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用英文描述對立論點:看暢銷書《給予》 (Give and Take) 怎麼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本書叫《給予》 (Give and Take) ,
是美國華盛頓商學院的教授 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 寫的

這本書裡面提到這世界上有的人是Takers (索取者),
有的人是 Givers (給予者)

Takers (索取者) 會優先考量怎樣可以從別人身上得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

Givers (給予者) 則是優先想怎麼貢獻給別人有價值的東西

這兩種不同的價值觀會讓人過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剛好書裡面有一段英文論述我覺得很不錯,
可以拿來學習如何描述作者觀察到的兩個對比現象​
(Takers VS. Givers)

底下就來分享一下~


raw-image

首先拆解這段話的架構:

① 先描述對比論點

👉 Whereas + 論點一, (接著放) 論點二

論點一是 (怎樣怎樣),論點二則是 (怎樣怎樣)

"Whereas" 有點難直接用中文翻譯
它用在英文裡可以拿來對比前後兩種現象,強調前後兩種論點的不同之處

② 釐清某個被混淆的觀點

👉 某論點 aren't about …. Rather,

某論點...無關 (不是我們以為的某個樣子)
而是(另一個樣子)

​③ 最後具體舉例說明讓主論點更清楚

👉 If you're a taker, you…

你是索取者,你會...
👉 If you're a giver, you…

你是給予者,你會...

raw-image

接著開始具體舉例索取者跟給予者真實樣貌是怎樣

所以根據這樣的架構,
接著把書裡面的原文放進去~

​(也可以順便學一些很棒的英文用法喔!)

​① 先描述對比論點

🎈 Whereas takers tend to be self-focused, evaluating what other people can offer them, givers are other-focuse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what other people need from them.

索取者傾向「以自己為中心」,考量其他人能為他們提供什麼,給予者則是以別人為中心,關心其他人有沒有從他們身上需要甚麼

​② 釐清某個被混淆的觀點

🎈 These preferences aren't about money:
givers and takers aren't distinguished by how much they donate to charity or the compensation that they command from their employers.

這些行為傾向金錢無關
給予者和索取者不是根據他們捐贈慈善機構的金額多寡或他們有能力從雇主那裡得到多少薪酬來區分的。​
🎈 Rather, givers and takers differ in their attitudes and actions toward other people.

而是給予者和索取者對待他人的態度和行為上有所不同

③ 最後具體舉例說明讓主論點更清楚

🎈 If you're a taker, you help others strategically, when the benefits to you outweigh the personal costs.

你是一個索取者,你會在獲益超越個人付出成本時策略性地幫助他人。
​🎈 ​​If you're a giver, you might use a different cost-benefit analysis: you help whenever the benefits to others exceed the personal costs.

你是一位給予者,你可能會使用不同的成本效益分析:只要對他人的利益超過個人成本,你就會幫助別人。

分享完畢!
希望你喜歡囉~


想延伸學習,
我在我的官網有一篇文章分享如何
​模仿 《原子習慣》 作者善用類似句型結構產出漂亮英文​

歡迎你去看看~

👉 https://lihi3.cc/LkVF0


🌏 歡迎免費訂閱我的七點半​學英文電子報:
我會在每周五早上七點半把整理好的文章精華、重點整理圖卡,還有延伸學習材料送到你的信箱。

電子報訂閱連結: 👉 https://astounding-producer-2828.ck.page

(訂閱完記得去你的信箱做二次確認才會真的訂閱成功~)


🌏 追蹤我的臉書看最新文章:👉 https://lihi2.cc/kmbXu


🌏 想看更多內容,歡迎你收聽/收看我的節目理科生聊英文

🎈 追蹤我的 Youtube "凱茜女孩 Cathy Girl"
👉 https://www.youtube.com/@cathygirl2763

🎈 訂閱我的 Podcast "理科生聊英文"
👉 ​https://lihi3.com/viRU7


avatar-img
134會員
18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凱茜女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我在聽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他太太蜜雪兒 (Michelle Obama) 分享她怎麼跟歐巴馬維繫婚姻的過程, 她講得超好笑... 我一邊聽她講英文一邊就觀察到 很多中文常用的概念,​ 在英文世界裡是有對應講法的
之前有個學生跟我說: 我發現美國人講話很常用 "..., while... " 去連結比較性質的句子,但是我好像總是用不太出來,不知道要怎麼樣才用得出來呢? 我整理 3 個常見的使用情境,分享給你~
你有沒有曾經嘗試用英文講工作經驗,卻發現講得很卡? 之前聽到一個亞馬遜的員工在Youtube上分享他的工作經驗 他在影片一開始用英文快速介紹自己待過的職務, 用了一個講話架構我覺得很實用,而且滿好上手 我就來拆解這段話, 並一起用它照樣造句自己的版本吧~
大家工作使用英文的時候都會在意自己有沒有用 ​禮貌、不冒犯對方的方式表達自己想法 我前陣子在看美國一間科技公司GitLab內部的開會影片, 突然發現裡面有個PM好會講話喔~~XD 大部分工程師表達想法都比較直接 而這個PM表達自己的想法總是很婉轉 就算持反對意見也是包裝得很漂亮~ 分享他回話的
我去CakeResume的職涯博覽會擔任過講者, 分享要怎樣在職場上快速上手英文的方法 分享的時候我看到大家都有在點頭 也一直有人在拍我的投影片 想說大家應該是覺得有用吧~ 分享完後有給大家問問題的時間 結果... 竟然沒甚麼人問我英文問題XD
台灣產業供應鏈之於世界的重要性 報導裡拆解了蘋果手機的組成,然後發現台灣公司貢獻了36%的零件產值 讀這篇文章的過程可以順便學好多英文用法: 台灣科技產業的優勢 台灣、美國、中國在世界產業鏈裡的上中下游關係 引用數據的表達方式
前陣子我在聽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他太太蜜雪兒 (Michelle Obama) 分享她怎麼跟歐巴馬維繫婚姻的過程, 她講得超好笑... 我一邊聽她講英文一邊就觀察到 很多中文常用的概念,​ 在英文世界裡是有對應講法的
之前有個學生跟我說: 我發現美國人講話很常用 "..., while... " 去連結比較性質的句子,但是我好像總是用不太出來,不知道要怎麼樣才用得出來呢? 我整理 3 個常見的使用情境,分享給你~
你有沒有曾經嘗試用英文講工作經驗,卻發現講得很卡? 之前聽到一個亞馬遜的員工在Youtube上分享他的工作經驗 他在影片一開始用英文快速介紹自己待過的職務, 用了一個講話架構我覺得很實用,而且滿好上手 我就來拆解這段話, 並一起用它照樣造句自己的版本吧~
大家工作使用英文的時候都會在意自己有沒有用 ​禮貌、不冒犯對方的方式表達自己想法 我前陣子在看美國一間科技公司GitLab內部的開會影片, 突然發現裡面有個PM好會講話喔~~XD 大部分工程師表達想法都比較直接 而這個PM表達自己的想法總是很婉轉 就算持反對意見也是包裝得很漂亮~ 分享他回話的
我去CakeResume的職涯博覽會擔任過講者, 分享要怎樣在職場上快速上手英文的方法 分享的時候我看到大家都有在點頭 也一直有人在拍我的投影片 想說大家應該是覺得有用吧~ 分享完後有給大家問問題的時間 結果... 竟然沒甚麼人問我英文問題XD
台灣產業供應鏈之於世界的重要性 報導裡拆解了蘋果手機的組成,然後發現台灣公司貢獻了36%的零件產值 讀這篇文章的過程可以順便學好多英文用法: 台灣科技產業的優勢 台灣、美國、中國在世界產業鏈裡的上中下游關係 引用數據的表達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Thumbnail
在巴菲特股東大會學到從taker變Giver(索取者變給予者),真正厲害的人都是給予者,利他思維。
Thumbnail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 亞當.賈林斯基(Adam Galinsky)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是談判、決策、多元與倫理、領導、權力; 莫里斯.史威瑟(Maurice Schweitzer)是華頓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為道德決策與談判過程、情緒等。   他們從社會科學與神經科學研究去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本書曾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博客來書店2023年暢銷總榜前三名。作者是知名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美國知名組織心理學家,也是著名心理學書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的電子報。內容談到他之前推薦了一位心理治療師給喪親的朋友,朋友後來發了感謝的訊息給他,最後一句話寫著:「我欠你一個人情。」。 你是個可以好好給予與接受他人善意的人嗎?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Thumbnail
約莫在今年1月中,經濟學人在緒論最後的一篇文章,是台灣目前還較為陌生,卻發人省思的議題!無附加條件贈與(No-strings giving),我們清楚賺錢有其困難性,但似乎現在獲得捐助也更加困難。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台灣的知識創作者_艾爾文,一開始認識是看他的Youtube頻道,之後也會看他的部落格和書 在看「習慣紅利」這本書之後,在書中第一和第二章,抽取幾個書中觀念,以及寫出給我的啟發和帶來的想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Thumbnail
在巴菲特股東大會學到從taker變Giver(索取者變給予者),真正厲害的人都是給予者,利他思維。
Thumbnail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 亞當.賈林斯基(Adam Galinsky)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是談判、決策、多元與倫理、領導、權力; 莫里斯.史威瑟(Maurice Schweitzer)是華頓商學院教授, 研究領域為道德決策與談判過程、情緒等。   他們從社會科學與神經科學研究去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本書曾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博客來書店2023年暢銷總榜前三名。作者是知名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美國知名組織心理學家,也是著名心理學書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的電子報。內容談到他之前推薦了一位心理治療師給喪親的朋友,朋友後來發了感謝的訊息給他,最後一句話寫著:「我欠你一個人情。」。 你是個可以好好給予與接受他人善意的人嗎?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Thumbnail
約莫在今年1月中,經濟學人在緒論最後的一篇文章,是台灣目前還較為陌生,卻發人省思的議題!無附加條件贈與(No-strings giving),我們清楚賺錢有其困難性,但似乎現在獲得捐助也更加困難。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台灣的知識創作者_艾爾文,一開始認識是看他的Youtube頻道,之後也會看他的部落格和書 在看「習慣紅利」這本書之後,在書中第一和第二章,抽取幾個書中觀念,以及寫出給我的啟發和帶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