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國重新開放國門,打工度假也重新回到許多年輕人的選項中。尤其是澳洲打工度假,社群上相關的討論熱鬧了起來,與這兩年疫情造成的冷清相比差異甚大。
同樣位於南半球的紐西蘭,在這一波出國熱潮中,也是許多人考慮的選項之一。
「一周賺多少才夠?」
「錢沒有在嫌多的,當然是越多越好!能周周破千是最好啦!」
那如果賺不到那麼多錢,那一周「至少」要賺多少才夠?
每當有人問我類似開頭那樣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只是個假議題。畢竟,能發大財誰不要?但如果不能發大財的話,「最起碼要賺多少」卻是很少人有的概念。
最起碼,也要夠基本的生活開銷吧?
隨著紐西蘭2023年最低薪資的消息公布,準備於今年出發的背包客,在法律的底線下,「合理」期望的「最低」薪資該有多少?
就隨著本篇繼續看下去。
進入正題前,先做個背景補充,以免大家對年「中」才發調薪文有些疑問。
財政年度,又稱會計年度(Financial year),是指公司或國家每年制定預算或計算收入的統計時間。但每個國家或其法例所轄的組織各有不同,大抵分成兩類:曆年制與跨年制。
歷年制就如台灣是由年初1月1日開始,一直到年底的12月31日為止;反觀跨年制的紐西蘭,會計年度是從當年4月1日到隔年3月底,所以才有年「中」與年「終」與我們相反的情形。
因此,紐西蘭每年的綜所稅,也都是從前一年的4月算到當年3月,然後從每年4月1日到7月7日開始所謂的報稅季。
所以站在會計年度的角度而言,台灣所謂的年中,在紐西蘭只是他們的年「初」,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法令都在每年四月實施的緣故。像是每年法定最低薪資的調漲,通常也是在每年的年初發布消息,四月開始實施。
至於其他國家的制度,詳細可以參考:維基百科:財政年度。
通常我不會把稅前薪資當作基準,因為稅前說再多都是虛的,只有到手的薪資才是真的!像是賺了「稅前」百萬與「稅後」百萬,光稅前、稅後就落差至少20萬,說出來氣勢也不一樣!
只有實際到手的薪資才是真的,剩下的雇主都先幫你預繳給紐西蘭政府當做「強收的保護費」。用稅前計算薪資,只是幫自己多添一道計算89.5%稅後薪資的手續罷了。
根據紐西蘭官方於2023年2月8日發布的最新消息:
2023年4月1日起,法定最低薪資為稅前22.7紐幣/小時,跟去年21.2紐幣的時薪相比,薪資調幅達到7%。
在每周工作法定40小時工作時數下,最低週薪則為稅前908元。
根據職位性質,主要可以分成三種:
由於臨時工(Casual)不像全職(Full-time)有額外福利,像是半年二週的有薪假、有薪病假等,基本上只要沒上工就等於沒收入,所以政府在法定最低薪資基礎上額外加上8%的「Holiday Pay」當作「補助津貼」,以2023年來說就是稅前24.52/小時(22.7*1.08),才是臨時工的基本底薪。
由於台灣的打工度假簽證性質特殊,紐西蘭移民局要求無法在同一雇主下連續工作三個月以上,因此每三個月必須更換一次工作,除非有公司願意擔保其他類型的簽證,否則很難達到Full Time的門檻。
不論哪種工作類型,不論賺多少,政府「最少」都會從中抽取10.5%的所得稅。根據紐西蘭稅務局最新所得級距的資料顯示:
由於紐西蘭所得稅僅有稅務居民與否的差異,不像澳洲針對打工度假簽證有另外一張稅率表,因此在所得稅的計算上相對單純。(延伸閱讀:周薪破千只是基本門檻!讓我用2023年的法定薪資告訴你,澳洲打工一周「至少」要賺多少錢)
除了稅以外,還要額外支付一筆工作強制加保的保險,類似台灣的勞保,工作出意外時給付:
根據稅務局ACC (Accident compensation corporation) 意外事故保險的收費表格來看,2023年4月開始的支付費率為1.53%,並由稅前薪資中扣除。所以除了所得稅保底的10.5%外,還要另外扣除1.53%的意外險後才會是我們實拿的薪水。
因此最終100元的稅前收入,實際上到手的稅後(含保險)薪資只有87.9元。
對於法定稅前最低時薪與現行稅制(包含保險)有所了解後,我們就能開始探討一周最少要賺多少才算是「法定低標」。
紐西蘭法定一周的標準工時為40小時,超過則有額外加班費。我們照著法律走,用法定基本薪資與標準工時,以及搭配10.5%的稅率做計算(紐幣):
正職Full-Time:
稅前22.7/小時→908/周
稅後20.32/小時→812.66/周
保險0.35/小時→13.89(或是908*1.53%)
實拿798.77(或是908*87.97%)
臨時工Casual:
稅前24.52/小時→980.64/周
稅後21.94/小時→877.67/周
保險0.38/小時→15(或是980.64*1.53%)
實拿862.67(或是915.84*88.04%)
最後得出在法定最低薪資與標準工時下,一周的薪資落點約在稅前908~980元,或是稅後798~862元。
所以從上述結果得知,如果人正在紐西蘭打工渡假,但是周薪如果沒有達到上述法定的低標,或許你該考慮是否找下一份工作。在每年準備入秋、入冬之際,趕快找工作吧!進入淡季的紐西蘭,工作只會越來越難找,有些工作甚至時數也會越來越短(除非旺季能將淡季的周薪給補回來)。
反之,如果薪資能四季都穩定在上述區間之中(甚至更高),除非職業倦怠或是工作環境氣氛不佳,不然不要隨便換工作,你只會後悔!
最後,如果是靠黑工的或是寄件制的朋友,黑工通常因為薪資低,必須用高工時才能達到最低標準;計件制則是要每周薪資除上工作時數,才能知道自己的薪資有沒有達法定最低標準。
如果屬於上述兩種不達法律底線的敘薪方式,或許該考慮換份工作,因為你值得更好的薪水。如果現階段找不到更好的,過渡期只能將就點騎驢找馬,順便賺工作經驗。
紐西蘭大多都採周薪制,不像台灣採月薪制,因此可以把一周乘上4次,就大概是台灣一個月的薪資水準:
一周798~862紐幣(稅後與保險)
=四周3195~3450紐幣
≒一個月60706~65563台幣(以2023年2月10日匯率約1:19計算)
由於所得稅為累進制,第二級距14K-48K的17.5%所得稅門檻基本上都會達到,為了貼近實際的薪資情形,避免將17.5%的門檻給遺漏,要以「年薪」來看才較為準確。
由於台灣的打工度假簽證有著「不能在同一雇主下連續工作三個月以上」的規定,因此保守一點,假設「找工期三個月、工作期九個月」,總共以一年工作40周來估算整年度的薪資水準:
稅前一周908~980紐幣
年薪(40周)
稅前36320~39225紐幣
所得稅5376~5884.48紐幣
ACC保險555~600紐幣
年薪稅前36320~39225紐幣
≒69萬~74.5萬台幣(以2023年2月10日匯率約1:19計算)
年薪實拿30388~32740紐幣(稅前83%)
≒55.9萬~60.4萬台幣(以2023年2月10日匯率約1:19計算)
從上述結果可得知,如果是以「賺錢」為首要目標來紐西蘭打工度假,只要在台灣的年薪低於稅前69萬~74.5萬台幣或稅後55.9萬~60.4萬台幣,那就來吧!台灣的薪水真不值得你留戀。
紐西蘭近年來都是全世界法定基本薪資前幾名的國家,所得稅與其他高所得國家比較相對較低,物價也不是世界前幾高的。
根據維基百科<List of countries by minimum wage - Wikipedia>所示,
目前紐西蘭在全球的法定最低薪資水準排名,僅次於澳洲與盧森堡,排名世界第三。
根據台灣主計處的個人薪情比比看統計顯示:總薪資「中位數」達到69萬,就贏了全台60%的勞工,69.6萬還勝過70%!若將比較對象縮小到25–29歲的年輕勞工朋友,會發現69萬、74.5萬的年薪能分別勝過70%與80%的年輕人。
表示這些符合打工度假年紀的年輕人,有至少七成勞工是賺不到69萬的!與其在台灣被壓榨、耗盡能量、懷疑人生、操到最後生無可戀,不如暫時逃離台灣世俗的眼光,順便幫自己的人生「換口氣」。
反之,如果在台灣的年薪(不論是稅前或稅後)剛好落在上述的區間範圍(甚至是超過),就必須權衡台灣與紐西蘭兩者之間的利與弊,兩相權衡取其利。畢竟,在台灣這樣的高薪,在紐西蘭只是最低標準而已。
除非你有本事在紐西蘭賺到比台灣更高的薪水,否則就要考慮是否有其他誘因或理由吸引你前往紐西蘭打工度假。
端看自己是基於什麼目的決定踏上紐西蘭這條「不歸路」。
紐西蘭的基本時薪,在疫情嚴峻的2021年來到2字頭,2022年由於大環境不好,面臨疫情、俄烏戰爭、氣候異常、塞港、缺晶片等各種天災人禍,與世界各國一樣面臨嚴峻的通貨膨脹,進一步造就2023年薪資調幅來到7%,就是為了抵銷通膨所帶來的物價上漲。
紐西蘭由於封閉國境兩年多,在2022年六月與九月,對台灣分別釋出六百個簽證名額(總計一千兩百個名額)。六月雖然招滿,但九月加碼的名額似乎乏人問津。(延伸閱讀:【圖文教學】紐西蘭打工度假簽證申請步驟)
簽證加發的原因不外乎就是缺工,但招不滿的原因個人推測是太晚告知。
許多人在六月搶不到紐西蘭的簽證時,早將目標轉向澳洲!紐西蘭移民局九月發布加開簽證的消息時,光這三個月的時間差,許多人早就體檢做完、簽證辦完、機票買完準備出發去澳洲了。
另外,當地人不願去做的3K工作導致背包客一位難求,背包客在勞動市場上成為炙手可熱的存在。部分以前只收當地人、永久居留權的工作,即便是疫情之後,缺工缺到將職位釋出給背包客,有利於背包客融入當地社群中。
種種宏觀環境的利多,讓背包客生存環境沒有以往這麼困難。
如果賺錢是來紐西蘭打工的首要目標,除了付出勞力所獲得的薪資收入外,也別忘了要考量背後的「隱沒成本」,像是職涯中斷、放不下的親友、應負的責任等,並切記每個選擇背後都有它的代價。
不論最終選擇待在台灣還是過來紐西蘭,不忘一句老話:
請對自己的選擇做負責!
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選擇善後擦屁股。
文末,附上2023年紐西蘭薪資的紐幣/台幣對照表(小數點四捨五入至第二位,有誤差請見諒)當作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