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媽|一個大觀園裏走出來的閨秀,走過一段民主凍蒜的台灣簡史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大家閨秀

記得小時候,一大清早,天光還不太亮,我揉著惺忪睡眼,就見到阿媽款款坐在妝台前,就著一點天光,細細理著髮髻,瞧著鏡裏的自己。接著撲粉、畫眉、點胭脂、戴耳墜子,那種情景讓人覺得,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

我阿媽活在現代社會,身上卻有古代大家閨秀的印記。

自我有記憶以來,阿媽的髮髻,樣式從不維新,從不變化款式造型,頂多簪上不同顔色的珠花,但從未有紊亂的一刻。年幼的我總覺得,她的髮髻無比神奇,睡前一個樣子,睡後還是同一個樣子,永遠烏黑如雲,以現代的話來説,這是一種當年美容院創作出的「永久妝造」。只見她對著花鏡,將一綹綹髮絲嵌入髻中,無需梳妝洗理,無需重新盤髮,只消沾一點點水,抹在髮梢上,髮絲就能自然固定,簡直像是變魔術一般。日後我也在想,阿媽的髮髻一定是黏上髮膠,但對一個小孩子來説,心中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她身上總是帶著一股淡淡的脂粉味,被子、床褥、衣裳到處沾燃這種香味。小時候不明白爲什麽阿媽每天一定要化妝,也沒想過要問爲什麽,那時的我以爲那是固定的晨起儀式,化妝單純是老一輩人的習慣。相對而言,母親算得上是新式做派,除非遇上特殊場合,平日裏決不化妝。

時代真的是不比以往了,現代人越發不願梳妝打扮,我長大後,也是終日素顔朝天,披頭散髮,相信自然就是美。而阿媽的皮膚好細好白,做了阿媽,依是吹彈可破,可見胭脂水粉,還是要捨得花的。


萊園五桂樓(地震後重建)

萊園五桂樓(地震後重建)


大觀萊園

每當我見到這樣的晨起儀式,總要蹭到她身邊,把玩她妝台上的一瓶明星花露水,她身上的粉味混著花露水的香氣直熏我鼻子,那是一言難盡的氣味,但卻有著一股被祖母捧在掌心的安全感。我總在這時候,纏著她講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這要歸功她家族中,一位父執輩的名人,那便是頂頂大名的林獻堂。我小時候還不懂什麽林獻堂,只知道阿媽讀完了小學,就被族人安排在家讀漢文,即她口中的「一新會」。聽她説,這原本是堂叔(不知是林攀龍還是林獻堂?)爲了自家子弟的漢文教育,沒經日本人的許可認證,在家裏私設學堂,而這座花園後來卻成了台灣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自覺運動大本營。

戰後林獻堂遠走日本,不得還鄉,萊園成了一所學校,今日的明台中學

我年紀還小時,不想聽阿媽說那些民主運動的無聊事,那是大人的事,小孩只想聽家族傳奇。聽她說林朝棟帶兵抵抗日本人的故事,聽她說日本人是如何低聲下氣來到林家求和(多半是吹噓);聽她說在大觀園裏做閨秀的日子,與堂姐妹們吟詩作對、騎馬踏青、讀書煮茶、刺繡作畫、秉燭夜讀、遊園驚夢。

她在我小小的腦袋裏灌輸了,富貴閑人的偏差觀念。

她房裏掛著一幀刺繡,我卻連根針都沒拿過。相形之下,我做閨秀時,終日埋頭苦讀,讀書竟是爲了考試,一點也沒有吟詩作對的風雅與詩意。不是我在吹牛,當年台灣文人齊聚萊園,爲了就是吟詩作對,這絕對是史實。林獻堂與士紳提倡的是漢文教育,對抗的是日本人的皇民教育,而我阿祖當時也是台灣文化協會成員之一,出版過詩集,成大歷史系教授陳文松是研究我阿祖的專家,他的著作可以作證。

日後,我還經常聽到,她與阿公爲了某些字的讀音而起了爭執,阿公老是對她說,「妳漢文讀得比我多,漢字自然識得比我多。」

言下之意是説,「就聽妳的吧!」


「一新會」為林獻堂長子林攀龍創辦,請參閲︰


霧峰林家宮保第大花廳

霧峰林家宮保第大花廳


嫁作人婦

至於他們兩家如何達成聯姻?自幼就有長輩給出了答案。

我阿媽自幼喪父,父親是個讀書人,在她很小的時候,便漂洋渡海到中國留學去了,日後客死他鄉,留下孤兒寡母,由於母親年輕時就守寡了,事事全憑族人做主,想必嫁女兒也不例外。當年我阿祖為兒子挑選媳婦,請林獻堂介紹牽線,林公就想到我那自幼喪父的阿媽。

據阿媽描述,有一天她婆婆前來相親(怎麽不是未婚夫前來?),相中了我阿媽眉清目秀的模樣,便在她手腕上套上了一隻玉鐲子,讓她想摘也摘不下。這樣的橋段,跟連續劇演的一模一樣,莫非是一種傳統?

阿公與阿媽結婚時,是開著大汽車迎親的,並非擡著花轎把新娘抬回家。阿媽身披白紗,而非大紅嫁衣,阿公西裝筆挺,並非長袍馬褂。那時早已二十世紀了,即便是日據時代,想必婚禮也早已現代化了。

但有件事卻非常不現代,阿媽出嫁時,竟然還帶著婢女出嫁,以婢女為嫁妝,情境非常古代。都已經二十世紀,竟然還有這樣的陋俗?話説我家阿祖的妾室也是自家夫人的通房丫鬟,我阿媽說,他們大戶人家出嫁時,是不能沒有婢女陪嫁。

那個時代雖然已經有了電燈電話等設備,但還沒有洗衣機、電冰箱、電視、電鍋、瓦斯爐等家電,連麵條都必須親手自己做。然而,嫁入大戶人家,不比出身大戶人家,上有公婆要奉待,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子,橫著的還有丈夫的兄弟姐妹、姑嫂妯娌要奉待,再加上一大群揮汗種田的長工,一家上下有多少人張口等著吃飯?

光是上灶炊爨一事,那可是從早忙到晚的苦差事,無有喘氣歇息的時刻。

若無婢女幫忙,可能新娘結婚不到一年,就要過勞歸天了。

而我阿祖因搞政治,隔三岔五地在家開席宴賓,有時還請日本人來家吃飯打麻將。而他的夫人也是霧峰林家的閨秀(不同宗),幹不了粗活,請客辦桌的活當然全讓妾室包辦。而我們這位小曾祖母的厨藝可謂家族傳奇,她會做極精緻的菜餚與點心,無出其右,光聽家人形容,就令人垂涎三尺。

聽説曾祖母出嫁時,帶了很多田產當嫁妝,搞政治需要經費啊!曾祖父將她視爲珍寶,怎敢在外頭拈花惹草,而納妾又是怎麽一回事?原來因應家庭經濟需求,男人被迫納妾,全是為了奉待正宮夫人啊!

古人娶小的是爲了奉待大的,而今人包二奶,爲的是啥?

我阿媽有時候會在子孫面前,吹噓自己的手段了得,因爲她的妯娌們,都遭遇到同一種錐心刺骨的痛——良人薄情,三妻四妾,無一例外。而我阿公是在兄弟中,唯一沒有娶小老婆的。以往,妻妾成群的人家裏,妻與妾是統統一起住在同一屋簷下、同一廂房穿堂裏,讓我們做晚輩的,都不知道要怎麽稱呼?

據説,當年我阿媽的婢女沒能留下,是因爲她的手段了得,更合理的解釋是,社會工業化之後,機器取代了手作,婢女便再無用武之地,只好遣散歸還了。但我也聽説過,阿公曾經從茶室帶了一個女人回家,不久之後,被我那手段非常厲害的阿媽給趕了出去。

 

台灣文化協會成員(前排左邊第一位是阿祖,前排中間是林獻堂)

台灣文化協會成員(前排左邊第一位是阿祖,前排中間是林獻堂)


民主阿媽

日據時代,我家美其名是在搞民運,其實是在抗日,最大的因素莫過於,自從日本人來台之後,嚴重侵佔到士紳階級的利益,尤其是森林與樟腦。其實林獻堂一派所倡導的民運與文化運動,爲的是保護自身的利益,説到爲國爲民,真的是扯得太遠了。他們的理念與今天台灣人所言的「本土意識」,是有極大差距的。他們訴求是民族自決,台灣人治理台灣人,以一種溫和的文化運動,來捍衛漢文化的地位,那是因爲日本人侵害到了他們的利益,在家國情懷上,卻是抱著回歸中國的大夢。

二戰結束時,日本人撤離台灣,林獻堂並沒有抓住當下時局的真空狀態,成爲台灣人的總統,卻讓台灣失去了獨立的契機,那是因爲他自始至終抱持著回歸中國的理念。二二八事件遽然爆發,這才驚醒這群人的美夢,家族中不少人被國民黨逮捕,鋃鐺下獄,其中包括阿祖及其入贅女婿,他是一名新聞記者。而林獻堂自此遠走日本,終身不得返回台灣。

國共戰後,國民政府遷台,留下的人必須選擇妥協這條路了,阿祖接受國民黨的籠絡,做了國大代表。他去世後,子承父業,克紹箕裘,他的子孫不少人都參政了。我阿公與我阿媽也不例外,他們紛紛出馬競選,做了民意代表。

而台灣自從被滿清政府抛棄、成爲亞細亞孤兒的那一刻起,台灣人的悲情,台灣政局的艱難,在歷經日本人的統治、國民黨一黨執政、本土自覺意識擡頭……到如今的多黨議政。多少人前仆後繼,歷經了「民主」難產的陣痛,民主之路看似充滿荊棘、潛伏黑暗,不論將承受多少難以負荷的挑戰,還是有人甘願為它付出,甚至付出了生命。一代新人換舊人,為它而努力的人,從未止息過。

在這時候,阿媽並非橫空出世,而是順勢而爲

她不時都在競選,我已經記不得她凍蒜過幾次?

國民黨獨裁時期,她積極投入選舉活動、參與議會政治,做了婦女參政的急先鋒。接受電視記者采訪時,她依舊是那個住在大觀園裏的大家閨秀,身上穿著旗袍,頭上梳著「萬年妝造」,説著不太輪轉的國語。

想必在論政時,國語應該是用不上吧?

 

阿媽終老一生的古厝

阿媽終老一生的古厝


曾經有過這麽一個女子

曾經有過這麽一個女子,生長在一個立有「」風的大戶人家裏,隨著新舊時代的更迭,隨著歷史洪流的奔騰,未曾心懷大志,卻只是順流而下,卻流出一段織「」般的瑰麗人生。錦屏便是她的名字,她本身並不是特別有才華,也非擁有過人的學識,政績也平平。然而她的人生卻深深地烙印著一道台灣史上重要的軌跡︰親炙名人教誨,見證歷史脈動,秉承島民的悲苦與傲骨,但也親歷了他們放下身段、婉轉承歡的時刻。

時勢造就了她的一生,讓她走出了舊時代的大觀園,同時也讓她走入新時代的萬花鏡。

即便,「民主」二字,在學理上她從未深究過;縱使,在最後的人生中,她顯得頑冥不化,失去以往的明理睿智;在我的心目中,她仍然是那個梳著萬年髮髻,穿著舊式旗袍的阿媽,總是先進開明,嘴角眉梢皆是樂觀進取。

我的阿媽不如他人的質樸無華、堅韌不拔、自甘淡泊。她好命的一生,雖然談不上享盡榮華富貴,也有過吃番薯簽渡日的苦日子。但那種自帶落魄豪門的貴氣,讓她亂世中,改朝換代裏,照樣走出一條道路。不管時代怎麽變,日本人也好,國民黨也罷,帝制也好,民主也罷,康莊大道自然為她敞開。

她不會像她的堂叔一般,爲了理想去做個殉道者,那是因爲她所關注的從來不是理念本身,而是秉持著一種很單純的念頭,精彩地活下去?


哪一位姑娘是我阿媽?

哪一位姑娘是我阿媽?


avatar-img
98會員
112內容數
徜徉於空山不見人的簡約生活中,匍匐於多語多文化的坎坷道路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薇亦柔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伊莉莎白二世的王夫菲利普親王,在「嫁入」英國王室之前的身份是希臘與丹麥王子,頂著如此耀眼的頭銜,他的原生家庭卻是英國王室極力隱瞞的最高機密。爲何?他的父母是誰?
這張照片是維多利亞女王與子孫們,在一次婚禮中難得的家族合照,婚禮舉行於1894年德國科堡(Coburg)。這張照片特別的地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國、英德俄三國君主同時現身,皆以親屬的身份出席這場婚禮,這是一場家族聚會的留影,彌足珍貴。
一般人的印象當中,維多利亞女王是獨生女,實際上維多利亞是有姐姐的,原來維多利亞的母親,年輕喪偶,日後改嫁,母親與前夫生下一兒一女,女王不但有姐姐,還有個哥哥(萊寧根親王)。
電影《金士曼起源》中,Hollander一人飾演三角︰英王、德皇、沙皇。三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由同一個人飾演,其來有自,若是看了三個人的照片,便會發現相貌驚人相似,尤其是英王與沙皇,宛如孿生子。
此時此刻,她是正在回眸?還是要轉身離去?
一對全身赤裸而深情款款熱吻的男女,充滿激情卻又溫柔,像是超越了時空的阻礙,忘卻所有,全然沉浸相吻之中,兩人相愛在冰冷的石頭裏。如何將一顆冰冷的石頭注入溫熱?如何將如此堅硬的石頭雕刻得如此柔軟?如何將無生命的石頭變得如此激情?
伊莉莎白二世的王夫菲利普親王,在「嫁入」英國王室之前的身份是希臘與丹麥王子,頂著如此耀眼的頭銜,他的原生家庭卻是英國王室極力隱瞞的最高機密。爲何?他的父母是誰?
這張照片是維多利亞女王與子孫們,在一次婚禮中難得的家族合照,婚禮舉行於1894年德國科堡(Coburg)。這張照片特別的地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國、英德俄三國君主同時現身,皆以親屬的身份出席這場婚禮,這是一場家族聚會的留影,彌足珍貴。
一般人的印象當中,維多利亞女王是獨生女,實際上維多利亞是有姐姐的,原來維多利亞的母親,年輕喪偶,日後改嫁,母親與前夫生下一兒一女,女王不但有姐姐,還有個哥哥(萊寧根親王)。
電影《金士曼起源》中,Hollander一人飾演三角︰英王、德皇、沙皇。三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由同一個人飾演,其來有自,若是看了三個人的照片,便會發現相貌驚人相似,尤其是英王與沙皇,宛如孿生子。
此時此刻,她是正在回眸?還是要轉身離去?
一對全身赤裸而深情款款熱吻的男女,充滿激情卻又溫柔,像是超越了時空的阻礙,忘卻所有,全然沉浸相吻之中,兩人相愛在冰冷的石頭裏。如何將一顆冰冷的石頭注入溫熱?如何將如此堅硬的石頭雕刻得如此柔軟?如何將無生命的石頭變得如此激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女性,我們的時間管理應該考慮到生理週期對心理和工作狀態的影響。本文分享了設定年度目標、視覺化 365 天、時間區塊管理及生理週期搭配時間管理的方法。釐清自己的選擇和絕對必要活動是時間管理的重要步驟。
本文就女性的典範、三八婦女節的歷史追溯,探討了DEI與婦女意識的三個連結點、DEI相關的五大挑戰和人資工作者在DEI中的重要角色。引用了管理學家約翰·科特和聯合國前祕書長潘基文的話,強調性別平等不僅是基本人權,也是和平、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並呼籲男性積極參與推動性別平等。
身為女性,我們的時間管理應該考慮到生理週期對心理和工作狀態的影響。本文分享了設定年度目標、視覺化 365 天、時間區塊管理及生理週期搭配時間管理的方法。釐清自己的選擇和絕對必要活動是時間管理的重要步驟。
本文就女性的典範、三八婦女節的歷史追溯,探討了DEI與婦女意識的三個連結點、DEI相關的五大挑戰和人資工作者在DEI中的重要角色。引用了管理學家約翰·科特和聯合國前祕書長潘基文的話,強調性別平等不僅是基本人權,也是和平、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並呼籲男性積極參與推動性別平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關於探索家族過去的文章,充滿了豐富的家族故事以及日治時期的歷史線索。來自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的吳淳畇老師為大家解密日治時期戶口名簿中的小祕密,並分享她對家族史的興趣。這是一次瞭解家族歷史的絕佳機會。
Thumbnail
我的母親,出身於外省家庭。 我外公是福建廈門茶商之子, 外曾祖父是當時的地主階級, 擁有不少土地租給佃農種茶。 外曾祖父膝下有兩男一女, 我外公行大,自幼送去私塾讀書, 通四書五經,習得一手好毛筆字。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今天放學跟家長交談中,聊著聊著突然聊到有關孩子的問題,大女兒長期是留在屏東就讀,就給外婆外公及阿姨照顧,兒子則在小學一年級接來高雄就讀,才有緣能跟家長認識° 鄉下的阿公阿嬤都是以台語為交談的主要語言,有次群組傳來女兒的國語考試成績99分,乍看之下成績還不錯呀!細看後媽咪她真的快暈倒了,
Thumbnail
...神獸濃縮娘親的八點檔故事...婦女勵志篇...
Thumbnail
我有一個 “ 女子 ” 故事 這位女子是我的姊姊,她對我是姊姊、也像媽媽,我倆的姊妹之情溢於言表 姊姊是家中老大,讓我無法忘懷的是在國中考高中時,她因為程度跟不上最後只能選擇唸家附近的私立高中。媽媽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在讀書方面展露無疑。她希望姊姊去唸北市商,姊姊考上了,但她一心想讀大學。所以媽
#大姊 #姊姊 #小姐 用臺語跟客語念念看就知道那個字對。 北京方言用來當國語,是漢文的恥辱。 一大堆怪腔怪調,入聲字也全部消失,樂府詩、古詩、唐詩都吟誦不了。 如果那麼不重要,乾脆用英文當國語。
Thumbnail
阿嬤說過的年輕事蹟、阿嬤影響、屬於阿嬤的食物味
Thumbnail
關於探索家族過去的文章,充滿了豐富的家族故事以及日治時期的歷史線索。來自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的吳淳畇老師為大家解密日治時期戶口名簿中的小祕密,並分享她對家族史的興趣。這是一次瞭解家族歷史的絕佳機會。
Thumbnail
我的母親,出身於外省家庭。 我外公是福建廈門茶商之子, 外曾祖父是當時的地主階級, 擁有不少土地租給佃農種茶。 外曾祖父膝下有兩男一女, 我外公行大,自幼送去私塾讀書, 通四書五經,習得一手好毛筆字。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今天放學跟家長交談中,聊著聊著突然聊到有關孩子的問題,大女兒長期是留在屏東就讀,就給外婆外公及阿姨照顧,兒子則在小學一年級接來高雄就讀,才有緣能跟家長認識° 鄉下的阿公阿嬤都是以台語為交談的主要語言,有次群組傳來女兒的國語考試成績99分,乍看之下成績還不錯呀!細看後媽咪她真的快暈倒了,
Thumbnail
...神獸濃縮娘親的八點檔故事...婦女勵志篇...
Thumbnail
我有一個 “ 女子 ” 故事 這位女子是我的姊姊,她對我是姊姊、也像媽媽,我倆的姊妹之情溢於言表 姊姊是家中老大,讓我無法忘懷的是在國中考高中時,她因為程度跟不上最後只能選擇唸家附近的私立高中。媽媽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在讀書方面展露無疑。她希望姊姊去唸北市商,姊姊考上了,但她一心想讀大學。所以媽
#大姊 #姊姊 #小姐 用臺語跟客語念念看就知道那個字對。 北京方言用來當國語,是漢文的恥辱。 一大堆怪腔怪調,入聲字也全部消失,樂府詩、古詩、唐詩都吟誦不了。 如果那麼不重要,乾脆用英文當國語。
Thumbnail
阿嬤說過的年輕事蹟、阿嬤影響、屬於阿嬤的食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