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愛與癲狂的極致演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這本《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是奧地利的小說巨匠史蒂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說集。除了〈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外,還收錄了他另外十篇作品。最初是在銅鑼灣書店瞄到這本書。本只想說來讀個經典名著,增增氣質。沒想到看完超驚艷,天殺的好看。雖說這種能流傳百年的作品沒道理會差,但真沒想到會那麼屌(笑)。以下就來好好跟大家介紹一下!

【內心戲】

茨威格的小說最讓我驚豔的地方是每個故事中都充滿了「內心戲」。他描寫內心劇場的功力真的很高段,許多地方都讓我的心忍不住跟著角色一同潮起波動,帶入感很深。比如我就很愛《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中這段對作家的苦戀描述:

我手裡拿著一本書,整個下午都坐在那兒窺伺,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整個人繃得緊緊的,像根琴弦,當你的出現撥動了這根弦,它便錚錚作響。

而像《巧織新藝》這故事,居然就只是談主角在巴黎觀察、跟蹤他偶然發現的一位扒手。就這樣,沒了。僅靠一個人的內心小劇場就撐起整個故事,根本是內心戲的極致:

那麼,現在你要上哪兒去?你這個總是令人驚奇的人。看哪,他走進三一教堂前方那個剛被發芽的綠樹環繞的小廣場?啊,我懂了!你想在一張長椅上休息幾分鐘,為什麼不呢?

讀的過程中一直覺這些敘述應該很難影像化吧?畢竟,這麼多內心戲總不能都請演員把心音念出來。赫然覺得這真的是文字的擅場。影像雖然更直觀,更能帶入,但有些地方還是得靠文字來描寫才夠味。

【情節影像力】

除了內心戲,茨威格對場景的營造也很有一套。他很擅長將抽象的情境具體化。比如《情感的迷惘--樞密顧問R.v.D的私人札記》這段拿貓比喻危險的段落:

我感覺到這危險的陰影在這屋子裡,像貓一樣踩著輕輕的腳掌悄悄前行,始終在那兒,跳過來,跳過去,總是用它帶電的毛皮蹭過去,令人迷惑,溫暖,卻又有如幽靈。

此外,茨威格對具體事物的形容也很有一套。很愛《灼人的祕密》中這段暗夜光影的描述:

一隻看不見的手扔出黑布,偶爾裹住了月亮,黑夜變得如此濃密,幾乎連路也看不見,等到月亮掙脫開來,隨即便又閃閃發亮。銀光冷冷地在大地上流淌,光與影的變化神秘而誘人,有如女子玩著裸露與遮掩遊戲。

雖說書中厲害的段落難以數盡,但我最愛大概還是是《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對那「命定之手」的描寫:

接著其中一隻,那隻右手,吃力地從指尖再度爬起來,顫抖著,縮回來,轉著圈,搖搖晃晃地旋轉著,突然緊張地向一個籌碼伸過去,把籌碼在拇指和食指之間猶豫地轉動,像個小小輪子。驟然,那手像豹子一樣弓起身子,把那個一百碼法郎的籌碼扔到黑色格子裡,簡直像是噴射而出。

一隻手都能寫成這樣,真的是神了。

【癲狂之愛】

茨威格的作品很喜歡描述那種愛到癲狂的狀態。讀時雖覺得有些離譜,卻又似乎在合理邊緣,莫名可接受。比如《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這故事根本就是單戀的極致。故事中描述懷孕的段落真的讓我倒抽好幾口氣,暗叫病態:

這個孩子是我的一切,畢竟他是你的孩子,是另一個你,但又不再是你,不是那個快樂無憂、我無法留住的你,而是永遠給了我的你—我這麼想,這個你附著在我體內,和我的生命相連。

如此「命定之愛」的概念在許多故事中都不斷出現。像《馬來狂》中醫生對有夫之婦的畸戀,又或《夜色朦朧》中主角對在暗夜中吻他女人的極端迷戀。真的就如廖輝英在推薦序說的,茨威格很擅長寫這種激情與沉淪,還有不對等的感情關係。

而茨威格筆下的痴狂之愛並非僅限於男女關係。《情感的迷惘--樞密顧問R.v.D的私人札記》就描述了一場非常耐人尋味的師徒戀。兩人之間的愛混合著崇拜與同性情感,超級糾結。一切的混亂都濃縮到了最後那個吻:

那是我不曾從女人身上得到過的吻,狂熱、絕望,有如垂死的呼喊。他身體痙攣傳到了我身上。我感到戰慄,被一種矛盾的恐懼攫住—我的心靈獻給了他,但我的身體抗拒著男性的碰觸,這份抗拒深深嚇著了我—情感的迷惑令人害怕,那幾秒鐘在我感覺上漫長得令人暈眩。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則又從另一個奇妙的方向詮釋了一段命定情感。這邊就不雷大家了,只能說這絕非簡單男女情愛可以概括。這邊節錄一小段,讓大家聞香一下:

這一夜充滿了搏鬥和對話,充滿了激情、憤怒和憎恨,充滿了懇求之類和陶醉之淚,在我感覺裡彷彿持續了千年之久,而我們兩個人彼此交纏,踉踉蹌蹌地從深淵走出來,一個一心求死,另一個一無所知,從這番致命的混亂中走出來,不一樣了,判若兩人,帶著不同的知覺,不同的感受。

【轉大人】

另外,我覺得書中還有另一個主題很有意思,那就是茨威格很喜歡描寫從小孩轉向大人時期那段混沌迷惘的糾結過程。例如,《家庭女教師》這個故事就從兩位「天真」雙胞胎姊妹的稚嫩視角出發,試圖窺探大人們的秘密:

她們對自己長大後要將要進入的人生感到害怕,這黑黝黝地聳立在她們的面前的人生,帶著威脅,像是一座她們必須穿越的幽暗森林。

不過,關於轉大人這個主題,我最愛的還是《灼人的祕密》。故事中的男孩因為結交了男爵,而誤以為獲得成為「大人」的入場券:

在他明亮的夢中,童年已經遠遠落在身後,如同一件已經穿不下的衣裳。

殊不知男爵只是想透過這名小孩獲得接觸他母親的機會,進而來場刺激的不倫豔遇。隨著情節發展,男孩逐漸發現男爵對友情並不純粹。同時他也發現,母親與男爵間有著某種他不能理解,只有大人才懂得「秘密」:

他絞盡腦汁,隱隱感覺到這個秘密是童年的門閂,奪或這個秘密就意味著長大成人,終於成為一個男人。

雖然不能理解不倫的狀況,但他卻意外發現他能利用這點,操弄大人們。很愛書中他「假」大人恐嚇母親與男爵的段落。像是他發現光是提到「父親」這兩個字就能讓兩人癱瘓。而最後的逃離同樣是綁著這樣「轉大人」的主題。即便他依舊不明白母親與男爵間的貓膩,但在如此迷茫中,他依舊漸漸成為了大人。

他逃走是出於恐懼和怯懦,這一點他分分秒秒都感覺到,然而他頭一次獨立做了一件事,體驗到一部份現實生活,到目前為止他所忽略的現實。

【歷史印記】

最後來聊聊戰爭。書中有兩個故事與戰爭陰影有關,分別是《看不見的收藏--德國通貨膨脹時期的一則插曲》和《西洋棋的故事》。

《看不見的收藏--德國通貨膨脹時期的一則插曲》講的是一名骨董商行受到了一名盲眼收藏家的邀約,前來欣賞他珍藏的寶貝們。然而,因為戰後的通膨壓力,收藏家的家人其實早已偷偷將多數的收藏變賣。於是,這名骨董商便配合演了場戲,讓這位看不見的收藏家驕傲地展示其實早已不在的作品們。整個過程既驚悚又帶著些溫暖:

我無法像您描述那有多麼令人發毛,和他一起看著這一、兩百張空白紙片或是粗劣的複製品,然而在這個不知情可憐人的記憶中,這些話卻是十分真實,他能以分毫不差的順序讚美並描述每一件作品,包括最精確的細節。

而《西洋棋的故事》則描述了一名西洋棋世界冠米爾柯與遭受納粹迫害的B博士的對弈。書中描述B博士所遭受的「一無所有的迫害法」真叫人頭皮發麻:

房間有一扇門、一張床、一把椅子、一個洗臉盆、一扇裝了鐵窗的窗戶。可是那扇門日日夜夜關著,桌上不准有書籍或報紙,也不準有一張紙、一枝鉛筆,窗戶面對著一堵防火牆,在我周圍、在我身上,全部都空空如也。

如此無聊會將人逼瘋。好在一次意外中,B博士幹到了一本西洋棋譜。當然,他無法光明正大地看,只能偷偷看完一盤棋再在腦中演練。此時「無聊」卻成了他最大的武器。很快地,他已經能不依賴棋譜,每天都在腦中重複下書中的一百五十盤棋。

然而,如此演練很快就無趣了。B博士便開始在腦中自己跟自己對弈。看到這橋段馬上想到「老頑童」周伯通左右互搏。話說,AlphaGo 最初也是這樣學棋的,先透過人類棋譜餵養,再透過自己對弈,增強棋力。

故事裡有個有趣的對照:西洋棋大師米爾柯雖然棋藝拔尖,卻無法下盲棋;而B博士卻因為遭到納粹監禁,只能靠想像下棋。荒謬的是,正是這段遭納粹迫害的慘痛經歷,讓B博士獲得了能與西洋棋大師一搏的能力。

兩個故事都捕捉到二戰時期的慘痛切片。事實上,茨威格自己也身受二戰所苦。在納粹執政下,猶太裔的他只能遠走巴西。然而,他雖然身體逃出來,心靈卻依然深深受苦。最後,他在一九四二年選擇自殺。了解這層背景後,再來看這兩個故事,更讓人感到沉痛。

【後記】

如開頭說的,真沒想到這本小說集會那麼好看。茨威格的故事其實結構拆解起來都不複雜,但他就是有能力把它們寫得很滿,充滿激情與張力。一不小心就整個墜進去,跟著角色與情節高漲低墜。

雖然在讀的時候覺得許多描述很難透過影像表現,但後來我發現茨威格的作品其實有被大量改編,真是太小瞧導演們了。雖然還沒看過那些作品,但想想似乎也可以理解。畢竟如廖輝英在推薦序所言,茨威格的小說除了擅長刻畫幽暗的內心衝突外,在影像化與情節上也是一絕。要轉換成視覺作品應該也是完全沒問題的。很愛她在文末的點評:

茨威格的小說,篇篇都以幽微的觀察力,精準細緻而生動的描寫各種人際關係的僵持、緊張、拉鋸的角力,有些得以在最關鍵處轉危為安,有些則慘遭滅頂。不管結果如何,閱讀的過程,都像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雲霄飛車之旅,抵達終點,發現自己安好,卻猶然忍不住回頭探看,直到聽到胸膛內漸次平緩的心跳聲,慢慢得到一種安定,才又浮起一個念頭:也許,找個時間再做一次吧。

讀完後讓我對所謂「老書定律」更有信心。其實不用對經典名著那麼恐懼,能流傳下來的,十之八九就是好看。之後也想想找茨威格的《昨日世界》來讀。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囉!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avatar-img
198會員
241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這本《瑪德蓮》是去年在承風書店閒晃時遇到的散文集。封面上有一隻墨黑的馬來貘,配上朱紅的底色,十分搶眼,加上久聞楊佳嫻大名,便馬上衝動購買。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如題,今天就是要來跟大家分享我第二次參加台北國際書展小小心得。去年第一次參加時,看到非常多愛書人聚集,非常非常地感動。逛完馬上就許下 2024 一定要繼續參加的願望。必須說,這次二刷又有許多不一樣的感受,以下就來好好分享一波。
《工作排毒》的作者是逗點這間「一人出版社」的社長陳夏民。因為熱愛書籍而獻身出版的他,曾經滿懷熱血地為夢想奮鬥,結果卻燃燒過度,搞到身心瀕臨炸裂。痛定思痛後,他揪出了過去工作中的「毒」,以防自己重蹈覆轍。而這本書就是他的排毒精華。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這本《瑪德蓮》是去年在承風書店閒晃時遇到的散文集。封面上有一隻墨黑的馬來貘,配上朱紅的底色,十分搶眼,加上久聞楊佳嫻大名,便馬上衝動購買。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如題,今天就是要來跟大家分享我第二次參加台北國際書展小小心得。去年第一次參加時,看到非常多愛書人聚集,非常非常地感動。逛完馬上就許下 2024 一定要繼續參加的願望。必須說,這次二刷又有許多不一樣的感受,以下就來好好分享一波。
《工作排毒》的作者是逗點這間「一人出版社」的社長陳夏民。因為熱愛書籍而獻身出版的他,曾經滿懷熱血地為夢想奮鬥,結果卻燃燒過度,搞到身心瀕臨炸裂。痛定思痛後,他揪出了過去工作中的「毒」,以防自己重蹈覆轍。而這本書就是他的排毒精華。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夏天,我想寫本書。寫本她願意看的書。 「她」是誰?說來可笑,我竟找不到一個可以確切形容她的辭彙,因為她太過特立獨行、簡直像要為每個形容詞背後的深層意涵打上問號。簡而言之,她是個矛盾集合體,她極其古怪。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去年購入了張錯翻譯的《致年青詩人十封信》。(如左圖) 最初讀時只大略翻閱、體會能呼應當時心靈的幾段文字,後因生活忙碌,便也未再仔細閱讀。 近日,或許是找回了過去的生活秩序與節奏,在完成正事的空閒之餘,我終於重新拾起這本被我擱置在床頭書架前好幾個月的書本。 也許是前段時間多了一些經歷及反思,
Thumbnail
已經袂記得頂一擺讀傲慢佮偏見是佇當時,可能是高中ê時陣?頂一站仔發現這本我足佮意ê文學經典有台語版本,感覺足歡喜嘛足好玄,連鞭買來欣賞。
Thumbnail
一本我覺得很有趣的書。用語言學家的角度,來欣賞作品
Thumbnail
《一筆入魂》-怡慧老師的創作人生課 書的封面提字深深的吸引著我: 「只要能讀,你就能寫。 能寫的人,就可以被看見; 一字一句,創造自己的機遇。」 對平常就有閱讀習慣的我,閱讀不是一件難事。 可是,如同美國詩人史坦利·康尼茲曾說過的:「腦中的詩句總是完美的,當你試著轉變
首先 我承認 我是因為書名而想翻開閱讀的😄😄😄 但書中的內容不能說是勵志類型 比較像是心情分享 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寫了好幾封信給你 而信中的敘述有時候是這人的朋友發生的 有時候是她自己遇到的 很真實 也令人共鳴
Thumbnail
雖說這是經典作品,但我⋯咳咳⋯對其作者、內容或主題都毫無頭緒,甚至忘了當初購買這本書的原因,所以我本著「don’t know what to expect」的冒險精神翻開此書,結果這書還真令我驚喜。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無論寫實、歷史、科幻、奇幻皆反映人類不同面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桃花庵歌》唐伯虎" 收藏許多格友好文,逐步推薦給大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夏天,我想寫本書。寫本她願意看的書。 「她」是誰?說來可笑,我竟找不到一個可以確切形容她的辭彙,因為她太過特立獨行、簡直像要為每個形容詞背後的深層意涵打上問號。簡而言之,她是個矛盾集合體,她極其古怪。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去年購入了張錯翻譯的《致年青詩人十封信》。(如左圖) 最初讀時只大略翻閱、體會能呼應當時心靈的幾段文字,後因生活忙碌,便也未再仔細閱讀。 近日,或許是找回了過去的生活秩序與節奏,在完成正事的空閒之餘,我終於重新拾起這本被我擱置在床頭書架前好幾個月的書本。 也許是前段時間多了一些經歷及反思,
Thumbnail
已經袂記得頂一擺讀傲慢佮偏見是佇當時,可能是高中ê時陣?頂一站仔發現這本我足佮意ê文學經典有台語版本,感覺足歡喜嘛足好玄,連鞭買來欣賞。
Thumbnail
一本我覺得很有趣的書。用語言學家的角度,來欣賞作品
Thumbnail
《一筆入魂》-怡慧老師的創作人生課 書的封面提字深深的吸引著我: 「只要能讀,你就能寫。 能寫的人,就可以被看見; 一字一句,創造自己的機遇。」 對平常就有閱讀習慣的我,閱讀不是一件難事。 可是,如同美國詩人史坦利·康尼茲曾說過的:「腦中的詩句總是完美的,當你試著轉變
首先 我承認 我是因為書名而想翻開閱讀的😄😄😄 但書中的內容不能說是勵志類型 比較像是心情分享 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寫了好幾封信給你 而信中的敘述有時候是這人的朋友發生的 有時候是她自己遇到的 很真實 也令人共鳴
Thumbnail
雖說這是經典作品,但我⋯咳咳⋯對其作者、內容或主題都毫無頭緒,甚至忘了當初購買這本書的原因,所以我本著「don’t know what to expect」的冒險精神翻開此書,結果這書還真令我驚喜。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無論寫實、歷史、科幻、奇幻皆反映人類不同面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桃花庵歌》唐伯虎" 收藏許多格友好文,逐步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