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就是這樣的教養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抄上一封的,完全不看清楚就交功課,垃圾。本身我是循循善誘以愛與溫馨包容教導他,但最近我以缺乏耐性,我只想𨳒佢。

你訓他,他是那種表示錯,會改善會反省的人,所以你罵他是也罵不下去。但同樣的錯幾天後還是會再出現,血都嘔幾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哈!你是不是有看到昨天英國有一個新聞說一個日本裔的大學教授(女性)不久之前就覺得她在大學的上司是歧視非白人女性,然後某天她的老闆說什麼“我喜歡吃壽司”,然後這個教授就把她的老闆告上法庭,說他歧視!! 這個世界啊。。。吃飯也歧視,吃麵包也歧視,吃肉又歧視。。。頂。。。除了仆街之外我也無言了。 雖然
    表面上是要多元,但其實是在推翻既有的硬推另一套思想,不接受就是你不對做得不對。 另外是binary 和vegan的issue,我完全接受gay /transgender/trans完再homoseual /食什麼/不食什麼,完全沒問題,你的生命你的選擇,但我極度討厭一班一定一定一定要他人認同的人,
    最近何伯和新何太的新聞鬧得有聲有色,說真的如果我老豆是何伯,我也許不會動他的錢,就算我有多討厭那個大陸女人,我也只能唉一聲就算,如果那個聯名戶口我也有份存錢當然不一樣,但是如果那400萬全是我老豆的,那麼我應該就會讓他被騙下去,有什麼辦法呢?那些錢又不是我的,如果我老豆雷勸不聽,我還可以怎麼樣?
    我們都覺得異常煩惱。。。也許母親節是我們過去29年唯一一樣沒有變過的心情。。。 我阿媽也是一樣,很像從來不會替人開心。 上星期我們大陸也有一個十幾年沒見的親戚來見我阿媽,吃飯的時候我阿媽也是對茶樓很不滿,我不知道她當時有沒有黑面,但是我知道她的心,就是沒有很開心。。。那個親戚十幾年沒有跟我老母聯
    是我最不喜歡的節日,話說我老母真係唔係好人,佢個契仔結婚,人地喺半島淨係請兩家屋企人食飯,佢其實唔係屋企人,但新奶奶*即是佢老死)都請佢走。佢去到梗係屬於最唔親嗰啲人,於是就被安排同陌生人坐。咁佢就發新奶奶脾氣,話人安排得差,又要人哋去半島門口接佢上去,之後又話唔好食唔夠飽。 呢啲咩人嚟嘅? 仲
    哈!你是不是有看到昨天英國有一個新聞說一個日本裔的大學教授(女性)不久之前就覺得她在大學的上司是歧視非白人女性,然後某天她的老闆說什麼“我喜歡吃壽司”,然後這個教授就把她的老闆告上法庭,說他歧視!! 這個世界啊。。。吃飯也歧視,吃麵包也歧視,吃肉又歧視。。。頂。。。除了仆街之外我也無言了。 雖然
    表面上是要多元,但其實是在推翻既有的硬推另一套思想,不接受就是你不對做得不對。 另外是binary 和vegan的issue,我完全接受gay /transgender/trans完再homoseual /食什麼/不食什麼,完全沒問題,你的生命你的選擇,但我極度討厭一班一定一定一定要他人認同的人,
    最近何伯和新何太的新聞鬧得有聲有色,說真的如果我老豆是何伯,我也許不會動他的錢,就算我有多討厭那個大陸女人,我也只能唉一聲就算,如果那個聯名戶口我也有份存錢當然不一樣,但是如果那400萬全是我老豆的,那麼我應該就會讓他被騙下去,有什麼辦法呢?那些錢又不是我的,如果我老豆雷勸不聽,我還可以怎麼樣?
    我們都覺得異常煩惱。。。也許母親節是我們過去29年唯一一樣沒有變過的心情。。。 我阿媽也是一樣,很像從來不會替人開心。 上星期我們大陸也有一個十幾年沒見的親戚來見我阿媽,吃飯的時候我阿媽也是對茶樓很不滿,我不知道她當時有沒有黑面,但是我知道她的心,就是沒有很開心。。。那個親戚十幾年沒有跟我老母聯
    是我最不喜歡的節日,話說我老母真係唔係好人,佢個契仔結婚,人地喺半島淨係請兩家屋企人食飯,佢其實唔係屋企人,但新奶奶*即是佢老死)都請佢走。佢去到梗係屬於最唔親嗰啲人,於是就被安排同陌生人坐。咁佢就發新奶奶脾氣,話人安排得差,又要人哋去半島門口接佢上去,之後又話唔好食唔夠飽。 呢啲咩人嚟嘅? 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