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和競爭優勢來源的變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年2月,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助理教授塞巴斯蒂安·克拉科斯基(Sebastian Krakowski)等人,在《策略管理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人工智慧和競爭優勢來源的變遷〉(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Changing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的文章。該研究以資源基礎觀點為框架,來研究人工智慧(AI)的應用如何影響企業競爭能力和績效。

長期以來,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簡稱RBV)中的企業資源一直被視為績效差異的主要原因。然而,隨著AI等技術的崛起,我們對企業資源與績效之間的關係理解面臨了挑戰。

這項研究透過分析多種西洋棋比賽,包括:人與人對弈、人機協作以及機器對戰等,發現在解釋績效差異方面,人類的能力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AI的應用,傳統玩家的能力逐漸失去價值,而與AI協同合作的新型能力成為解釋績效差異的新根源。

研究指出,AI呈現雙重的替代與互補效應,能夠改變競爭優勢的根源。儘管AI以其機器豐富的運算能力取代了人類在傳統領域的認知能力,產生「替代效應」,因而消除了現有的競爭優勢來源。然而,當人類利用先前與該領域無關的認知能力來增強機器的表現時,也實現了「互補效應」,由此創造出新的持久性競爭優勢。

該研究進一步顯示,在將AI納入西洋棋比賽協作的情境中,卓越的專家不再擁有優勢。這結果突顯了AI確實能夠提升決策能力,然而前提是企業必須充分發揮AI的潛力,發展新的人機協作能力,同時確保管理者的技能組合具備足夠的多樣性,以因應面對AI人機協作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此外,雖然西洋棋的目標和規則明確,實際的商業環境卻極度複雜。當資料受到限制或變動頻繁時,AI的預測也受到局限。在這種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公司仍需仰賴人類直覺。

這些限制意味著在AI時代,人類仍能發揮關鍵作用。以香水產業為例,過去的研究描述了調香師如何與資料科學家合作。儘管AI在某些活動中取代了調香師,但無法取代調香師在嗅香和預測其引起人類情感的獨特能力。這例子說明了AI可能僅能替代部分而非全部複雜的任務。

這種差異強調了一些傳統領域特定功能仍具在價值,同時也提供了將它們與AI結合,創造獨特互補性能力的可能性。

羅凱揚(台科企管博士)、黃揚博(政大企研碩士、識商創辦人)

資料來源:Krakowski, S., Luger, J., & Raisch, S. (202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changing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4(6), 1425–1452.

► 歡迎加入Line交流社群,獲取更多知識:

https://line.me/ti/g2/a2QRj--XfM3FRZBOZpB4rdJGravtdpVOeSLBp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avatar-img
17會員
72內容數
AI轉型策略、AI商業思維,帶你從宏觀的角度看AI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識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人們對全通路(Omnichannel)的概念更加重視,企業與顧客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且複雜。 波士頓諮詢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兼客戶體驗全球領導人卡倫·勒盧什·陶德曼(Karen Lellouche Tordjman)在2023年3月《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高科技接觸點正在改變顧客體
如果您曾嘗試推動AI轉型或數位轉型,您將深刻體會到轉型過程中最大的阻礙通常不在技術層面,而是企業的內部文化。雖然有很多文章探討如何有效地建立適合轉型的文化,提供了各種構面和實用建議,但這些建議往往過於抽象,難以因應各行各業的轉型需求。企業可以透過參考實際的業界案例,更深入地瞭解如何實際將轉型計劃付諸
台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黃明蕙教授專注於人工智慧(AI)商務策略的研究。她在《行銷科學學報》(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發表了一篇名為《AI行銷戰略框架》(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artificial intel
在2021年1月,《管理學會評論》(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刊登了一篇題為《人工智慧與管理:自動化-增強化悖論》(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nagement: The Automation–Augmentation Paradox)
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萊斯克(Sebastian Raisch)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助理教授塞巴斯蒂安·克拉科斯基(Sebastian Krakowski)在2021年1月的《管理學會評論》(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中,發表了一篇名為〈人工智慧與管理:自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學者羅伯特·科齊涅茨(Robert V. Kozinets)與烏爾麗克‧格雷策爾(Ulrike Gretzel)於2021年1月在《行銷管理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的評論中,深入探討了行銷人員在應用人工智慧(AI)時所面臨的三大重要挑戰。 挑戰一:理解困難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人們對全通路(Omnichannel)的概念更加重視,企業與顧客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且複雜。 波士頓諮詢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兼客戶體驗全球領導人卡倫·勒盧什·陶德曼(Karen Lellouche Tordjman)在2023年3月《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高科技接觸點正在改變顧客體
如果您曾嘗試推動AI轉型或數位轉型,您將深刻體會到轉型過程中最大的阻礙通常不在技術層面,而是企業的內部文化。雖然有很多文章探討如何有效地建立適合轉型的文化,提供了各種構面和實用建議,但這些建議往往過於抽象,難以因應各行各業的轉型需求。企業可以透過參考實際的業界案例,更深入地瞭解如何實際將轉型計劃付諸
台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黃明蕙教授專注於人工智慧(AI)商務策略的研究。她在《行銷科學學報》(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發表了一篇名為《AI行銷戰略框架》(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artificial intel
在2021年1月,《管理學會評論》(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刊登了一篇題為《人工智慧與管理:自動化-增強化悖論》(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nagement: The Automation–Augmentation Paradox)
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萊斯克(Sebastian Raisch)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助理教授塞巴斯蒂安·克拉科斯基(Sebastian Krakowski)在2021年1月的《管理學會評論》(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中,發表了一篇名為〈人工智慧與管理:自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學者羅伯特·科齊涅茨(Robert V. Kozinets)與烏爾麗克‧格雷策爾(Ulrike Gretzel)於2021年1月在《行銷管理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的評論中,深入探討了行銷人員在應用人工智慧(AI)時所面臨的三大重要挑戰。 挑戰一:理解困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16年,圍棋AI打敗圍棋高手,從此圍棋的生態發生了些改變,科技進步的同時,也讓人類對於圍棋的思考有了更廣闊的思路,有人覺得因為圍棋AI的出現使得下圍棋沒什麼意思,但個人覺得科技始於人性,工具有了,就看我們如何使用而已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AI)在東南亞商業環境中的影響,包括提高效率、個性化客戶體驗、預測分析及創新產品的潛力。同時,文章也分析了在AI時代人類如何保持競爭優勢,強調創造力、情感智能及持續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合理利用AI的能力,東南亞企業有望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工人的異化源自於失去對勞動的掌控。』~ 卡爾·馬克思 目前談到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越來越無法忽視的是:它對工作環境帶來的深遠影響。從一方面來看,AI賦予企業更高的效率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引發了關於「工作異化」的激烈討論。究竟,AI如何影響工作異化?這背後又蘊藏著哪些社會與經濟的衝突?
Thumbnail
AI的世界充滿了創新和潛力,涵蓋了許多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和機器人技術。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複雜而多層面的,既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需要在技術發展和倫理規範之間找到平衡,確保AI技術的應用能夠真正造福人類。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Thumbnail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刊登了一篇關於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獲利者的新觀點文章,從技術架構到主要獲利者,以及面臨的機會與挑戰進行了探討。對於AI行業的從業者和學術研究人員來說,這份文章提供了寶貴的資訊。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在當今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們應該關注的不僅僅是AI潛在可取代的工作,更重要的是AI能夠帶來怎樣人類無法達到的價值。本文深入探討AI的成本與發展潛力,並提出對於AI未來發展的看法。
Thumbnail
現在都在探討AI成形後的社會模式 每一個階段的習慣科技都只是為了我們人類的需求很誕生 不過在現階段的認知我認為人類始終能掌控科技 因為 AI人工智能最厲害的是"計算" 而我們人類最厲害的是"算計" "計算"靠的是公式."算計"靠的是想像 有算計的是世界才
Thumbnail
2020年代AI產業迅速發展,與設計相關的領域可大規模節省人力,但也存在產業泡沫。技術進步可能影響白領工作。AI來源於全球網路積累的數據庫,因此創意可能缺乏獨創性。大公司利用AI降低人事成本,可能對大成本創作體系造成傷害。新的體系將影響未來至少二十至半個世紀的時間。
Thumbnail
近年來,科技業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的前沿,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趨勢之一是人工智慧(AI)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結合。這種結合不僅為企業帶來了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和更優質的產品,還有助於解決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和資源枯竭等問題。在本文中,我將探討這兩個領域的融合,以及我對其未來發展的看法。 首先,讓我們
Thumbnail
2016年,圍棋AI打敗圍棋高手,從此圍棋的生態發生了些改變,科技進步的同時,也讓人類對於圍棋的思考有了更廣闊的思路,有人覺得因為圍棋AI的出現使得下圍棋沒什麼意思,但個人覺得科技始於人性,工具有了,就看我們如何使用而已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AI)在東南亞商業環境中的影響,包括提高效率、個性化客戶體驗、預測分析及創新產品的潛力。同時,文章也分析了在AI時代人類如何保持競爭優勢,強調創造力、情感智能及持續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合理利用AI的能力,東南亞企業有望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工人的異化源自於失去對勞動的掌控。』~ 卡爾·馬克思 目前談到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越來越無法忽視的是:它對工作環境帶來的深遠影響。從一方面來看,AI賦予企業更高的效率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引發了關於「工作異化」的激烈討論。究竟,AI如何影響工作異化?這背後又蘊藏著哪些社會與經濟的衝突?
Thumbnail
AI的世界充滿了創新和潛力,涵蓋了許多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和機器人技術。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複雜而多層面的,既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需要在技術發展和倫理規範之間找到平衡,確保AI技術的應用能夠真正造福人類。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Thumbnail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刊登了一篇關於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獲利者的新觀點文章,從技術架構到主要獲利者,以及面臨的機會與挑戰進行了探討。對於AI行業的從業者和學術研究人員來說,這份文章提供了寶貴的資訊。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在當今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們應該關注的不僅僅是AI潛在可取代的工作,更重要的是AI能夠帶來怎樣人類無法達到的價值。本文深入探討AI的成本與發展潛力,並提出對於AI未來發展的看法。
Thumbnail
現在都在探討AI成形後的社會模式 每一個階段的習慣科技都只是為了我們人類的需求很誕生 不過在現階段的認知我認為人類始終能掌控科技 因為 AI人工智能最厲害的是"計算" 而我們人類最厲害的是"算計" "計算"靠的是公式."算計"靠的是想像 有算計的是世界才
Thumbnail
2020年代AI產業迅速發展,與設計相關的領域可大規模節省人力,但也存在產業泡沫。技術進步可能影響白領工作。AI來源於全球網路積累的數據庫,因此創意可能缺乏獨創性。大公司利用AI降低人事成本,可能對大成本創作體系造成傷害。新的體系將影響未來至少二十至半個世紀的時間。
Thumbnail
近年來,科技業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的前沿,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趨勢之一是人工智慧(AI)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結合。這種結合不僅為企業帶來了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和更優質的產品,還有助於解決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和資源枯竭等問題。在本文中,我將探討這兩個領域的融合,以及我對其未來發展的看法。 首先,讓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