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陪你讀書 34|我的卡片盒筆記實踐



✨導讀:

在先前介紹 Sönke Ahrens 《卡片盒筆記》時,有說到我會分享目前的筆記方式。

來嘗試解決兩個作筆記最常見的問題,筆記無法使用或活用,不易翻閱搜尋輸入後無法有效產出,也無法實踐於生活中



✨ 筆記心法


1.作筆記要有目的性

在我 2022 年寫作初期,閱讀的時不會預設這些句子或文獻要在哪裡使用,看到不錯的就抄錄下來,我也曾經使用多本筆記本將他們分門別類整理,但實際上使用次數少的可憐。


2.「12道最愛的難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提出「12道最愛的難題」法(Twelve Favorite Problems),每當有什麼科學進展時就拿出這些題目測試,這些科學進展否有助益解決目前關注的難題。

此外分神是生活的常態,我們也可以先將關注的問題列出,藉由有意識的發散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找尋相關知識。


3.少即是多

去除不必要的元素,將注意力集中。閱讀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時不需要將它完整抄錄,而是擷取三大項,也不要超過 7 個重點。事實是,超出三個後便容易被人腦識別為多,無法清楚記錄。


4.建立連結

筆記與筆記之間只是「組塊」,要拼裝成工具後我們才能使用。盡可能不要讓知識點獨立存在,而是與其他知識間建立連結



✨ 三種筆記


1.靈感筆記(Fleet Note)

抓住腦袋冒出的靈感,我自己習慣用 Apple 有的時候編寫文章排列也會用手邊紙筆,我知道科技很發達手寫很費時,但把文字寫下來的過程雖有助於我釐清順序,因此我依然很依賴紙本筆記。



2.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

作為從他人處得到資訊紀錄,標明作者與出處。我自己從 2023 年起開始將已閱讀書籍整理成閱讀心得發表,這邊我一次使用了三個平台,各別是Threads、喵喵書評和博客來。

為什麼不僅在一個平台,是由於我發現不同平台上的用戶附著性強,且為了避免日後不好轉移,乾脆狡兔三窟。



3.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

將靈感與文獻對照產生新關聯,並永久保存下來。這個對應過來算是我的每週推薦一篇好書/文思泉湧的閱讀心得。

我自己現在更常在 Vocus 上面寫而不是在 Dcard ,避免文章寫完或修訂後就直接發出,同時也有自動儲存的功能,對寫文章相當友善,雖然點閱不太友善就是了,使用者不多。



✨總結


如果有在關注我的文章,會發現我自己其實也沒有完全遵守三大項7 個重點這項原則,但大多時候是吻合,在執行守則這點我還是保有些許彈性,而非一昧照規則走,畢竟這是我自己的筆記,以我合用為主。


另外撰寫每篇書評時,我不會直接寫心得。

而是先用「提要」說明這本書在說什麼,再寫心得。

我知道現在的線上書城都會提供摘要,但一來不夠精簡,二來是必須要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改寫過才會有記憶,因此我習慣自己寫一版。

寫時我會問三個問題「這是什麼樣的思維」(What)、「為什麼會存在這樣思維」(Why)以及「該如何運用這種思維」(How),來完成「心得」。



因此文獻筆記已經經過我的初次消化,當我決定將這本書選為推薦書時,則表示這個知識點是我看中,並重新以心智圖複習消化成為永久筆記,另外每篇文章下面至少會有兩篇與此相關的文章連結來串連起知識點。

在與靈感筆記與我關注思考的問題結合後,這就是一篇文章初稿,會被我丟入專欄,等待反覆潤色後發表。

事實上,在閱讀《卡片盒筆記》前我的草稿檔/靈感筆記中就有《我的寫作三部曲》這個文件夾,在碰到書籍靈感後自然而然的這篇文章就完成了,以上就是我目前轉寫文章的流程。


喜歡這樣的專題介紹,還請關注與紅心支持,當然如果想要看更多我現在在看什麼書,歡迎追蹤 IG 掌握即時動態。


✨衍生閱讀:


1.關於知識網建立 →
陪你讀書|學習的因果律——《深度學習的技術》

2.關於卡片盒筆記 →
陪你讀書|降低寫作阻力——《卡片盒筆記》

3.累積並串聯知識→
採購人生|今天你「輸出」了嗎?撰寫專業文章的好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哈斯的煉金工房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