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感知和理解這個世界,然後得出正確的認知與想法,這件看似簡單的事,在投資時卻是非常地不容易。
因為和金錢有關,我們不僅會受到外在商業行銷的影響(第一章),也會受制於各種誤判心理,導致我們在認知一件事情時會產生偏誤(第三章),進而產生錯誤的想法,做出錯誤的行為。一如下方在第三章開頭就出現的表格:
投資人的認知與想法,比什麼都重要。擁有正確的認知,加上良好的情緒控管,不管選擇什麼樣的投資方法,都能獲得可預期的結果。
正確的認知 → 良好的情緒控管 → 各種選擇的行為 →可預期的結果
你可以簡單地利用以下圖表,來檢視自己是否已知曉在投資時可能產生的認知偏誤(3-1)?以及是否對投資已有正確的理解(3-2、3-4)?有無受到商業行銷,例如網紅、達人或股市老師的錯誤影響(第一章)?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周遭的人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大多數的散戶投資人,並不是因為徹底明白某檔股票或ETF能帶來獲利,所以抱持著充份的信心去投資。常見的投資理由反倒是:「我朋友說」某一支股票會漲…因為…某種原因,而且這個原因乍聽起來都很有道理。比如說:「因為半導體很重要」,任何電子產品都需要晶片,所以某某半導體公司肯定會漲。但事實上,有許多半導體公司常常賠錢,不管是以前虧大錢的記憶體(DRAM)產業,甚至是現在的大型半導體公司,如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台灣的力積電,都不見得會穩定獲利,更別說不少小型的半導體公司,更是長年虧損。
人們對於不了解的東西,是沒有決策能力的,但只要有「我朋友說」這個理由支持,許多散戶便有了冒險的勇氣。通常在自己私有的朋友圈,或是社交媒體的同溫層(例如不斷倡導投資理財很重要的社團),也就是自己所屬的同儕團體中,只要有某個人在股市裡賺了一丁點錢,馬上就會成為其它人學習或請教的對象,即便這個賺到錢的人,對於股市投資的理解非常有限。
同儕團體、同儕的影響力,在人們各種不同階段的社會化過程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國心理學家茱蒂.哈里斯(Judith Harris),在其著作《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中,提出了所謂的「同儕社會化理論((group socialization theory)」,強調同儕對於小孩的影響力,時常大於父母的教養。白話一點來說,就是朋友對於一個人在成長與學習過程中的影響,比他的父母來得大。相信許多當過父母的,都非常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