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改變的本質:創造新經驗


指責自己並不能帶來改變,相反的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為什麼控制不住自己呢?

我們的軀體裡擁有兩個自我,一個是【感性的】自我,一個是【理性的】自我,明白這兩個自我之間的關係,對於理解改變非常重要

心中的【大象】與【騎象人】

正向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使用【大象】與【騎象人】做為比喻來描述兩個自我之間的關係。

  • 情感-大象
  • 理智-騎象人

騎象人騎在大象背上,手裡握著韁繩,好像掌控著大象,但事實上,和大象相比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發生衝突,騎象人想往左,大象想往右,通常都會是大象的勝利。

對於改變而言: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動力。

大象的特質是什麼呢

  1. 力量大,一旦被激發,騎象人(理智)很難控制住。
  2. 牠是受情感驅動的,容易被情緒所驅動,不管這情緒是積極或是相對負面的,牠既能成為改變的阻力,也能成為改變的動力。
  3. 只承認我們切身體驗過的【經驗的好處】,而不承認理智所構成的【期待的好處】

圖片以Copilot繪製


實際【經驗】與想像【期待】的好處不同

期待的好處是抽象的(發生在未來)

EX:我們都知道每天早起會更有精神;不拖延會更有效率、更有成就感,但這都都是想像出來的,或者是聽到別人建議,我們可能並沒有深刻的體驗過這種好處。

期待的好處是被教導的

經驗的好處是具體的(發生在現在或是過去)

EX:我們體驗過睡懶覺時被窩裡的溫暖、玩遊戲時的快樂、大吃特吃的感官刺激,這些都是經驗的好處。

經驗的好處是能夠切身感受到的

沒有經驗過的事物,沒有辦法被真正的落實與執行,因為別人說的再多,對你而言都只是他人的經驗,除非你真的嘗試過。

大象(情感)為什麼會不由自主的轉向經驗?

要理解大象的選擇,我們來看看【行為主義】的知識

人的某些行為也是依據這樣的原理塑造的,一旦我們的某個行為獲得了好處,它就會被保留到經驗裡,哪怕我們沒有意識到,它仍然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行為主義

創始人:史金納(B. F. Skinner)

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在操作性條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方面,史金納的鴿子實驗是操作性條件反射研究的一個著名案例。

實驗設計

  1. 設備:鴿子被放置在一個史金納箱中,箱內有一個圓盤或按鍵,鴿子可以用喙啄。
  2. 獎勵機制:當鴿子啄到圓盤或按鍵時,食物分配器會提供食物作為獎勵。

實驗過程

  1. 訓練階段:鴿子學會啄圓盤來獲得食物。
  2. 行為觀察:研究者觀察和記錄鴿子的行為,特別是啄圓盤的頻率。

主要發現

  1. 強化:食物作為正強化,增加了鴿子啄圓盤的行為頻率。
  2. 行為塑造:通過逐步獎勵接近目標行為的反應,鴿子可以被訓練來執行複雜的行為。

實驗意義

這些實驗展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對行為心理學的發展和行為改變技術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史金納區分了正強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負強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正強化是通過給予愉快的刺激來增加行為的頻率,而負強化是通過移除厭惡的刺激來增加行為的頻率。

簡單來說就是

【正強化】-增加快樂

【負強化】-減少痛苦

改變失敗時,責怪自己是沒有用的,因為我們並不是獨立於環境而存在,所謂的好處、壞處,其實就是我們與環境交換資訊、獲得回饋的過程,正因為有他人的反饋,我們才得以區分什麼樣叫做好與不好。


讓我們回到標題【改變的本質:創造新經驗】

我們會想要改變,最根本的問題是,舊有的經驗已經不能夠滿足你,甚至讓你感到痛苦,因此我們需要實際切身體驗地,去創造新的經驗來替換它,體驗的經驗中,資訊的濃度是非常高的,這跟聽來的、看來的道理完全不一樣,必須要真的去做,這些資訊才真的有可能變成你的,改變也才有可能會真的發生。

這樣看起來,改變好像也沒有這麼困難,只要創造新經驗,並不斷強化它就好了,不過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下一篇來給大家說一下為什麼沒有這麼簡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