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黑馬思維:《發現孩子的亮點》讀後心得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這是一本我會存放在書櫃中,時常拿起翻閱,時刻提醒自己的一本書。


書中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一個孩子在班上不活躍、考試也都是最後一名,某天老師發現這個孩子非常會盪鞦韆,老師就為了他舉辦一場盪鞦韆比賽。不出所料,這個孩子拿下了盪鞦韆冠軍。神奇的是在這個事件以後,他的學業成績開始好轉,甚至人際關係都逐漸改善。

隨著一次次的小成功,讓孩子的「自我效能」的提升,當自信心提升,贏得尊嚴後,其他領域也會開始恢復動機與信心。


每個孩子即使不是一顆星星,也該是一隻螢火蟲。發現亮點,才有起點,可以照亮黑暗,找到孩子真正的路。


這故事讓我感動的是,原來小小的成功可以讓一個沒有自信、不相信自己的人振作起來,原來看到一個孩子的內在亮點有多麽的重要。


我的記憶中,父母最常講的就是「不准」,記得小的時候,喜歡畫畫,被說畫畫長大沒工作,到長大對音樂有興趣,也被說學這個賺不了什麼錢。未來從事的職業,尚有60%未被發明出來。誰能保證你的興趣所在,會不會就是未來最需要的技能。


書中引用大家耳熟能享的畫家-畢卡索,畢卡索小的時候,對於讀書都不在行,尤其是最重要的兩個科目,語文與數學,如果他身邊的人以這兩項的來衡量孩子的成功與否,而忽略他的繪畫天賦,那這世界上就少了一位偉大的畫家。


不擅長的領域降低標準,擅長的項目拉高標準

我們大人的功課就是觀察孩子的優點與特長,當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面不擅長時,我們可以降低標準,並給予更多的支持與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相反的,對於他們擅長的領域,就應該拉高標準,鼓勵他們不斷挑戰自我。

但也要小心的是「評價」容易變成一種控制,當父母只因為特定行為給予稱讚,而不是真正的認可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時,孩子會感受得到的。

當孩子感受到這一切都是控制時,孩子會對其失去動機,甚至會去外部尋求認可,以彌補在家中失去的自信,我覺得最難過的就是這會讓孩子逐漸對父母隱藏真實的自我,漸漸地拉開親子間的距離。


這本書讓我想到《黑馬思維》的書中核心,如果你被標準化思維困住你的發展,那就找不到只屬於你的那一片天空,追求自我實現,充分發揮自我特質,達到「個人化」的成功。

每一個孩子就會有一個亮點,父母要扮演「星探」的角色,尋找孩子心中最美麗的星星。


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有孩子的父母、更適合想要生孩子的人,現代的孩子生的少,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捨不得他受到一點委屈,俗話說「不管年紀多大,在父母心中永遠都是小孩」,我也是,我想除非我進棺材,不然一輩子都會為孩子的事情而煩惱。我相信當爸爸媽媽的一定也會很同意這句話。

當父母的一定都知道,養育孩子不是像讀書一樣,用功就可以達到你想要的結果,甚至越期待,現實就會來狠狠的打你一巴掌。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當下的每一歩,告訴自己「這是我現在最好的選擇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氣四溢的伯爵紅茶
8會員
52內容數
哈囉,我在一成不變的人生中,愛上了閱讀,歡迎你們來跟我一起看看別人的故事。
2025/02/10
本書作者郝旭烈(郝哥),就是擅長用白話解釋複雜的知識,而《富小孩與窮小孩》也延續這種風格。這本書我覺得很適合國高中生的孩子閱讀,同時也能幫助大人重新理解財富的本質,建立正確的觀念。
Thumbnail
2025/02/10
本書作者郝旭烈(郝哥),就是擅長用白話解釋複雜的知識,而《富小孩與窮小孩》也延續這種風格。這本書我覺得很適合國高中生的孩子閱讀,同時也能幫助大人重新理解財富的本質,建立正確的觀念。
Thumbnail
2025/02/08
春節連假已經結束一個禮拜了,我明明知道該開始做正事,但就是提不起勁。一想到要寫閱讀心得,就得先整理摘要、釐清自己的想法、再匯集成文章……光是想到這些步驟,就讓我瞬間卻步,只想繼續耍廢。 但這種狀態,誰沒有過呢?我們不可能一直這樣擺爛下去,那該怎麼突破這種卡住的感覺呢?
Thumbnail
2025/02/08
春節連假已經結束一個禮拜了,我明明知道該開始做正事,但就是提不起勁。一想到要寫閱讀心得,就得先整理摘要、釐清自己的想法、再匯集成文章……光是想到這些步驟,就讓我瞬間卻步,只想繼續耍廢。 但這種狀態,誰沒有過呢?我們不可能一直這樣擺爛下去,那該怎麼突破這種卡住的感覺呢?
Thumbnail
2025/01/15
在人生當中,我們經常要面對他人的期待,但有些期待並不是自己所要的,拒絕對方後,對方可能會有失望、挫折等負面情緒的產生,以往我面對這樣的情緒,會感到很痛苦,但接受對方的期待,我也會不開心。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2025/01/15
在人生當中,我們經常要面對他人的期待,但有些期待並不是自己所要的,拒絕對方後,對方可能會有失望、挫折等負面情緒的產生,以往我面對這樣的情緒,會感到很痛苦,但接受對方的期待,我也會不開心。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天廣場的遊戲時間,孩子們有的打籃球、有的騎車,更多的他們, 是在嘗試騎兩輪腳踏車,歪來歪去、左晃右抖的龍頭, 看起來好像有可能要隨時停下車,但卻又順利的繼續騎下去; 孩子們不輕言放棄而不斷嘗試的毅力與韌性, 讓看著他們玩耍的老師們感受到即將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大班的影子! 忽然有孩子說:
Thumbnail
這天廣場的遊戲時間,孩子們有的打籃球、有的騎車,更多的他們, 是在嘗試騎兩輪腳踏車,歪來歪去、左晃右抖的龍頭, 看起來好像有可能要隨時停下車,但卻又順利的繼續騎下去; 孩子們不輕言放棄而不斷嘗試的毅力與韌性, 讓看著他們玩耍的老師們感受到即將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大班的影子! 忽然有孩子說:
Thumbnail
這一張簡單的照片,背後是好多好多的努力。 照片中的紅衣男孩是我的大兒子,從去年11月開始讀中文學校時,發生許多精彩事蹟。
Thumbnail
這一張簡單的照片,背後是好多好多的努力。 照片中的紅衣男孩是我的大兒子,從去年11月開始讀中文學校時,發生許多精彩事蹟。
Thumbnail
新學季第一堂數學課,我在Tony老師和孩子的對話中看見他如何走進孩子們的心
Thumbnail
新學季第一堂數學課,我在Tony老師和孩子的對話中看見他如何走進孩子們的心
Thumbnail
涼爽的午後, 我和好友在校園的走廊邊聊著大兒的升學去向。 「哎呀!那是她的小孩呀!不見得適合你兒子。聽聽就好~」 「就像我不喜歡一些育兒書,特別是那種憑藉著自己養育孩子的經驗,就產出一堆理論的⋯」 「就是個人的經驗談嘛!又不見得適用在每個孩子!有些看了覺得浪費時間,還製造恐慌
Thumbnail
涼爽的午後, 我和好友在校園的走廊邊聊著大兒的升學去向。 「哎呀!那是她的小孩呀!不見得適合你兒子。聽聽就好~」 「就像我不喜歡一些育兒書,特別是那種憑藉著自己養育孩子的經驗,就產出一堆理論的⋯」 「就是個人的經驗談嘛!又不見得適用在每個孩子!有些看了覺得浪費時間,還製造恐慌
Thumbnail
有道理,突破盲腸... (摘錄) 每個家長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起把起跑線搬到終點去。 #孩子我聽你說_呂秋遠
Thumbnail
有道理,突破盲腸... (摘錄) 每個家長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起把起跑線搬到終點去。 #孩子我聽你說_呂秋遠
Thumbnail
這是一本我會存放在書櫃中,時常拿起翻閱,時刻提醒自己的一本書。 書中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一個孩子在班上不活躍、考試也都是最後一名,某天老師發現這個孩子非常會盪鞦韆,老師就為了他舉辦一場盪鞦韆比賽。不出所料,這個孩子拿下了盪鞦韆冠軍。神奇的是在這個事件以後,他的學業成績開始好轉,
Thumbnail
這是一本我會存放在書櫃中,時常拿起翻閱,時刻提醒自己的一本書。 書中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一個孩子在班上不活躍、考試也都是最後一名,某天老師發現這個孩子非常會盪鞦韆,老師就為了他舉辦一場盪鞦韆比賽。不出所料,這個孩子拿下了盪鞦韆冠軍。神奇的是在這個事件以後,他的學業成績開始好轉,
Thumbnail
應某一個機構,今年寒假舉辦了一場在週間的讀書會,算是密集班。有點擔心,孩子的書會讀不完。而且,這樣的日治時期、光復初期,對於12、13歲的孩子還是有點遙遠啊。 . 但看到孩子的讀後心得時,大感意外,得到了很大的回饋。來看孩子的讀後心得吧。(摘要節錄) . 1 看完這本書,我了解到了當初不只
Thumbnail
應某一個機構,今年寒假舉辦了一場在週間的讀書會,算是密集班。有點擔心,孩子的書會讀不完。而且,這樣的日治時期、光復初期,對於12、13歲的孩子還是有點遙遠啊。 . 但看到孩子的讀後心得時,大感意外,得到了很大的回饋。來看孩子的讀後心得吧。(摘要節錄) . 1 看完這本書,我了解到了當初不只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