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不丟也沒關係。比起物品,更重要的是空間。與其「丟掉」,不如「集中」移動東西,就能得到空間。有了空間,就會心動。只要一動心,生活、人生與人際關係都會跟著動起來。想怎麼打造這個家?想在家裡做什麼事?打造怎樣的空間,才能讓你產生雀躍、期盼的心情?現在這個時代,「減少東西=整理」,然而,以丟棄東西為起點的整理方式,或是剝奪自己夢想的整理方式,在我看來都是不可行的。「滿佈灰塵」其實是重視的證據至少要有個「令人雀躍的空間」「空間」帶來可能性,引發生存慾望想徹底減少家中物品拿出收納櫃中的所有東西。將東西區分為「現在用得到」和「用不到」把「現在用得到」的東西放回收納櫃,「用不到」的東西收進紙箱。一年過後,如果紙箱完全沒有打開,就整箱丟掉高齡者、銀髮族提出-銀髮族版本確保生命線暢通。重新檢視生活動線將東西集中在一處創造新空間把常用的東西拿出來(不用勉強收起來)。不將東西裝進紙箱,以看見的方式擺出來。收納櫃裡不整理也關係-用「看得見」和「隱藏起來」的收納櫃來分門別類如何才能不復亂沒搞懂清楚整理的目的沒能建立有效率地做家事流程「隨手亂放」的壞習慣。收納就是注意「範圍」以為倉制度來死守空間不是用來存放的地方,而是讓物品在這裡待機、備用。基本上要保持隨時都能取用的狀態擺放的方式須能一目了然抽屜裡的東西不要堆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