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你是怪人嗎-前述

  •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自己的性格會被拿去與大環境的人做比較,類似或相同的就是正常人/普通人,但若與大環境相比有不符或不同的就是不正常的人/怪人?而且是不正常或怪人的標籤居多,而不是特別的人或性格獨一的人。

  就舉例孩子與大人對談這件事情上,在東方的家庭中,大人若跟孩子說要孩子去做什麼事時,或希望孩子可以做什麼樣的工作/職業,或讀什麼樣的國高中和大學時,大多都會希望孩子的回答是「知道了」,可往往孩子的回答都是「等一下」、「我不要」、「我不想」,而這樣的回答的後續大多都會是以爭執收尾,雖然這樣的回應對父母與家人不太禮貌,可也代表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提出了「不」,但提出「不」後若是能好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家人也能耐心傾聽自然是最好的。

  針對上述所說,卻延伸了一種從小到大看過、聽過的想法和說法,便是

  1. 「我不想也不願意,但為了不要延伸後續的爭執,所以我同意」、
  2. 「覺得就算講了對方也不會接受,說了也只是浪費時間,乾脆不說」、
  3. 「他們大人有他們的想法,講了只是討罵,最後還是必須照做」。


  雖然人家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我還是會感到納悶,

  1. 「自己不同意但害怕後續而選擇同意,看似怕爭執可不已經逼著自己同意了嗎?」、
  2. 「不是還沒有說嗎?上次不同意,可事情不同,為何覺得這次也會是如此呢?」、
  3. 「是真的都是大人的想法嗎?還是其實自己說的也沒有說服力?導致後續如此。」

可能有人會說「你沒有遇到我的情況你不了解」,可其實每個人都有需要選擇的時候,而這個後續和決定看似是家人來選擇,其實有一半選擇權是在自己手上。

  ​為何會這麼說?只是因為我對於這部分有著不太一樣的想法與看法,以及一些自己使用過的小方法。因字數關係,下一篇「你是怪人嗎-想法與做法」看更詳細內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 想法類/故事類/娛樂類的文章!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