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高維度漫想:將直覺靈感,化為「有價值」的未來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書介紹了目前社會上的四種工作思維,還有如何訓練自己進行漫想思考的練習。

我非常喜歡作者在序章介紹的工作思維以及他附上的插圖,基本上目前社會上的主流工作方式有這四種:

1. 效率思考
2. 策略思考
3. 設計思考
4. 漫想思考


效率思考

效率思考的主要特徵就是全部事物都以一定的指標在運作,基本上就是追求KPI及提高生產效率,以PDCA(Plan-Do-Check-Actioin,計畫>審核>考察>行動)的方式進行。這樣的工作方式在過去是穩扎穩打的成長型,然而到了目前高度變化的VUCA社會(Volatility-Uncertainty-Complexity-Ambiguity, 不穩定、不確定、複雜、模糊),以效率思考的方式未必能達到最高效率,作者認為,現在是瞬息萬變的世界,標準答案已經不存在了,以效率思考的方式來工作,只會越來越無所適從。

以效率思考方式工作的人,最後多會淪為工作機器,大部分的生活都被做不完的瑣事填滿,沒有創新的能力,只是不停地在做例行公事。而變動的社會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會給這些人帶來無法控制自己生活的挫折感。.

策略思考

在這之中的一些人,逐漸轉換為策略思考,既然循序漸進還是只能被不確定性壓著打,那不如用自己的方式嘗試看看。這些人認為人只能透過勝利獲得力量,選定自己的目標之後,就會不擇手段地達成。這些人很看重飯局、社交、營收、個人競爭力等等,我個人認為是前十年的社會主流,這個流派的書大多鼓吹個人壓抑自己的情緒表現出專業、大量建立人脈、對於要達成的目標態度積極且靈活等等。而目標在此處多半是充滿個人慾望的:要成為第一,要賺大錢、想要握有權力,是慾望和理性共存的工作態度。

以策略思考的人,必須具備面對衝突的心理韌性,以及早一步壓制對手的策略。開始贏的時候那感覺令人非常上癮,但過幾年之後就會開始有種不知為何而戰的感覺,人也無法長期處在這種強力競爭的壓力之下,所以無法永遠持續下去。

這些策略思考流派的人,如果不是回到效率思考的工作方式,當一台工作機器,就是想辦法再找到一種新的工作思考方式,而這些「難民」最後則形成了設計思考流派。

設計思考

設計思考是將設計師在創造作品的過程抽象化,歸納成一個可以用在各處的架構,並不是學習藝術或圖面設計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當設計師在創作作品時,內心會有大同小異的思考流動,設計思考便是將這些思考過程整理出一個結構。

設計思考的本質有三:

1. 快速思考過後直接動手做出原型,再用原型來做調整,而不是經過長期的計畫之後才開始進行


2. 活用五感統合(做出原型之後,用語言賦予關鍵字或意義,活用語言/視覺/聽覺/觸覺之間的轉換)3. 活用不同特質的團隊成員進行溝通、共同協作


設計思考流派的人重視工作和生活平衡,發展創意等等。不過從策略思考轉到這裡的人,也未必能夠久留,因為這些人過去多是使用理性腦思考,容易因為不擅長表達感性的創造而喪失自信(想想我們要如何畫出一幅畫而不批判自己)。而原本就使用設計思考的工作者(原本就是學藝術的那些人),也會因為長期和團隊成員、客戶等溝通進行創作,逐漸失去自我風格。

漫想思考

大部分的人都在1-3的工作思考方式之間轉換,但有一部分的人最後會進入4的階段,也就是漫想思考。

漫想思考者不在意他人眼光,專心追求自己的目標,比起金錢或社會地位,他們所追求的是個人的願景,最好理解的例子就是Elon Musk。

漫想思考模式的四個過程

1. 漫想 – 天馬行空的想像


2. 知覺 – 用語言/視覺/聽覺/觸覺去感知自己想像出來的東西3. 重組 – 為你的感知建構意義,重組為其他人也能理解的架構4. 表現 – 將成果展現給別人看


因為教育體制和工作方式的關係,我們的腦不太習慣使用漫想思考,在序章之後,作者在書內提供了我們不習慣自主思考的原因,以及改善的許多練習方法。針對思考模式的四個過程分別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以讓我們的腦熟悉這樣的切換。

由於練習方法非常多,在此就不摘錄出來,有興趣的人可以到書店翻看看再決定要不要購買。


雖然我讀完序章就已經寫了不少整理和心得,不過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其實是著重在如何訓練自己(或者是說找回)的漫想能力,以及如何活在其中。

我看完書的感覺是,雖然我長期寫作,但是對於其他比較創意或是感性的輸出方式,我還是非常沒有自信,比方說畫圖、發想故事情節等等(我很少寫小說,所以要創作故事時也會有那種跨不過去的不自信與難為情感),在創意力上,我發現自己的腦袋變得僵化,越來越沒有小時候那種天馬行空的感覺,這本書提供了不少解決的練習方法,讓我覺得很值得嘗試看看。

這本書也寫出了我從出社會到現在十年的轉變,從一開始傻傻跟著目標走的新鮮人,不擇手段斤斤計較的業務,再到追求生活工作平衡的現在,我不停地在前三種思考模式中切換,也因此一直有種人生在撞牆的痛苦感覺,讀過本書之後我理解到原來這是正常狀況,而且社會整體似乎正處在演化到下一個階段的狀態,不過同時作者在書內提到的漫想思考的成熟狀態,似乎更偏向於解決社會問題及增加整體社會利益,如果從我目前剛要開始發展漫想思考模式的狀況接軌上去,中間還有很大的斷層,因此目前的我還是無法想像,而中間的斷層要怎麼補,書內的解決方案就只是進行漫想思考模式,不停的試作及調整,對我來說概念飄了一點,或許等到我真的培養出漫想思考模式之後,路才會變得更清晰吧。

avatar-img
1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魔神娜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任職的公司實行OGSM已經好幾年了,他們也特別成立專門的專案部門來推廣OGSM的理念,最近我發現台灣也出了相關的書籍《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OGSM簡單來說,是公司上下一心達成目標的一種方式, O = Objective(願景) G = Goal(目標) S = Strategy(策
這本書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基礎心法和一點點的技術分析,目標是為想開始投資的新手提供他自己的方法。 作者是在韓國的上班族,透過股票投資達到財務自由,他的手段是不停炒短線,有時一天進出十幾次市場,都是賺到目標就跑。由於他避險的方式很謹慎,該停損就停損,也不會把全部的資金都拿去買而把帳戶弄爆,所以這樣1%
以下是我在書裡摘錄出來比較有感覺的部分: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都是以目標為取向,過程不重要,從學校裡的成績系統就可以看出來,學校的排名都是以最後成績為主。因此,為了考出好成績,會有一些人作弊,但在這過程裡得到了成績,卻什麼都沒學到,這樣的結果論會大大影響到我們平常練習時的心態。
我任職的公司實行OGSM已經好幾年了,他們也特別成立專門的專案部門來推廣OGSM的理念,最近我發現台灣也出了相關的書籍《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OGSM簡單來說,是公司上下一心達成目標的一種方式, O = Objective(願景) G = Goal(目標) S = Strategy(策
這本書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基礎心法和一點點的技術分析,目標是為想開始投資的新手提供他自己的方法。 作者是在韓國的上班族,透過股票投資達到財務自由,他的手段是不停炒短線,有時一天進出十幾次市場,都是賺到目標就跑。由於他避險的方式很謹慎,該停損就停損,也不會把全部的資金都拿去買而把帳戶弄爆,所以這樣1%
以下是我在書裡摘錄出來比較有感覺的部分: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都是以目標為取向,過程不重要,從學校裡的成績系統就可以看出來,學校的排名都是以最後成績為主。因此,為了考出好成績,會有一些人作弊,但在這過程裡得到了成績,卻什麼都沒學到,這樣的結果論會大大影響到我們平常練習時的心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PDCA循環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透過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與行動(Act)四個步驟,促進企業流程與產品品質的持續提升。這一管理理念強調選擇與努力相互依賴,共同驅動成果。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做過的工作很多,樣樣通卻樣樣鬆?你多才多藝,卻無法整合?單調的工作內容總是讓你無法忍受?懷疑自己終其一生能否找到天職? 別擔心!你可能是個「多重潛能者」!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正確的決定依賴好的思考,而好的思考需要時間和專注。好的思考雖然奢侈,但壞的思考更是得不償失。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PDCA循環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透過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與行動(Act)四個步驟,促進企業流程與產品品質的持續提升。這一管理理念強調選擇與努力相互依賴,共同驅動成果。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做過的工作很多,樣樣通卻樣樣鬆?你多才多藝,卻無法整合?單調的工作內容總是讓你無法忍受?懷疑自己終其一生能否找到天職? 別擔心!你可能是個「多重潛能者」!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正確的決定依賴好的思考,而好的思考需要時間和專注。好的思考雖然奢侈,但壞的思考更是得不償失。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