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莉還是出櫃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走過第30個年頭,莎莉終於接受自己是個精神病患。

大家總說,這年頭到處都是身心症患者,但她卻沒見著身邊有幾個患病活人。頂多是「我曾經差點被確診,差一點點就…」,與心理疾病維持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距離。媽媽也對她耳提面命,被人家知道就嫁不出去了。

汙名一直都在。

莎莉是個聰明人,她知道被發現只有壞處、沒有益處,這世上的人表面共感、同理,背地裡嘀咕「看不出來啊,果然是很脆弱的人呢」,也不是他們的錯。

所以,莎莉總是穿著隱形斗篷,不對外人展露,與心裡頭的小鬱裝作陌生人,有時還會旁觀式地講評「那情緒轉折很像是憂鬱症上身呢?!」…「但我也不清楚啦哈哈」

即使小心翼翼,還是被發現了,又或者是,太想得到同情所以自暴了。

在那件事之後,莎莉發現,怎麼這個人知道,那個人也知道,大家都如她所願同情她了,但…如自我預言般,果然,還是沒有人能幫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自己的精神疾病種類,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反社會人格、選擇性緘默症、想殺人的人格等疾病。文章描述了作者對這些疾病的看診紀錄和自我察覺症狀的經歷。
Thumbnail
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分享康復心路歷程,從最初的幻聽恐懼到找到合適的醫生和藥物治療,終於走出低谷,幫助自己逐漸康復和重新融入正常生活。
在高三,我確診重度憂鬱症。 病發前,我一直是個不敢和人交流的人。曾經我深信所有人都終將離開自己,不肯和任何人敞開心扉。對我而言,展露自己的脆弱或享受他人的給予都會帶來不安。我也深信和他人之間的鴻溝不會消失,並做好了一直一個人的覺悟。 在生病後,周遭的人給了我很多支持。和自己相當生疏的
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和身份認同是許多人面臨的重要問題。小曉,一位年輕活潑的女孩,也不例外。然而,她的心靈旅程卻受到了一次意外的心理學者的認定的影響,從而開啟了一段對自我的迷失與尋找的旅程。小曉的生活原本充滿了活力和夢想。她對未來充滿期待,對生活充滿熱情。然而,一次心理咨詢的結果改變了一切。一位專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作者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回顧自己被確診為憂鬱症患者的情境。 作者反思著這個身分是否會一直跟著她,對康復的希望似乎也逐漸疏遠。 儘管如此,她依然希望能夠過上平靜的生活,享受生活中的小事物,並且留下一些力氣寫下自己的心情。這段文字流露出作者對於身份標籤的無奈與接受,以及對於生活的希望和渴望。
Thumbnail
五十五、保護好自己 人生中接的第一個個案就是一個被霸凌的女孩。看到她時,除了比較安靜、體型略胖了一點外,其實我很難看出她有什麼不一樣。想著她的委屈,就會覺得那些加害者很可惡。有時候加害者不需要什麼原因,而被害者苦苦追尋原因。 同樣的,在生活中,我們的疾病也是如此。我們一直想知道「爲什麼是我⋯⋯」
Thumbnail
一個曾經用「理智」來評判心中所有情緒的人, 當她終於找回和自己的內心的連結, 她便馬上面對到……人總有已到極限,卻還被迫不斷向前的時刻……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自己的精神疾病種類,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反社會人格、選擇性緘默症、想殺人的人格等疾病。文章描述了作者對這些疾病的看診紀錄和自我察覺症狀的經歷。
Thumbnail
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分享康復心路歷程,從最初的幻聽恐懼到找到合適的醫生和藥物治療,終於走出低谷,幫助自己逐漸康復和重新融入正常生活。
在高三,我確診重度憂鬱症。 病發前,我一直是個不敢和人交流的人。曾經我深信所有人都終將離開自己,不肯和任何人敞開心扉。對我而言,展露自己的脆弱或享受他人的給予都會帶來不安。我也深信和他人之間的鴻溝不會消失,並做好了一直一個人的覺悟。 在生病後,周遭的人給了我很多支持。和自己相當生疏的
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和身份認同是許多人面臨的重要問題。小曉,一位年輕活潑的女孩,也不例外。然而,她的心靈旅程卻受到了一次意外的心理學者的認定的影響,從而開啟了一段對自我的迷失與尋找的旅程。小曉的生活原本充滿了活力和夢想。她對未來充滿期待,對生活充滿熱情。然而,一次心理咨詢的結果改變了一切。一位專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作者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回顧自己被確診為憂鬱症患者的情境。 作者反思著這個身分是否會一直跟著她,對康復的希望似乎也逐漸疏遠。 儘管如此,她依然希望能夠過上平靜的生活,享受生活中的小事物,並且留下一些力氣寫下自己的心情。這段文字流露出作者對於身份標籤的無奈與接受,以及對於生活的希望和渴望。
Thumbnail
五十五、保護好自己 人生中接的第一個個案就是一個被霸凌的女孩。看到她時,除了比較安靜、體型略胖了一點外,其實我很難看出她有什麼不一樣。想著她的委屈,就會覺得那些加害者很可惡。有時候加害者不需要什麼原因,而被害者苦苦追尋原因。 同樣的,在生活中,我們的疾病也是如此。我們一直想知道「爲什麼是我⋯⋯」
Thumbnail
一個曾經用「理智」來評判心中所有情緒的人, 當她終於找回和自己的內心的連結, 她便馬上面對到……人總有已到極限,卻還被迫不斷向前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