼓勵創新不能只是口號,還要有適當的誘因。 狄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Thumbnail
彼得提爾的《從0到1》提出了關於創業、壟斷推動進步、資源配置最佳化、持續壯大和尋找價值的見解。這本書不僅能啟發企業家,也適用於個人的發展及投資領域。作者引用實例說明成功投資的策略、企業的發展重點及擴大市場到每個角落。同時,也呼籲讀者在獲得價值的過程中持續探索問自己什麼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看了黃仁勳的演講 他提到一間公司要成長 就必須得學會「自我饞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XmHpPil6w剛好有幸朋友傳了這篇給我,趁著腦迴路還夠用的時候,來進行一些內容摘要與心得分享。 在提到演講內容之前,必須先有的一個概念:摩爾定律,由Intel的創始人之一摩爾所提出的,內容大概就是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
Thumbnail
這本書的作者狄波諾,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劍橋大學醫學博士。被歐洲創新協會列為歷史上對人類貢獻最大的250人之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商業思想家之一。
Thumbnail
今天我想聊聊關於--懂邏輯思考有什麼用? 會提到這問題,起因是因為我在過年前和一位同學聊天時,我發現自己因為閱讀了一些書籍,加上實踐一些東西後,腦子對於創業有了一些體悟,並明白商業的核心是--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而非天天想著要發明新東西。
Thumbnail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