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點擊都是一次社會運動 媒體亂象誰造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陣子參與記者方君竹的座談會,主題是如何分辨假新聞。


臺灣媒體亂象已時有所聞,因此我除了不怎麼看新聞外(我承認這樣的做法不太好),對於報導的內容也不太上心,這也不能全然怪罪於採訪者,他們有時也會被真相矇騙。畢竟我周遭曾聽過報導與事實不符的狀況,事情的發展大致如下:C自殺了,新聞畫面上是她的先生懷裡抱著孩子自責不已,聲淚俱下不斷控訴自己未留意到C產後抑鬱,於是報導傾向於C因產後憂鬱症而自戕。

看著螢幕裡英俊斯文的男人往後需獨自面對強媬中的嬰孩讓我不禁母愛爆發而潸然淚下。

假日回家時我妹妹告訴我這則新聞不為人知的祕密,那男人有外遇,與C同公司的我妹說大家私下都知道。

唉!可能的實情也許是這樣:

C的自殺比起產後憂鬱,與先生感情上的背叛更有直接關係;

父子相依為命的畫面底下是先生竊喜能與外遇對象名正言順交往;

孩子此生永遠不會知道是自己的父親令自己失去了親生母親。


因此,這一連串有意或無意的假報導充斥在周遭,就算不看新聞,僅僅拿起手機看FB或line也不時跳出令人感興趣的話題讓人無意識下點擊,瀏覽後感到無趣常常並未因此作罷,而是接續點開網頁上其他聳動標題。

於是因為演算法等原因,這些無聊話題就越來越多人瀏覽,而真正重要的議題便漸漸被忽略。


鑒於此我開始於點擊前三思後而行,期望讓自己的小小行動改變自己的生活,甚至,我開始思考一整天的空檔時間,是否只拿一本書或雜誌靜靜觀看,除了回覆友人或工作上一些必要的訊息外,不看任何外界報導。

所有零碎時間僅拿來看一本書,我想,這便是將生活主導權掌握在在自己手中的一種方式,因為3C螢幕上所有訊息讓我們以為自己是主動選擇要觀看的影片或文章,其實我們都是資本家操弄的棋子,日積月累後便在思想與行為上成為他們的所需要的樣子,而不是我們本質上該有的樣子。


參加完方君竹的座談會後我對記者不再這麼厭惡了,畢竟他們上有老闆得應付、下有老小要扶養,迫於生活所需變漸漸地很難再秉持自己的初衷。

當然各行各業都有老鼠屎,道德淪喪的無良記者難免存在,卻不應忽略大多數的記者還是具備作為人與一個媒體工作者應有的良知。


能夠讓社會改變的並不是不斷的譴責那些新聞記者(雖然我本人蠻欣賞網紅錫蘭),我們忘記了始作俑者是我們自己,對那些不重要或聳動的新聞不經意地瀏覽、按讚、留言,才會造成亂象盛行,我們才是第一個要負責的人。第二個要負責任的是背後的藏鏡人-財團,最後一個-才是記者。

avatar-img
17會員
7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i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胃痛已持續3個月,一發作我只能無助地承受痛楚,一結束我又自顧自地「飢不擇食」,再度陷入惡性循環。 想起念書時期也發生這樣的事。同儕都知道我酷愛冰品,偏偏「大姨媽」對我這項嗜好很有意見,因此每月總要讓我死一回,同儕曾笑說眾人七手八腳把我抬到保健室後,我甦醒時開口第一句話竟問:「我的便當呢?」出社
每周例行性來白色建築報到,我低頭滑手機等著復健中的寶貝出來,突聽聞「呵呵」聲,舉頭見一身著淺綠上衣、肩負藍背包的男子於掛號櫃台前蹦跳笑叫著。 嗯!此場景在這兒上演很正常。 他黝黑膚色、寬闊臂膀裡頭蟄伏孩童純摯心靈,倏地朝前跨一步後取出一個束口袋,小心翼翼打開上緣,探手入袋賣力掏掘。
〈一束鮮花〉的內容描述一位邋遢的人因朋友送了一束鮮花,因而讓自己及周遭環境煥然一新。 奇妙的是,我近期有類似經驗──迷上有氧舞蹈後的我也煥然一新了。 首先,體力好,才能跟著大夥盡興跳到最後一刻,所以我減重、鍛鍊身體,持之以恆下,竟發現穿衣服變得好看,進而會時時留意、打理外在;腳踩穩,才能
兒子領有自閉症手冊,亦須每日服用藥物來改善專注力,使生活較能順利運作。 在教導他的路上,每次我崩潰再爬起,如此不斷循環……驀然回首,改變已經發生。 現今他就讀八年級普通班,在班上各方面表現不輸一般生,然而,這樣甜蜜的負荷仍會一直下去,因為這是特殊生父母的必修課。 我雖非教育專家,但有誰能比特殊
某年冬天下班後,我摸摸腰上贅肉,臨時決定要來運動,於是找出學生時期的羽球拍。 「什麼?斷線了!」趕緊拿給運動用品店老闆娘穿線並說晚點要用。 再回到店裡時,一名同樣來拿球拍的男子和老闆娘聊得正愉快,老闆娘看我走進便問:「妹妹,妳待會要去哪裡打球?」 我說○○國小的禮堂。 那名男子插話:「那邊在
兒時大多過年才舉家搭乘平快車南下,歷經五小時車程再轉車,始抵達偏遠的阿媽家──嘉義水上鄉。 阿媽後來長年洗腎又逐漸失智,仙逝至今又過數載,對她的記憶卻始終停留於漫天繁星那晚。 彼時暑期偶爾在鄉下度過,夏夜在三合院中庭,地上鋪平紙箱,一堆孩子或坐或臥、聽阿媽講古。 阿媽身著花布衫、寬口褲,坐在藤
胃痛已持續3個月,一發作我只能無助地承受痛楚,一結束我又自顧自地「飢不擇食」,再度陷入惡性循環。 想起念書時期也發生這樣的事。同儕都知道我酷愛冰品,偏偏「大姨媽」對我這項嗜好很有意見,因此每月總要讓我死一回,同儕曾笑說眾人七手八腳把我抬到保健室後,我甦醒時開口第一句話竟問:「我的便當呢?」出社
每周例行性來白色建築報到,我低頭滑手機等著復健中的寶貝出來,突聽聞「呵呵」聲,舉頭見一身著淺綠上衣、肩負藍背包的男子於掛號櫃台前蹦跳笑叫著。 嗯!此場景在這兒上演很正常。 他黝黑膚色、寬闊臂膀裡頭蟄伏孩童純摯心靈,倏地朝前跨一步後取出一個束口袋,小心翼翼打開上緣,探手入袋賣力掏掘。
〈一束鮮花〉的內容描述一位邋遢的人因朋友送了一束鮮花,因而讓自己及周遭環境煥然一新。 奇妙的是,我近期有類似經驗──迷上有氧舞蹈後的我也煥然一新了。 首先,體力好,才能跟著大夥盡興跳到最後一刻,所以我減重、鍛鍊身體,持之以恆下,竟發現穿衣服變得好看,進而會時時留意、打理外在;腳踩穩,才能
兒子領有自閉症手冊,亦須每日服用藥物來改善專注力,使生活較能順利運作。 在教導他的路上,每次我崩潰再爬起,如此不斷循環……驀然回首,改變已經發生。 現今他就讀八年級普通班,在班上各方面表現不輸一般生,然而,這樣甜蜜的負荷仍會一直下去,因為這是特殊生父母的必修課。 我雖非教育專家,但有誰能比特殊
某年冬天下班後,我摸摸腰上贅肉,臨時決定要來運動,於是找出學生時期的羽球拍。 「什麼?斷線了!」趕緊拿給運動用品店老闆娘穿線並說晚點要用。 再回到店裡時,一名同樣來拿球拍的男子和老闆娘聊得正愉快,老闆娘看我走進便問:「妹妹,妳待會要去哪裡打球?」 我說○○國小的禮堂。 那名男子插話:「那邊在
兒時大多過年才舉家搭乘平快車南下,歷經五小時車程再轉車,始抵達偏遠的阿媽家──嘉義水上鄉。 阿媽後來長年洗腎又逐漸失智,仙逝至今又過數載,對她的記憶卻始終停留於漫天繁星那晚。 彼時暑期偶爾在鄉下度過,夏夜在三合院中庭,地上鋪平紙箱,一堆孩子或坐或臥、聽阿媽講古。 阿媽身著花布衫、寬口褲,坐在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看了邂逅她的少女時代,裡面的有一位女性狗仔為了不擇手段想要摧毀一個名人,所以我知道記者狗仔都是一個樣,每一位記者狗仔,往往報導的新聞全都是虛假,他們靠著不擇手段賣虛假報導。 不管一切抹黑網紅名人受害者還在他們身上潑屎潑糞。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剛結束週末的圖書館志工活動,李蔚君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途中經過一家正大聲播放新聞台的麵店,女主播咬字清晰地報導著近日一則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   『前陣子引起大批網友討論的遺書事件導致了在三天前發生的這起令人十分遺憾的社會案件,這位余姓女子不僅是網路上的知名繪師,更是遺書事件當事人的姊
Thumbnail
『新聞快報,近日一起引起社會大眾熱烈關注的深夜過路魔事件,嫌犯已經順利落網,警方現在正在調查該名嫌犯及其作案動機,詳細情況——』   林安雅瞥了眼正在播放新聞的電視,就立刻皺著眉一把抓起遙控器將節目切換到面向兒童的動畫節目。   「哎呦——真是太可怕了,我們家寶寶怎麼能聽這麼恐怖的新聞呢?」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Thumbnail
我看了邂逅她的少女時代,裡面的有一位女性狗仔為了不擇手段想要摧毀一個名人,所以我知道記者狗仔都是一個樣,每一位記者狗仔,往往報導的新聞全都是虛假,他們靠著不擇手段賣虛假報導。 不管一切抹黑網紅名人受害者還在他們身上潑屎潑糞。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剛結束週末的圖書館志工活動,李蔚君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途中經過一家正大聲播放新聞台的麵店,女主播咬字清晰地報導著近日一則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   『前陣子引起大批網友討論的遺書事件導致了在三天前發生的這起令人十分遺憾的社會案件,這位余姓女子不僅是網路上的知名繪師,更是遺書事件當事人的姊
Thumbnail
『新聞快報,近日一起引起社會大眾熱烈關注的深夜過路魔事件,嫌犯已經順利落網,警方現在正在調查該名嫌犯及其作案動機,詳細情況——』   林安雅瞥了眼正在播放新聞的電視,就立刻皺著眉一把抓起遙控器將節目切換到面向兒童的動畫節目。   「哎呦——真是太可怕了,我們家寶寶怎麼能聽這麼恐怖的新聞呢?」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社群媒體對人們的負面影響與操縱已成為矽谷巨頭公司前骨幹成員討論的焦點。透過這些平臺,使用者的時間與個人資料被轉化成商品販售給廠商,因此社群媒體平臺為了獲取更多商業利益,不惜一切手段搶佔使用者的注意力。此外,社群媒體的出現導致了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讓人更脆弱、焦慮、憂鬱。同時,社群媒體還無形中建立同溫層,讓人無法接受外面的世界,更容易被操縱。這些市場行為和效應不僅對個人,甚至可能對國家和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