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2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賊藝識 台東 展覽】臺東美術館:海島、海民,魚刺客海島系列

raw-image


展覽主題

在島嶼南方有一群關心海洋,並以此作為主題的藝術團體,名為 #魚刺客 。取這名字便能想像,成員們勢必身懷絕技,且具有批判性,才能成為刺客,戳破隱藏在藍色海洋表面下的泡沫。

作為以喚起海洋意識為策展行動的藝術團體,他們透過實地田野而獲得的身體經驗,經過思辨後創作,具有情感且兼具想像力的作品。

不只著重在島嶼南方的海洋,他們更企圖連結龜山島、綠島、蘭嶼、巴丹島(龜蘭巴火),期盼藉由創作找回失去的海洋記憶,重新連結環太平洋島鏈的聯繫。

這次他們與2019年來台駐村的巴丹島藝術家進行聯展,魚刺客的意圖相當明顯。從廣闊海洋中的島嶼看回台灣本島,海洋本不應該邊緣,只是陸地創造了霸權。從島嶼回望,或許能在地緣政治下,以海洋美學重新攫取眾人的目光與意識。


作品筆記

島嶼聯想

這次展覽由「島嶼聯想」、「生態守望」、「沉默身影」、「夢回部落」四個子題,串連,展現台東故事的多元面向。

一推開美術館的簾幕,迎面所見是被吊掛的畫作,衝擊感還真不小。不管從哪一面看過來,無論後面是王國仁老師的 #植覺、陳彥名老師的 # 都為這次展場的貴賓,來自菲律賓巴丹島藝術家:Xavier Abelador、Mytz Abelador、Joana Jose Schnurr  


三位藝術家的風格和筆觸不太相同,卻同樣的充滿了奇想,以及在台東駐村期間的人文觀察。我相當喜歡 Xavier Abelador 將巴丹島上的柱狀石繪成夢裡才會出現的人物。

不知道是來自未來,還是依循傳統,或許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抉擇,而是平衡兩者。而後頭的漁船,連結了臺東、蘭嶼以及南島,宏觀了這場展覽的尺度。


這次人稱「阿殘」的王國仁老師,出了七件作品,都是 #植覺系列,從中也可以看到植覺系列前期與後期的差異及演變。以壓克力顏料與油性筆創作,早期的植覺,小草是焦點,透過聚集。而有不同得呈現方式,有如花兒盛開。

後期的植覺,則有過往街頭噴漆塗鴉的驚人想像力。在展出的四幅畫中,小草雖然不是主角,甚至需要努力去尋找。就像暗示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像小草一樣的韌性,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植覺36-39色彩飽滿,想像力也極為極為豐富。透過直覺創作,運用了不少元素:山脈、太陽、眼睛、星星、飛碟,仍有原住民的意象,包括手紋、船等,這四幅畫更貼合了台東場大環境。


在植覺14、15、15斜對角,也有八式直幅畫布壓克力作品,是由同為高雄人的陳彥名老師所創作。置放在斜對角,有陸地與海洋對稱之感,而帶出了兩種不同的視角,作品稱為 #島嶼飄移 。

彥名老師作品的發想相當浪漫,從「一個人就是一座島,每顆島嶼都是一顆惑星」的角度出發。即使島嶼飄移的畫布分裂成八幅作品,卻可以從中看到流動的線條互相牽引著,島嶼間既分離卻又依存。如人之於環境,每座島嶼之於世界,我們從不是不孤獨存在的。

旁邊還有彥名老師早期的作品 #海洋的石器時代,這件也是挺衝擊性的作品。隕石、狂浪,幾塊方形石頭,雖然說平面的視覺藝術,但透過生動的筆繪,卻能從中聽的海浪的衝擊聲,相當有臨場感。


生態守望

接著進入生態守望的單元,順著看展覽會先遇到 #周耀東 老師的四件油彩作品。因為東美館展間是很簡單的方形,剛好作品放於植覺36-39正對面,似乎也同樣回應了陸地和海洋兩種觀點的遙望。

耀東老師是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以本土超現實繪畫為題材,這結合了他對海洋文化的關懷,便顯現在這四件作品中。將魚擬人化,甚至童話化。用色彩斑斕的黑色童話,使觀者能將他們視為人看待,能更共情於他們的處境,而關心濫捕、生態浩劫等議題。(相當適合介紹給小朋友的作品啊)



另外一件有著生態關懷的作品 #,海底的山怎麼了是來自豐濱鄉港口部落的藝術家 #伊祐・噶照(Iyo Kacaw)。我相當喜歡這幅結合錄像、木雕以及漁網的作品。即使此為伊祐・噶照2017年的作品,現在看起來仍具批判性。

老師擅長以碎形或切剖的木條,重複連接和堆疊的線性語彙來形塑造型,不斷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此作品的創作手法,是將漂流木梟切成木條,重複連結和堆疊而形塑出海洋流動的樣貌,讓群山與海的共生物表達出海洋流動之感。

而網子是當代港口的捕撈的方式,卻是在部落被禁止使用魚槍後,才出現的大規模捕撈方式。無法順利收網的網子,就此沈入海底,也同時埋葬海底環境,值得思考。魚槍似乎可以對應一旁 周耀東老師的 #決戰。




走到另外一個展間,一開始還說生態守望的主題。由擅長油畫、版畫和裝置藝術的林純用老師創作的五件作品,題材相當廣泛。

上頭那件木雕作品,是一則悲慘故事,可以請志工阿姨說給你們聽,也猜猜看這裡面是什麼動物遇到了生態浩劫。一旁還有老師以 #未來考古學 手法,搜集海廢創作的作品。

接著會碰到一幅描述白色恐怖綠島時期的木雕作品,文字和圖畫的直接明瞭,鏗鏘有力,惡狠狠地告訴你那時代的故事。


由攝影師 #盧煜瑞 的作品開啟了 #沈默身影 的主題,牆上的攝影作品,從2001-2023,跨距二十年之久。

#台東抒情 的作品集相當生活化,透過這些日常的紀錄,讓觀者能慢慢進入攝影師的觀點;進而閱讀 #水路 #漁場 的觀點。而台東抒情的創作手法,有種看不連續紀錄片的感覺,既真實但確實是創作,就像沈默身影永遠擺盪在真實人間與不被看到的陰影中。


最後是 #夢迴部落 展間,由出生於屏東縣瑪家鄉舊好茶部落的魯凱族藝術家Eleng Luluan(安聖惠)所創作的作品組合。

長椅形式的作品名為 #藏在身體裡的密碼,粉紅色的座椅則為 #您你妳還好嗎。牆上兩件纖維作品,屬於比較近期的作品。右邊為 #我是誰 ,左邊為 #夢遊。

———————————————————-

海島.海民–魚刺客海島系列 –台東故事

展期:2024年 3/9(六)-4/21(日)

地點:臺東美術館

展出藝術家:王國仁、林純用、陳彥名、何佳真、周耀東、盧昱瑞、安聖惠(Eleng Luluan)、伊祐・噶照(Iyo Kacaw)、菲律賓巴丹島藝術家:Xavier Abelador、Mytz Abelador、Joana Jose Schnurr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地方 賊The thief of place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