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難以民主化(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隴集團

關隴集團,又稱關隴世族、關隴門閥、關隴軍事貴族、關隴胡漢集團、武川集團。關隴集團一詞由陳寅恪所創,是指北朝的西魏、北周至隋、唐期間,籍貫為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周圍的門閥士族,範圍為陝西、甘肅、寧夏、內蒙古陰山周圍,漢胡混血、文武合流是其特色,他們佔據了當時的統治階層。關隴集團不但以武川人為濫觴,數個朝代的肇造者亦出於武川,或武川人後代。清代考據學史家趙翼所著的《廿二史箚記‧卷十五》提到:「北周隋唐皆出自武川。」

為了在關隴地區鞏固西魏政權,對抗國力較為強大的東魏和南梁,宇文泰奉行蘇綽的關中本位政策。該政策宣傳關中地區自周朝以來的文化正統性,將外來菁英的郡望一律改易關隴,重用關中士族與儒家學說;同時沿襲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鼓勵鮮卑貴族同漢人士族聯姻。胡漢融合的結果,西遷的鮮卑貴族及鮮卑化漢人最終漢化,而關中士族也感染了前者的剽悍尚武。胡漢混血、文武合流成為關隴集團的一大特色,「融冶關隴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其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徒之事」。加上關隴集團原先並非北魏最顯赫尊貴的強宗豪族,門第之見不那麼嚴重,亦重視才能和功勳,大大加速了此一融合過程。

經過長期的發展,關隴集團逐漸成為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隋唐兩朝建立的幕後功臣就是關隴集團。

隋唐

隋唐(581年—907年),是對中國古代的隋朝和唐朝的合稱,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兩個漫長時期後的兩個大一統皇朝。是秦漢之後中國第二次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大統一,有學者認為隋唐宋構成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帝國,也有學者認為隋至盛唐為中國第二次一元體制。日本學者杉山正明將隋唐歸於拓跋國家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介紹,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此時中國南北統一,疆域廣闊,經濟發達,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雖然隋唐皆被視為漢族皇朝,但其實兩朝皇帝帶有異族血統(但其實當時文獻中所謂的漢人也極有可能是漢化較早的鮮卑人),故在民族思想上比較開放。兩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科技上達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隋唐兩朝君主在治國政策上較為開明,也影響了周邊諸國向中國朝貢、學習。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在二百八十多年的戰亂之後重新統一了中國。隋朝在其後期經過八年的隋末民變,唐朝建立。所以史學家常把「隋唐」並稱。在這三百多年間,中國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發展。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直至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這一百六十七年是中國的另一個盛世。另外,由於唐朝初期的文治武功和國際聲望都十分強盛,故人們亦常將它與同樣被認為曾經很強盛的漢朝放在一起而合稱為漢唐。

與秦漢相比,隋唐同樣是前一個統一皇朝國祚短,而後一個統一皇朝能建立百餘年盛世的大帝國。

avatar-img
43會員
165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週我們聊到秦朝以法家所施行的秦政根本性改變了三代以來的中國社會,雖然焚書坑儒與連坐法看起來已經很糟了,然而這一切都還只是開始,更糟的還在後頭呢! 楚漢戰爭 楚漢戰爭,或稱楚漢相爭,是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之間為爭奪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爭。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壬辰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
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林立的環境下,造就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也為後世中國文人所景仰,此一後事風氣象其實也代表著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在往後的華夏大地已不復存在,究竟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我們從戰國時代開始談起。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403年—前221年),亦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
上一篇文章我們聊到民主與專制政體各有各的優缺點,運作良好且方向正確的專制或有限度民主是非常有利國家經濟發展的,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起來後仍維持專制體制,既得利益者與新富階級的衝突便一觸即發,處理不當則容易引發社會動盪。 然而中國卻是例外之一,中國近二十年來的經濟發展不但沒有令中國民間力量興起,反而進
最近中國的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簡稱農管)、退林還耕與水稻上山等政策引起熱議,正反意見都有,正面意見多為中國官方所辯護,民間的看法則清一色的認為中國政府當局只是為了因應即將到來的經濟制裁而預做糧食儲備,即便如此,很多中國人民仍認為當局的做法最終結果會與目標背道而馳,進一步加劇中國糧食危機,本主題將利用下
上週我們聊到秦朝以法家所施行的秦政根本性改變了三代以來的中國社會,雖然焚書坑儒與連坐法看起來已經很糟了,然而這一切都還只是開始,更糟的還在後頭呢! 楚漢戰爭 楚漢戰爭,或稱楚漢相爭,是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之間為爭奪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爭。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壬辰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
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林立的環境下,造就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也為後世中國文人所景仰,此一後事風氣象其實也代表著誕生出諸子百家的環境在往後的華夏大地已不復存在,究竟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我們從戰國時代開始談起。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403年—前221年),亦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
上一篇文章我們聊到民主與專制政體各有各的優缺點,運作良好且方向正確的專制或有限度民主是非常有利國家經濟發展的,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起來後仍維持專制體制,既得利益者與新富階級的衝突便一觸即發,處理不當則容易引發社會動盪。 然而中國卻是例外之一,中國近二十年來的經濟發展不但沒有令中國民間力量興起,反而進
最近中國的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簡稱農管)、退林還耕與水稻上山等政策引起熱議,正反意見都有,正面意見多為中國官方所辯護,民間的看法則清一色的認為中國政府當局只是為了因應即將到來的經濟制裁而預做糧食儲備,即便如此,很多中國人民仍認為當局的做法最終結果會與目標背道而馳,進一步加劇中國糧食危機,本主題將利用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關中做為隋之首府,更是中國古都,其勢力之盤根錯結,不是其他區域可比的。三國就有個專門術語「關中諸將」,來顯示割據情況的複雜。 竇氏雖是關右大族,但皇甫家跟韋家,也是一等一的角色。 大家不在自己的地盤鬥,而是在四川爭。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本書探討中國唐朝中的胡人也就是慄特人與中國的關係及慄特人本身的階級文明,並特別強調了慄特人獨到的商業文化及盛行與唐的胡姬、胡舞、胡曲充斥濃厚異國風情的敘述。作者以學術的角度切入,對於遊牧系國家與唐的前世與建立有獨到觀點,並深入探討了唐與突厥的鬥爭及史書的刻意遮掩。面向有一定歷史及閱讀耐性的讀者推薦。
Thumbnail
中國二千多年的皇權專制,曾出現過若干個被歷史評價為盛世的時代,最為著名的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開元盛世』。但都好景都不長。『文景之治』始於西元前180年漢文帝登基,終於西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僅不到40年。西漢共持續210年,『文景之治』約占西漢五分之一的時長。 『開元盛世』則
Thumbnail
高句麗,百濟,新羅。 自漢代以來就與中國發生著密切關係的朝鮮半島,在經歷了南北朝之後,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高句麗為何又成為了大隋不得不滅的敵國呢?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
Thumbnail
關中做為隋之首府,更是中國古都,其勢力之盤根錯結,不是其他區域可比的。三國就有個專門術語「關中諸將」,來顯示割據情況的複雜。 竇氏雖是關右大族,但皇甫家跟韋家,也是一等一的角色。 大家不在自己的地盤鬥,而是在四川爭。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本書探討中國唐朝中的胡人也就是慄特人與中國的關係及慄特人本身的階級文明,並特別強調了慄特人獨到的商業文化及盛行與唐的胡姬、胡舞、胡曲充斥濃厚異國風情的敘述。作者以學術的角度切入,對於遊牧系國家與唐的前世與建立有獨到觀點,並深入探討了唐與突厥的鬥爭及史書的刻意遮掩。面向有一定歷史及閱讀耐性的讀者推薦。
Thumbnail
中國二千多年的皇權專制,曾出現過若干個被歷史評價為盛世的時代,最為著名的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開元盛世』。但都好景都不長。『文景之治』始於西元前180年漢文帝登基,終於西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僅不到40年。西漢共持續210年,『文景之治』約占西漢五分之一的時長。 『開元盛世』則
Thumbnail
高句麗,百濟,新羅。 自漢代以來就與中國發生著密切關係的朝鮮半島,在經歷了南北朝之後,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高句麗為何又成為了大隋不得不滅的敵國呢?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