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儀式感》

高瑞灃為四川成都人,中共黨員,並同時身兼暢銷書作家、主持人、獨立設計師、豆瓣網紅人、電影雜誌《影迷》、《星月 move》主編。2012 年至今,已出版《5cm 微藍》、《建黨偉業》、《愛你,是最燦爛的遺忘》、《世界上總有那麼一個人在愛你》、《原諒我,來不及愛你》、《你的善良,請小心輕放》、《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等多部作品。
《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2024)

《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2024)

法國經典文學《小王子》中,小王子與狐狸相遇的時候,狐狸一語道出儀式之於生活的重要性:

「什麼是儀式?」小王子問。
儀式,就是確定一個與其他日子不同的日子,一個與其他時辰不同的時辰。」狐狸說。

時間的每分每秒以客觀的角度來看,是沒有任何差別的。時間的意義,是存在於時間以外的事物,像是流動的溪河、向陽生長的植物、抑或是相愛相爭的動物,是這些自然萬物的運行儀式,賦予了時間盎然的生意,才讓每分每秒有了獨特的意義。

生活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沒有賦予它意義,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只會是用來表示 24 小時的度量單位而已。這本書提醒著我們生活儀式的重要性,學習創造儀式,點綴某些特別的時刻與日子,為生活標上一個個無可替代、屬於我們獨特的生命記號。

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

創造儀式

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就對「儀式」下了一段具體的釋義:

儀式,就是透過一些耗時耗力、可有可無的動作,來表達你認為非常重要的意願或訴求,或是透過特定的形式來體現某件事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賦予某個時刻特殊的含義,以示你對此刻的重視。

儀式必須藉由行動實現,但是真正重要的其實是行爲之外的意義:

另外,儀式的目的往往會超過其行為本身。比如,你買了一本漂亮的筆記本,在上面寫下第一行字,更多的是無形的標誌性意義 — 它是這個筆記本所有故事的開始。

心情愉悅時買一束花、上餐廳用餐時精心打扮、上班日提早出門散步去搭車、睡前點盞香氛蠟燭等等,都是在生活中展現儀式感的方式。或許可能有人會覺得好像是在沒事找事做,確實是如此 — 如果我們不願意多做一些事情,來表示對某些時刻的珍視、記錄某些時刻的特別,一味地奉行輕鬆少事的原則生活著,日子就會像是沒有波瀾的心跳,度年如一日,讓人質疑自己是否真的活過。

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了那麼多時間,它才變得那麼重要。
— 《小王子》

階段性的儀式

人生階段的過渡,通常都會伴隨著儀式,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只是被動地跟隨著社會文化的成俗規定,而沒有意識到。

像是學校的畢業典禮,學生時光幾乎佔據了人生的四分之一,多年後回想起來,穿上學士服,跨過青年邊界長大成人,底片的一霎永恆,總是最令人深刻;或是步入婚姻成家時的喜宴,進行各式各樣的禮俗,邀請親友們一同見證,在邁向人生下一階段之際,賦予這一個特別的時刻承諾與責任的意義。

隨著社會代際交替,這些傳承下來的禮俗的精神初衷逐漸淡化,現代的人可能會認為這些禮俗既麻煩又費神。從理性的角度來看,這些儀式不可否認地需要花費許多金錢與心力去準備,省下來能讓生活過得更寬裕且輕鬆;但是也是因為這些付出去的資源與努力,才能為這些特別的人生時刻,賦予無可替代的意義,成為生命活過的證明。

省去儀式,同時也省去了某一部分的生命,雖然許多繁文縟節已經不合時宜,但是或許我們可以思考的是,如何以符合新型態社會的方式,刻下那些我們必須珍視的重要時刻。

家庭的儀式

《創新的兩難》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曾說過一段話:

作為父母,我們都會有同樣的擔心 — 孩子總有一天需要面對各種艱難的抉擇,而我們不在身邊,能做的只是希望過去的教育足以讓他們獨自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最好的培養孩子們價值取向的工具,就是我們所營造的家庭文化。

媒體社會調查中心曾做過調查,74.3% 的人感覺儀式感越來越淡漠,其中原因包含社會節奏變快、缺乏儀式教育、儀式過於死板等等。像是慶祝新年,長輩們的過去會進行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祭灶神、圍爐談天等等各式的活動,現在則是都閉門在家,將注意力都交給了手機和電視,年味也因此越來越稀薄。

家庭生活若缺乏了儀式感,許多本應共襄盛舉的節日,變得可有可無。不只是大人,小孩與家庭的羈絆也會逐漸鬆脫。在充滿儀式感的家庭長大的小孩,更容易培養出幸福感,一個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禮物、擁抱、情感表達,心裡溫暖的感受卻會擴散在小孩的一生之中。

或許光是要賺錢養家就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試著提醒自己放慢一些腳步,刻意創造專屬於家庭的儀式感,用心經營某些節日和紀念日,讓「家」成為這個冰冷世界中,無法被熄滅的溫暖火光。

有人說,無論孩子將來遇到怎樣的風風雨雨,只要他能找到回家的路,就始終是幸褔的。那些能指引他們回家的,就是這些看似瑣碎卻刻骨銘心的家庭小傳統。

這本書雖然分為五部分以及許多小篇,但是大多都是在強調同一個概念 — 即儀式對於生活的重要性,閱讀體驗上多少有些在原地兜圈的重複感;但是這本書確實達成了提醒的目的,為讀者開啟了一個重新審視生活的機會,為可能已經淤塞成一潭死水的生活,注入清澈清新的活水。

適度的儀式或許能為生活添加色彩,但是過於講究的儀式是不是可能反過來箝制我們?這是讀完這本書後,值得去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新生代漸漸漠視祖先傳承下來的節慶習俗,身為後代子孫的人們,心理上已經遠離了當初建立儀式的時空背景,與初衷不再有共鳴連結,保存下來的只有一道道不知所以的步驟流程。

延伸閱讀

  • 《小王子》(1943)by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 因為《儀式感》而以儀式的角度重新去感受這部經典,不得不說《小王子》絕對是一本儀式感的啟蒙作品。
  • 《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2021)by 柯采岑
    • 用心觀察、感受生活周遭的一切,就是生活中最好的儀式,這部作品能啟發我們用全新的角度來重新體會我們的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