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3年6月開始接觸方格子平台,約莫半年的時間發了92篇文章,算是做到了一直以來自己很想做的事。感謝自己還算持之以恆,更感謝平台偶爾提供靈感和動力,以及其他創作者的相互交流支持,都是讓自己能維持甚至精進書寫的重要元素。
真的想開始寫文章,或者說公開發文,大約就是在今年5-6月的時候。工作開始步入穩定,好像缺了什麼但也不討厭,於是開始想著下班和週末時間還能多做些什麼,和工作有些距離切割,又有機會相輔相成。這時知道自己也喜歡偶爾寫些東西的同事提到寫文章這個選項,也提到方格子,沒想太多,就這樣從嘗試到黏著。
給我最大成就感的應該是〈藤井風Fujii Kaze〈Workin' Hard〉:我的日常,是「日本人」想像中的「台灣」嗎?〉這篇文章。結合自己對流行音樂的喜愛,和對文化地理學的學術基礎,加上可能在對的時間點發出這篇文章,不僅有幸登上Google搜尋的第一頁,也難能可貴地擠進方格子的Top5,就數據面和個人成就感都是我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同時也因為有幸產出過這樣的一篇文章,讓我更有機會從後台數據對於文章壽命和流量波動有多一點認知。
個人成就感的部分尤其是,研究所念了文化地理學,偶爾還是會焦慮是不是真的只是「念興趣」,雖然心裡知道有很多面向可以應用,但沒什麼成果的時候還是談不出底氣。包含這篇在內的幾篇文章瀏覽量,著實讓我對自己當年的學術選擇加深一絲確信感。
另一篇對我也很重要的文章是〈《青春並不溫柔》:學生運動、勇敢去愛、與結構反抗,關於我沒有選擇的那頁青春(有雷)〉。我其實沒有特意要寫影評,只是剛好朋友約我去看這部國片(看之前甚至還不知道有入圍今年金馬),有些感觸,書寫成章。想不到後續被導演及粉專轉發,從導演的貼文感覺自己好像確實有讀懂一些弦外之音、看到自己的文字被粉專製作成圖做為宣傳也有種看著自己孩子發光發熱的感動,總之這篇文也讓我感謝自己勇敢地公開發表這些往年只是潛藏在心裡或好友圈之間的想法。
另外我自己也針對被轉發至關鍵評論網和風傳媒的文章做小小的記錄(不過還是沒有主動通知機制只能被動定期去查啊)。作為一個新手創作者,有4篇關鍵轉載、1篇風傳媒轉載,另有1篇關鍵旗下的電影神搜特地寄信來詢問能不能轉,真的是受寵若驚。
被轉載的文章包括:
恰好也從這裡銜接到下個段落:在方格子寫文章的我,學到什麼?
雖然沒有刻意追求,但瀏覽次數&是否被轉載確實是很真實的指標,尤其自己寫的很多是觀點型的文章,能不能被更多人看到筆者想表達的觀點,難免還是讓人在意。
其實自己還是最喜歡寫一些言不及義、輕輕鬆鬆的音樂分享,但從數據的結果論看來,在熱議期間發表的影評、劇評,更容易被看到,而被轉載好像某方面則表示自己寫的影劇心得好像還算是市場會喜歡的類型。
藉由這半年左右的撰文經驗,似乎更了解自己的文字產出,在其他人眼中是什麼模樣。我想這是文字創作者必經且想必將不止經歷一次的調適,也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但我很享受這個更認識自己、更有精進方向的掙扎過程。真要說些世俗的結論,可能是「維持擅長的作為基礎,同時想辦法學習,把喜歡的做得更好」吧。
最初想寫文章確實主要只是想分享一些觀點,偶爾抒發一點心情。但基於方格子的流量變現機制,以及和自營部落格的朋友們交流經驗,也開始想如果真有機會讓興趣帶點收入,似乎也不錯。這時候我注意到的是,自己的文章可能缺少了「工具型」這一類,通常比較具有長尾效應,也是未來哪天真的要追求「被動收入」時不可或缺的類型。
也很神奇的是,大概也是在認真思考這件事的時候,方格子恰巧要推「數位商品」,兩個問題對我而言蠻相似的,都是反求諸己看看自己這副軀體裡面還有些什麼,是帶有一些專業或實用性質,禁得起反覆查閱、甚至具有出售價值的。
這部分可能未臻成熟,初步嘗試是就自己質性研究的學術經驗做分享,當然一方面也是順便整理自己的所學,倒沒有太多功利的想法。(例如:〈質性研究如何開始、如何操作?(一)找題目&問題意識〉)
後續的嘗試則是,就自己現職永續工作的所學、所見、所聞,分享一些趨勢帶點專業的文字及案例,同時也希望有熱情投身永續領域的後進,能有更多的實務經驗可以參考,補足這個畢竟算是嶄新領域的陌生感和資訊不對等。(例如:〈數位科技與永續ESG:以循環經濟為例〉)
說得頭頭是道,不過未來很有可能我還是會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只是作為年度回顧,這些嘗試和思考如何做得更好的過程,倒也確實值得稍微記錄一下。
承前幾天發文分享的〈AI繪圖製作文章縮圖&工作簡報示意圖,零基礎都能直接上手〉,自從開始玩Leonardo.ai,都感覺自己要過度依賴了,今天甚至速速做了一版新頭貼和幾個專題扉頁。對我一個美術設計苦手來說,這些頭貼、底圖、還有文章示意圖/縮圖,本來都算是大問題,但自從AI繪圖問世和廣為流傳之後,大幅減少我的阻力跟時間成本,真切有效地提升我寫文章的效率、動機和快樂度。
另外這裡也有嘗試幾篇AI撰文,其實有時候經過順稿之後,文章品質也不會太水。至於比較常規的做法,可能就是請ChatGPT等AI先抓一個針對主題可以發展和資蒐的方向,再執行手動撰文的作業。無論如何,因為開始經營自己的這個平台,而對AI科技有更多實務的操作想像和練習空間,也算是我在方格子上學到的有趣的事。
最後一個想分享的個人練習,是學習理解SEO和關鍵字的邏輯和操作。畢竟不是行銷專業,而且掛在平台下面多少有點限制,不過就文字創作者而言,承同前述,如何讓自己的寶寶們被更多人看見,似乎也是有些為人親的責任(?),而且確實在下標和用字就有很多可以調整跟練習的空間(例如每天都追著Google Trend上的關鍵字排行榜撰文下標會不會真的有效提升流量、但又如何兼具文章品質),這點算是我還會想要再持續學習理解的新領域。
目前為止撰文還是作為興趣和積累居多,倒也沒有太多宏願要發。短期大概就希望2023過完之前可以累積100篇文章,至於明年,可能會先期許自己能做到持之以恆在幾個自己設定的方向/類型都有穩定的文字產出。同時也要督促自己,輸出之餘也不忘輸入,多出外走走,也繼續維持閱讀的習慣,不管是格友們的文章或是躺在書櫃裡的那些實體讀物,都能讓自己的文字更精練、觀點更多元。
最後還是感謝方格子平台,我很喜歡這次徵文的定調:「我在方格子玩創作」,確實是和我的2023方格子體驗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