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論語漫讀(84):人之生也直—直是如何喪失的?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公冶長第五)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魯國人。醯(xī),醋。   

  

時人認為微生高很直率,但孔子不以為然。舉例說,有人來向他討醋,他沒有,卻到他鄰居家討了再轉給討醋的。言下之意,孔子認為,微生高沒有醋,直說就是了,不應該自己去討而轉給人家,而博得樂於助人的名聲。

 

直有兩層意思,是一誠實不隱瞞;二是不論什麼情況下,都始終如一。如『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衛靈公第十五)。

 

但從孔子的描述中,看不出微生高有沒有隱瞞自己沒醋。如果微生高家沒有醋,告訴討醋的實情,然後說我去鄰居家要點來給你。來人與他的鄰居不熟,他幫著去要也是合情合理的,樂於助人。如果來人與其鄰居也比較熟,那就可以讓他直接去要,說我沒要,我鄰居某某某有,你也熟悉,你去他家要吧!

 

所以,孔子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微生高並不直率沒有說服力。但這話也表明,孔子稱讚直率的品格,反對虛偽和油滑。對左丘明的稱讚進一步表明了他的態度。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第五)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也是魯國人,據說是《左傳》的作者。

 

『巧言令色』多次見於《論語》,說明孔子確實對以巧言和媚態取悅他人深惡痛絕。而足恭

一說是用腳恭敬地逢迎別人;一說是過分恭敬。如是前者,就應說成『巧言、令色、恭足』,因而後者合理些。這些舉止都是虛偽的,左丘明恥於這樣做,我孔丘也恥於這麼做。

 

把對某人的怨恨藏在心裡,卻裝著對他友好的樣子,這也是虛偽的行止,左丘明認為這樣做可恥,孔子也認為可恥。 

 

孔子雖然認可直是一種好的品德,但並沒有把之放在很高的位置。智識、守禮和忠孝都高於直率。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衛靈公第十五)。

 

前面說過,孔子認為史魚僅是直,不知進退,算不上君子。蘧伯玉知進退,才算得上是君子。智識高於直率。

 

又訓誡子路,『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陽貨第十七),喜歡直率而不好學,就會養成輕率的毛病。絞,急切的意思。

 

還說,『直而無禮則絞』(泰伯第八),直率但不講禮節不守規矩就會冒犯尊長。

 

更重要的是,直不能與忠孝衝突。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子路第十三)。

 

這裡,孔子就詭辯了,轉換了直的含義。或者說直不適於親親與他人之間,當然也不適用於尊尊與他人之間,不能為了直而損害君臣和父子之間相互維護的關係。這就縮小了直的適用範圍。

  

直是怎麼產生,又是怎麼喪失的的呢?孔子也有觀察思考過。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第六)。罔,不正直,虛偽

 

孔子認為,直是人生來的本性。這個觀察是對的。嬰幼兒階段,人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會充分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欲望。

 

但隨著與外界的互動,兒童受到成人和社會的不斷管教,就明白不是所有的欲望表達出來都能得到滿足。要麼就服從外在的道德權威,壓制不符合道德規範的欲望,仍然直率表達道德規範所容許的欲望,而保持直率的天性;要麼為了實現社會道德不容許的欲望,而變得虛偽。

 

罔,就是不正直,虛偽的意思。所以孔子接著說道,虛偽的產生是因為僥倖得到非分所得而又免於被處罰。就會繼續虛偽下去而養成性格。

 

孔子這句話對是對,符合道德發展和人格形成的心理學原理。但問題在於儒家的忠孝道德準則和相應的禮制是壓制人的自由本性的,把人當成附屬物而不是獨立的個體。壓制人的自由本性,個人得不到發展,這才是儒家社會大量產生虛偽人格和巨嬰的根本原因。

 

2020年7月6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