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閒?

要如何消度光陰其實也是一件令人困擾的事

也許那些「被留白」的空白時光是上蒼予我們的獨特命題

讓深陷「一定要工作、一定要忙碌才能算是/有資個在過生活(而不只是時間才不會被浪費掉而已)」的思想迴路的人們

淺嚐一點親身的反印象經歷

使其真正意識、體悟到原來生活狀態是沒有特定固化的形式的

是能多元、無邊際、無規制的「想要什麼就做什麼」

但又不至於任性、恣意妄為

而是認知自己正在做的事是否符合自己的理想軌跡應呈現的樣貌

或是否正朝著自己規劃的人生軌道(如果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人生藍圖應長什麼樣的話)來穩定平行、直挺的向前進程

又抑或符合當下的心境、思緒或設立的狀態(藝術性或文學性)

總之生活形式是會變動的、抽換的

不可能有人出生到死都是一樣的生活模式、自我觀點及狀態

也不可能某群體中全部的人都須服膺同種或類似的生活方式

對個人更沒有限制說誰就得遵守若干生活狀態、在各方面持有特定觀點

因為生活模式、價值/人生/世界觀皆會隨著個體的人生軌跡擘劃、當下心情與思想、周圍環境人事物、社會背景等流動率高、變動性大的情況所時時影響牽引的

沒有絕對正確、錯誤、(不)應該的人生軌跡與生活形式

只有適不適合個人

自己是否過得舒心、適意

如果答案為是

那任何一種生活形式都是自己的、都是對的、都是好的

甚至不應該為生活模式下定義或歸類

看一個人過得「很閒」就代表他不事生產、頹廢喪志、糜爛荒度、蹉跎流光?

更何況各人對於「閒」的定義就不盡相同了

多少時間是空白、「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的?數小時、數日?

所做的事有多少?需要用到多少精力、體力、腦力?

再加上評論者(說他很閒的人)是站在第三人稱旁觀的角度視之、同時還帶有主觀意見與想法

對於他而言可能不覺得自己「很閒」、甚至事務它本身就是「不閒的」

需要耗費的精、氣、神、時、心等力就不少了

所有語言中的形容詞都是主觀意識的個人想法抒發、展陳

因此也許重點就是

自己知悉自己在做什麼、要的是什麼

並為那個目標物付諸相應的心/精/氣力與時間

是一比一的根據結果的取得所制定出的過程計畫

並踏實的實踐計畫、施展策略以希冀最終達到目標

這就無關乎是否「努力」、「閒」或「忙碌」了

不是愈努力、愈用力就才能得到結果、達成目標

而是對應目標發展設定出計畫與實踐方案

規劃出相應的生活模式與規律狀態

然後徑直的朝它而去、平穩維持

若這麼做之後發現過程中沒有付出相對大量的「努力」

那也是純屬恰巧、絕不是刻意為之

因為要達到該目標就只要付出這樣的力氣即可獲得

再者大家對於努力的定義也不同

更沒有具體明確清晰的標準與判別規則

怎麼樣才是努力的、要做到什麼事、做了幾小時才稱為努力?

且判斷一人是否「努力」也只能從他/她的外顯行為、外部表現上觀察

內心的思想、情緒、情感若沒有表張出來都是不為人所知的

因此只有自己心境穩了、想要的東西清楚了、肯定自己的生活模式、身心狀態是好的

才不會有任何時光是被虛度的、人生才是臻至美滿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