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在策展弁言中,徵引了英國文化藝術評論家,也是作家詩人、劇作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一段名言:「我們注視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此言源自約翰·伯格的《觀看的方式》一書。強調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是由我們與事物之間的關係所塑造的,而不僅僅是事物本身。
這是一種現象學的觀點,認為知識和真理是在觀察者與對象的互動中建立的。伯格的這一理論對藝術評論和文化研究有深遠的影響。對於一般人而言,也許並不容易懂。
在麥田出版社在2021年出版《觀看的方式》簡介中,可以看到中譯者吳莉君的介紹詞:
「藉由觀看,我們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我們用言語解釋這個世界,但言語永遠無法還原這個事實:世界包圍著我們。我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知道的世界,兩者間的關係從未確定。」
「我們的知識和信仰會影響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當我們能夠觀看之後,我們很快就察覺到我們也可以被觀看。」
「當影像以藝術作品的方式呈現時,我們觀看它的方式,就會受到我們所學習的一整套藝術看法的影響」(以上徵引自吳莉君中譯《觀看的方式》簡介),這些精闢的語句,對我們建立觀看的概念非常有益,很值得詳加參看。
最近這四、五年間,大家都不難發覺:我們所處的世界,各個領域都產生激烈的變化。俄烏戰爭持續進行,全球各政治陣營的對抗力道更為加增,產業鏈正迅速挪移,我們的生存處境迅速來到更不確定的狀態。加上AI人工智能這兩年迅猛發展,不僅改變產業,也改變藝術文化的面貌。凡此都大大影響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與看點。
眾所皆知,觀看先於語言。每個感知行動,都可能折射出不全相同的想像與解讀。然則這次參展的藝術家,究竟為我們帶出怎樣的視域?實在非常值得關注。
本年度參展藝術家及作品共有:李承亮(臺灣)〈漫遊巴士〉、謝佑承(臺灣)〈限時動態:選取〉、hellobastrworkshop (法國、臺灣)〈聚合十〉、盧淳天(韓國)〈虛無之人〉、Jun ONG(馬來西亞)〈珊瑚〉、莊志維(臺灣) 〈王老先生有塊地〉、李宸安(臺灣)〈穴居〉、劉耀中(臺灣)〈AI 消費者〉、田子平(臺灣)〈失重計畫III:摺疊震盪〉,一共九件作品。
我連續兩個晚上來到國美館戶外廣場 U -108 SPACE,發現廣場遊人如織,顯然深受市民歡迎,是國美館最新且值得一看的光影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