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囤回憶的人 | 留念留到囤物症,究竟是捨不得丟什麼「念」?

去年 10 月從高雄搬回台北後,首要之務就是重新整頓居住空間,特別是我那過去 20 幾年來厭惡的房間。

我丟了很多東西,屬於我的、不屬於我的。除了物品,我也下定決心丟掉陪我一路長大的鵝頭牌木書桌,以及父親生前使用的大辦公桌。然而下決策的是我,母親卻比我還糾結。在預告要丟那書桌後,她不只一次透露「好好的幹嘛丟」,但那書桌真的沒有「好好的」,小時鐘的位置已經空蕩,鋼筋也都岔出來了,書架上還貼了不少已有歷史的拍貼,上面的人都是已無交集的國小國中同學,甚至還有某前任

父親生前使用的大辦公桌(已扔


你要留的話隨你。」以為母親聽得出來這句話是反話。我的天,下一秒她竟吃力地將充滿拍貼回憶的書架搬進房間。若舉辦「捨不得丟」大賽,我母親肯定名列前茅。謝天謝地,在我強烈堅持下,我成功將那書架「趕出家門」了。

呼💨


念舊是不切實際的藉口

捨不得丟的物品基本上分兩大類:回憶和閒置。回憶類可以是以前的課本、筆記、獎狀、卡片、票根、書籍,或前任相關和親友生前的物品。至於閒置類我想無須多說,在此不進一步討論。

然而對有些人來說,之所以捨不得丟那些回憶物品(以下簡稱回憶),是因為對過去仍抱著某種情懷,好像丟掉它們就等於抹去了某部份的記憶。於是留了 10 幾 20 年,居住空間越來越小,你說是念舊,我倒覺得比較像是不切實際的藉口。

那些捨不得丟回憶的人,容易不切實際地緬懷過去,忽視「過去已死」的事實。而家中囤積的陳年回憶,就如他們現實中的人際關係,要麼甘於同溫層的社交圈,物以類聚;要麼疲於討好每個人,活得越來越不像自己。


拒當「中央空調」,要留就留值得留的回憶

丟掉回憶不容易,我也是分階段進行。幾年前,我先丟國高中的課本、講義和已有歷史的卡片們。到了去年 10 月,我再丟從小累積的獎狀、高中時期的聯絡簿、8 年前加拿大打工度假的資料、父親生前使用的用品及上文提到的老舊家具。

人的注意力有限,其情感更是寶貴。若我們每個人都將有限的注意力隨便分給每個人,那麼人類將盛產「濫情」,而非思想進步和科技革新。我的情感有限,‌實在無法像「中央空調」處處留戀,對活人我都吝嗇了,對逝去的回憶我更沒理由騰出居住空間甚至注意力。經過一次次淘汰,最後去蕪存菁的,才是真正值得留的回憶。


留念隱含的情感與態度

也許愛囤回憶的人會說,那些物品都被我裝箱擱在房間一隅,平時根本不會看到,哪來的注意力?這件事或許我們能向古人討教。

根據《說文解字》:

「念:常思也」

因此我們講的「留念」或「紀念」,留的不僅僅是「名詞的物」,也是「動詞的念」。那我們究竟是捨不得什麼「念」呢?是曾經的榮譽?依戀的感情?還是虧待對方的愧疚之心?空間是心思的投射,清理回憶的過程就有如打掃自己的心。即便留念品不在視線範圍內,也不代表注意力毫無被佔據。

無論是榮譽,感情還是愧疚之心,留住那些回憶,也無法喚醒已死的過去。試想一個極端的例子:你剛經歷了一段遍體鱗傷的愛情,對方在你毫無預期的情況下劈腿。這時悲憤夾雜的你,會如何處理所有和對方有關的物品?是果斷丟棄或變現,還是堅持保存那些帶有傷痕的回憶?留與不留,象徵了你處理情感的態度。



回憶不是標準化產品
它獨特到無可取代
但也不足以成為思念的枷鎖
我們有時都錯把情感過度投射於物品
好像留住它
就能抓住逝去的經歷和生命
然而,留念的形式有很多
我們不一定只能透過囤積物品來紀念失去
或許透過照片、擺飾將少少留念品佈置一番
為真正值得留的回憶打造專屬的舞台
留念的真諦不應是物的囤積而是愛的珍藏
它們應被安置在看得見或容易翻閱的地方
定期捨棄多餘、不重要的物品
不只讓居住空間變大
也讓心的空間更加寬廣
這是教會注意力學會對「失去」放手
如此一來
真正寶藏的回憶便能活在當下



和斷捨離有關,你可能會想看

絕情練習 | 做真正的自己,就是斷開假好友,封鎖不屬於你生命的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Ree 的思想角落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