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實體收納也可以用不同思考維度嗎?提升整理力的小技巧

很久沒有跟大家談論「實體收納」的話題了,那麼今天就來聊聊跟我們日常實體收納有關的「整理力」的幾個重點和小技巧吧!

「整理」的誤區

唉呀!我覺得我好需要人家教我怎麼整理喔!

我好不會整理物品喔!

在從事到府整理的過程,還蠻常聽到以上的說詞,當一般人初次找上整理師接洽的時候,有時候會感覺怪怪的,被問很多家庭成員的細節,也許有人會想:「只是一次到府整理,幹嘛問那麼多?

了解家庭成員背景,不是狗仔隊在做身家調查

每次我都會開宗明義地說明,我問這些細節不是在身家調查,是為了讓服務更順利,所需要獲得的一些必要資訊,總結來說有幾個重點:

  1. 了解同住成員間相處的模式,有些問題不是單次整理就可以解決的,要用別種方式。有時候囤積物品並不是單方面的「囤積」,有可能來自於心理的更深處層面,也許聊一聊,自然而然就可以改善現況,也避免我們做白工。
  2. 確認好物品的主人,避免收錯物品。了解家人的職業或是生活習慣,有助於判斷物品的主人,有時候連委託人自己都忘記物品是誰的,知道一些資訊,我們通常也可以協助推測,避免「收錯」別人的物品。
  3. 依照成員的習慣和動線,延續整理後的成果。只依照整理師的邏輯進行收納,如果未能考慮對方的習慣和動線,整理的效果會難以維持,也許收工時未能達到「整理師」的期望,但只要能夠讓對方維持良好正確的整理收納習慣,會比「過度整理但無法延續」這樣的結果更好。

家庭成員的背景中,我特別注意年齡層

在了解一些資訊過程中,我特別注意同住成員的年齡,原因很簡單:

我們的整理能力,會隨著年齡層不同而有所變化!

以下我僅用一張圖,來解釋為什麼我們的整理能力會跟年齡有很密切的關係。

年齡與整理力的關係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曲線圖,X 軸代表年齡大小,Y 軸則是我把整理力做出的分級區分,我把年齡層分為四個階段,把整理能力也分為四個維度階段,這四個維度也是我之前提出過的四個思考維度,從第一維度到第四維度依序為:

  1. 起步階段:把所有的物品視為一個一個的單體物件的一維思考階段。
  2. 整理階段:這裡的重點是把物品做出分類跟排列的二維思考階段。
  3. 收納階段:開始把物品歸納建檔的三維思考階段。
  4. 斷捨離階段:這裡出現較為抽象的時間線,也需要去感受時間距離感的四維思考階段。

接下來講到四個年齡層階段,分別對應的整理能力:

學齡前

在這個階段,我們的大腦尚未發育完成,所以我們透過感知能力,漸漸可以識別出一個又一個個別的物體,接著我們會更進一步拆解玩具或是組合積木,就是開始從一維轉換為二維思考的關鍵點。

我們可以讓幼童在這個階段,開始訓練二維的分類能力,可能是顏色、可能是形狀。在學齡前如果沒有具備二維分辨的能力,要特別注意一下,當然,有的理解能力比較好的可以繼續往「把東西收好」的方向前進,但我認為收好還稱不上三維思考,因為只是單純收起來比較像是分類而已,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非常棒了!

求學時期

來到求學時期,開始更大量的學習,所獲取的知識量也更多,這時候我們不能再像收玩具一樣全部收進去又全部倒出來玩,需要開始培養三維思考的能力,舉例來說,可以用風琴夾,將各科目的作業和考卷分門別類,或者是依照不同書包,將學校或是才藝班的物品分類。

尤其在後期的知識收納也尤為重要,不同的筆記、不同的講義要能夠吸收並利用,這對於求學時期的學習力也有很大的幫助,孩子再也不會在衣櫃中找不到制服、在書櫃中找不到課本。

有些比較厲害的人,會開始產生第四維度的能力,也就是「時間觀念」,也意味著自己知道「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有這項能力,也代表生產力大幅提昇,對於日後踏入職場有很大的幫助。

成年階段

這裡是我們人生中的黃金歲月,也會經歷不同身分的改變(結婚、生子、換工作),經歷職場中的洗禮,除了思維更為成熟,也應該要具備完整的四種維度的能力。如果讀到這裡發現自己有缺什麼能力就應該「有意識地」去設法補足。

不過有點遺憾,我們現在接收的資訊太多,思考的太少就更不要說產出了,長時間接收單向資訊,反而容易讓我們的第三維度甚至第二維度的能力消退。

延伸閱讀:資訊斷捨離,跟物品斷捨離一樣重要

我們要把握這些黃金歲月,因為接下來的發展會像圖中顯示的一樣,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各項整理能力到頂峰後,會漸漸退化,而跟老年時期的分水嶺就是「退休」了。

老年階段

當我們的大腦逐漸退化,相關整理力也會跟著退化,所以這個時期,也是「最難斷捨離的時期」,這個時候大家應該能理解,為什麼家中有長輩,都會有冰箱爆滿的情境了吧!這個就是四維、三維思考能力弱化的結果。

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比較好?我會建議家中有長輩的人,自己多體諒老人家吧!要嘛就是視而不見,要嘛就是自己偷偷清掉,千萬不要指望跟著長輩一起清理一起斷捨離,搞不好到最後還會吵架。

講到斷捨離,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很多次,我們也知道要斷捨離,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到我們?我認為就是「加入第四維度思考」,也就是時間的維度。

整理收納時,加入四維思考,可以幫助斷捨離

要直接對物品斷捨離,說真的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因為人跟物品的連結不是那麼的具體,所以我自己在幫客戶進行斷捨離的時候,會讓對方回答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有加入了第四維度的條件進去:

  1. 這個物品是什麼用途?
  2. 上一次用它是什麼時候?
  3. 下一次用它是什麼時候?

如果有兩題回答不出來,那麼就可以「考慮」捨棄,如果三題都回答不出來,那我會建議「放心」捨棄,透過量化的問答,可以更有效地,協助我們進行斷捨離。

時間維度的其他應用:三分法

另一種時間維度的應用,稱為三分法,也就是在整理的時候,順便把物品做出區分,總共分為三大類:

  1. 我現在就在使用中(近六個月)
  2. 我已經半年都沒用到
  3. 收藏 / 紀念品

第一項跟第三項比較簡單可以暫不處理,如果還在使用中就繼續用,如果是紀念品,不是用與不用的議題,那就封存起來。我們要進行取捨的是第二項,也就是半年至一年間,都沒有用到的物品。

如果覺得第二項的物品使用期限為半年太急促,未來「有機會」再用的到,建議可以先統一收在暫存箱,再保留半年(或是自己設定期限,用手機行事曆設定提醒),如果半年後都還是沒有用到(已經累積一年的時間了),那麼就大膽處理吧!

不只實體收納可以用時間維度,數位收納也行!

在《認識你的收納人格》一書中,有提過四種收納人格,在我看來,蝴蝶人跟蜜蜂人適合第二維度的收納方式,也就是把物品放在眼睛所及之處,而瓢蟲人跟蟋蟀人則更適合用第三維度的抽屜來收納物品。

如果從數位收納的角度,可以加入第四維度的時間感知概念嗎?

相簿可以用時間命名、日記也會用到時間戳記,就連臉書都會自動把過去貼文翻出來進行回顧,更不用說有期限的食物或藥品,更應該用時間的概念去分類,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

難道時間戳記,就只有用來回憶的作用嗎?

時間戳記不只是 Highlight

我認為時間戳記不僅僅只是記錄高光時間,更重要的是代表每個階段承載的個體記憶,我們從小到大,生理性徵上的改變、心理上的成長變化,就算做同一件事,每個時期的反饋也都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小時候聽過的歌和看過的電影、書籍,長大之後再次回顧,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我們可以試著跟過往的經驗作比較,有幾個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

  1. 過去我的體悟沒有現在的我來的多…(當時好天真,喔!原來我成長了阿!)
  2. 現在我的體悟已經偏離了當初的我…(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3. 無論過去和現在的我,體悟都沒有變化…(有沒有什麼原因呢?)

有剪輯過音樂或影片的人都知道,我們會置入戳記,方便在時間軌中,快速找到我們要到達的片段,但我們在人生的復盤中,除了找到過去的人生片段,還要多做一個步驟,對現在做出改變,人生的時間軸(過去跟未來)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只能把握好當下的時間戳記。

回到實體收納,一般的作法,會是把相同類型的物品整理成同一類,再重新上架,或是另一種以用途作為分類方法,把一連串動作會用的的物品擺在一起。但這些被歸類在一起的物品,看不出時間的差異性,如果有把時間的分類條件適時加入,就可以把不同階段的人生整理清楚,也把單純物品的整理收納,提升到梳理人生的另一個層次。




📅 【東部地區】到府整理預約

📅 1:1 線上諮詢預約

📧 訂閱電子報,獲取更多有關 #數位收納 的內容:

🌐 不哲不扣的高效人生|部落格

🔔 YouTube 頻道

📌 方格子我的沙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每個人的大腦對於收納認知和結構都有所不同,如何把抽象的內容在大腦中進行整理收納,在這個專題會深入探討。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