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以暴制暴,不得已,但可行。 關鍵在於範圍與循環的大小。

人與人相處有兩個法則,一個叫黃金法則,一個叫白銀法則。 黃金法則來自聖經:你想別人怎麼對待你,就怎麼對待別人。 白銀法則來自論語:你不想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不要怎麼對待別人。 - 王爍

不能以暴治暴,因為以正循環來說,所有的行為都會帶來自我複製的正面影響,而在這種人類彼此之間,會學習模仿的良性循環氛圍中,唯一錯誤的只有暴力。

那要怎麼讓人產生同理共情? 

其實暴力的真實,意謂著中止與停止,這也是為什麼人們遇到挫折,很容易會感覺到憤怒,因為想中斷這個讓他們的美好生活陷入停滯的東西,而挫折本身就意味著中斷。 

如果應用以上的邏輯,順勢而為將暴力重新導向去中斷不好的事物,如被左臉被打之後,說右臉也給你打。 若對方打下去,那麼就學會聽話可以共情,如不其然也會看見自己之前的錯誤,但對自己來說,卻只是不願意對方因為一時執著而失去自由,右臉這一下,自己也願意替對方承受。 

用同情共理來喚醒同情共理的方法時,最後成功而導致結果是美妙的時,那麼! 第二個問題來了,看不見過程的對方,會不會覺得即使是暴力,最後的結果還是好的,進而看不見暴力的本質就是停止?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人生如果沒有看向,前人走過的痕跡、留下的美麗,本來就是會跌跌撞撞的,如果在把結果導向良好之後,再深一個層次的原因,對方看不見,那就會繼續跌跌撞撞下去,此時就是自己想要教導與引導,是對方需要的,而不是對方想要的情境了。

但以有政府的社會來說,預設值就是不要讓社會協作被中斷的理想協作,於是用警察來維護治安,難免會必須用暴力來制止暴力的情況發生。 至此,也可以看見一旦層級有厚度後,社會的邊緣就像末梢神經一樣,只要代謝一慢,就容易發生問題。

那麼什麼時候會需要死刑,用暴力來終止一條生命,讓部分人類的生命里程碑,只留下可悲?

當對方用暴力奪走自己家人的生命時,對方實際上已中斷自己的美好人生,所以對方也不值得擁有生命,這種以儆效尤的殺雞儆猴,值得嗎?  而代表著社會理想的法律,上面寫著「你不想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不要怎麼對待別人。」的白銀法則,真的就值得全部人民效法嗎?  不是明明就有著更好的黃金法則。 

因此慶幸社會上有社福機構,就像我們時不時會手去按摩小腿與腳掌,溫暖著末梢神經一樣。 才知道! 原來這些出問題的身體部位,是意識到自己即將陷入停滯與死亡,卻又不會表達,才用了最糟糕的方式訴說。

若以臺灣目前的時事來說,提倡以暴制暴的人們,需要永恆的抱抱,即使已有永恆的抱抱還不夠,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本來是不需要的,是被導致的。

那除了永恆的抱抱外,我們還能給予什麼? 

最好的平撫安慰以及滋養增進,都在教育裡,而言教不如身教,連永恆的抱抱也無法安撫的過去,就讓可以看見無限美麗未來的教育未來性,來帶領。

而站出來提倡廢死聯盟的行動,就是在用身教替代言教,用未來性在救一個身心都已在地獄中的未成年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