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發現人生意義的方式 《活出意義來》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人生意義

作者認為,不是去問生命之意義有什麼意義,而是問自己能為生命帶來什麼意義,這些任務(也就是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身上、在每個時刻都是不同的,沒有唯一的答案

有三種方式發現生命意義

  1. 透過創作或完成事情 By creating a work or doing a deed.
  2. 透過體驗某事或遇到某人 By experiencing something or encountering someone.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的態度 By the attitude that we take toward unavoidable suffering.

對於第二點的體驗,可以包含真、善、美、愛等

而其中對於第三點,痛苦並非追尋意義必要的方式,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麼有意義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承受不必要的苦難,與其說是英雄行為,還不如說是自虐

⬛三種意義思考

我讀到幾點時,我認為這三種彼此之間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例如

第一種的創作和完成事情,就很像是我在寫文章這件事情,而在現在大學打報告,就屬於完成事情,然而這一種要注意的,是不要太過執著在完成時的那個時間點,而是專注於每個當下我能為這個目標做什麼,並從中獲得樂趣

例如「更快樂」書中提到的,目標應當扮演的角色是:讓人毫無牽掛地享受當下。腦海裡有個目的地,大概知道自己的行進方向,就能自由自在、聚精會神地享受當下。作者認為重點不是「完成」目標,而是「擁有」目標

其中我認為創作真的是有種魔法一樣,頓時讓我感到有種意義感了,也滿推薦大家嘗試的,這裡創作是比較廣泛的,有些可以寫給自己看,有些則可以給認識的人,有些則可以當作部落格或社群媒體的文章,例如我國小會記錄一些特別的時刻做成回憶集;國中就曾經過幾天記錄生活和想出自己的想法;現在大學會也會寫些日記以及寫部落格文章

第二種的體驗,我透過看動漫感受到的體驗、以前小時候玩遊戲感受的體驗、看看回憶錄所看到的體驗、在創作時感受到的成就感和貢獻感、分享時感受的喜悅感、閱讀時的思考、看見作品的成就感,也都是屬於一種體驗

而與人相遇,除了和實體的人相遇之外,更可以透過各種媒介的對話,透過閱讀也就像是與人對話、寫文章也很像是與人交談、看看影片也能感受到與人相處的感受,其中提到的愛,我認為不一定是愛一個特定的人,可以是關愛許多人,例如寫文章可以讓些讀者閱讀,在內心有所思考或有收穫,就是種意義,從中感受到自己的貢獻感

第三種對於痛苦的部分,就如同作者所說的,可以思考如何消除痛苦,例如

面對未來我會擔心,那我就會去思考這個擔心是有必要的嗎?我可以如何規劃去克服這個部分? 例如我擔心未來職涯和財務,那我就可以去看看一些這方面的書和文章,我自己是會採用正念的RAIN方法去克服

或是有時候看到一些負面消息,會讓我痛苦的話,也可以去思考如何排除這部分,例如看見一些負面新聞會讓我覺得世界很危險,但看新聞這件事情,會增加我的生活風險嗎? 今天我不看新聞,生活風險並沒有改變,有些事情我稍微知道有這一件事情就好了,可是過程中的細節如果會增加壓力,就不應該看

而有些達成目標過程會有些痛苦,也可以試著思考是可控或不可控,例如要減重可能會有飢餓感,那如何克服呢,例如可以多吃些蛋白質增加飽足感,而寫文章覺得效率低下時,可以找尋一些提高效率的方式(例如卡片盒和參考以往作品),有些文章太長就可以拆分;準備考試過程可能有苦,也可尋找看看一些舒壓方式,有時則是提前預防,例如晚上喝咖啡容易讓人睡不著,就應該可以避免,有些事情怕自己會上癮,就避免去接觸

對於減少痛苦,可以看一些談論快樂或幸福感的內容,或是些人生智慧的內容,常常會有所幫助,而我想整體社會的目標,以減少每個人的痛苦而言,也是種還不算的方式

raw-image



⬛平衡的思考

而生活中總是有各類型態的活動,該如何選擇和平衡,就需看看個人情況了,就如同書中提到的沒有標準答案,且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任務

例如在「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這本書中也提到,為何每本書都無法對人生意義得出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有所不同,我們有共同需求,例如食物、成功、快樂、愉悅等,但每個人的強度和性質都存在差異,例如有人偏好獨處、有人較偏好尋求刺激、有人較為偏好平靜生活等

我認為人生意義中的體驗,這個體驗包含當下和未來,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體驗,不過當下和未來如何取捨,以及要花多少心力提高他人體驗,各類活動該如何安排和分配時間,就都是因人而異了,有些人會想要做很大的事情影響非常多人,有些人則比較偏向體驗每個美好,就由大家自行選擇

過於看中當下而不理會未來,或者過於未來而犧牲太多當下,或是貢獻他人太多而導致自己時間被剝奪,都會讓人感受到不平衡,但如何安排和分配時間,以及個人生階段如何安排,就個人情況都會有不同。就很像是達成目標過程中,也可以看看周遭風景,體驗些不同事情,但要多久呢? 就每個人情況都不一定

例如我小時候國小至高中為例,當時除了讀書之外,我是有看書或文章、看影片、玩遊戲等,不過到一個時期後有感受到思緒混雜,我就開始寫個人日記,協助我梳理思緒,而在要準備考試衝刺期的時候,各類活動時間安排上也會有調整,而準備考試過程中也不是全天都在念書,也是需有些放鬆活動

而在高中考完試的暑假,曾經玩很多遊戲,但後來有點空虛,就開始學些課外的東西和寫筆記;而到了現在大學,除了讀書外也有寫文章,情況也就跟以前有所不同了,而在學期中和寒暑假的時間分配也有所不同,未來會怎樣我也不太確定

有時候看一些認識的人,包含同學或親友,也會發現大家的活動也都有所不同呀,不過還是可以找出一些共同之處,例如有關於目標、意義、樂趣、貢獻、成長、體驗等等

⬛有關目標

那能否有多個目標呢?

我認為是可以的,例如我可以想要在大學拿到一定水準的成績,也可以同時要完成寫文章的目標,也可以同時要有維持身材的目標,不過也要注意到目標設定過多的時候,就必須要排列出優先順序,做個梳理,看看哪些事情優先

而有關於目標,之前我有看過書「目標感」(The Path to Purpose),裡面提到目標:是指為了完成對自我有意義,同時對自我之外的世界也有意義的事情時,產生的穩定且可概括的意圖,超出了個人意義的範疇,會延伸到自我之外的世界,例如為別人貢獻一些東西、創造一些新東西,或是完成自己的事情

這點我認為也可以作為參考,不過就如同前面提到的,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以及當下和未來、利己和利他之間的平衡,就都是因人而異

以上觀念就提供給大家參考

avatar-img
127會員
344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每次過年的時候,常常可以見到家族之內的高齡者,但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也讓我思索到幾個有關於生命的議題,以及對於未來的想像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整理書中第一到第三章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思考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本書作者是愛德華•威爾森,是是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被尊稱為社會生物學之父 以下彙整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
本書作者是劉潤,曾經是中國微軟在中國分公司的戰略總監 以下選幾個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內容,並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每次過年的時候,常常可以見到家族之內的高齡者,但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也讓我思索到幾個有關於生命的議題,以及對於未來的想像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整理書中第一到第三章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思考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本書作者是愛德華•威爾森,是是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被尊稱為社會生物學之父 以下彙整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
本書作者是劉潤,曾經是中國微軟在中國分公司的戰略總監 以下選幾個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內容,並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剛剛看到一部非常有幫助的影片,整理了十五個事情,是新手奇幻小說作者最好要避免的,我邊看邊點頭,覺得這影片太有用了,因此想要來整理分享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40-m03WVg 以下是身為奇幻小說作者,最好避免的十五件事情: 1. 設定狂
Carry Kuo 透過文字將自己的職涯經歷與心得化為對他人的啟發。他的作品聚焦於「第一次」的挑戰,特別是那些初入職場、初當主管、初創業的朋友。CK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更多人在職涯迷霧中找到方向。在這次的訪問中,我們將探索他的創作起點、核心理念與未來的創作規劃。 創作的起點:從迷惘中找到力量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剛剛看到一部非常有幫助的影片,整理了十五個事情,是新手奇幻小說作者最好要避免的,我邊看邊點頭,覺得這影片太有用了,因此想要來整理分享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40-m03WVg 以下是身為奇幻小說作者,最好避免的十五件事情: 1. 設定狂
Carry Kuo 透過文字將自己的職涯經歷與心得化為對他人的啟發。他的作品聚焦於「第一次」的挑戰,特別是那些初入職場、初當主管、初創業的朋友。CK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更多人在職涯迷霧中找到方向。在這次的訪問中,我們將探索他的創作起點、核心理念與未來的創作規劃。 創作的起點:從迷惘中找到力量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弗蘭克從集中營歷劫到意義治療的誕生,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的生死與惡劣環境的逼迫、在苦痛與絕望中找到生命活下去的意義,並創立了「意義治療法」,幫助世人尋找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我們通常不會想要對人展示脆弱的一面,甚至於要刻意隱藏。但《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指出,脆弱對人生有益。研究顯示當護理師向病患坦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時,會更加投入工作,病患也會獲得更多的勇氣,來配合醫護的照護,醫療效果因此更好。曾經被關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弗蘭克(Victor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佛蘭克博士,一個在納粹集中營倖存的精神醫學家,他經歷了納粹集中營的各種折磨後提出了新的心理治療法:「意義治療」。在書中,他多次引用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得住。」而這也正是意義療法的主張。
Thumbnail
弗蘭克從集中營歷劫到意義治療的誕生,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的生死與惡劣環境的逼迫、在苦痛與絕望中找到生命活下去的意義,並創立了「意義治療法」,幫助世人尋找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我們通常不會想要對人展示脆弱的一面,甚至於要刻意隱藏。但《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指出,脆弱對人生有益。研究顯示當護理師向病患坦承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時,會更加投入工作,病患也會獲得更多的勇氣,來配合醫護的照護,醫療效果因此更好。曾經被關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心理學家弗蘭克(Victor
Thumbnail
近期,閱讀了一本與二戰時期集中營有關的書籍–《活出意義來》。以心理層面去探討那些非人道的遭遇,我很喜歡其中作者下的註解,大意大致為:他們能剝奪我們外在的自由,但卻無法奪去我們內在的自由。以此核心概念出發,也與電影《依然相信》欲表達的理念有所關聯;我們無法逃避命運拋來的苦難,但我們能夠抉擇如何面對,只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佛蘭克博士,一個在納粹集中營倖存的精神醫學家,他經歷了納粹集中營的各種折磨後提出了新的心理治療法:「意義治療」。在書中,他多次引用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得住。」而這也正是意義療法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