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容易劈腿的五種人EP3---HIV風險行為與人格特質的關聯

為什麼停更這麼久呢? 主要是前兩週太忙碌,加上我看到是HIV這種敏感話題有點擔心,不過認真整理完後,覺得就是一篇學術論文,希望大家手下留情。


無意間看到了海苔熊大大在脆(Threads)上的貼文,加上他分享了幾篇有關的論文,因此我覺得用五篇的篇幅來分享論文內容,看看最容易劈腿的五種人是怎麼得到結論的。也來看看你身邊這五種人是不是有易劈腿屬性呢?

本篇是第三篇系列文


容易劈腿的五種人

  1. 性慾強
  2. 缺乏責任感
  3. 喜歡衝動冒險行為
  4. 黑暗三人格:自戀、操控、沒同理心
  5. 常常口是心非


系列文001

Human Mate Poaching: Tactics and Temptations for Infiltrating Existing Mateships

(Schmitt & Buss › 2001)

https://vocus.cc/article/662632d0fd8978000156e631


系列文002

Mate poaching and mating success in humans

(Sunderani , 2013)

https://vocus.cc/article/662a4366fd89780001d42ba9


系列文003

Personality Psychology and Problem Behaviors: HIV Risk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Trobst et al., 2000)


HIV感染(HIV infection)

HIV感染(HIV infection)仍是一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再次強調安全性行為)


除了傳統的健康教育與行為干預之外,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s)在預測和影響HIV風險行為方面的角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根據一項由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IH)所進行的研究,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 FFM)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來理解這一複雜現象。


五因素模型:揭示行為背後的特徵

五因素模型包括

  • 神經質(Neuroticism, N)
  • 外向性(Extraversion, E)
  • 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O)
  • 宜人性(Agreeableness, A)
  •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C)

這些人格特質已被證明與多種行為模式相關,尤其是在HIV風險行為方面。


高神經質(Neuroticism, N)和低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C)

研究顯示,高神經質(容易焦慮、情緒不穩定)和低盡責性(缺乏自律和責任感)的人,更有可能從事高風險的性行為和藥物使用,增加HIV感染的可能性


低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O)

低開放性的人(不願接受新觀念和新經驗)傾向於低估自己的感染風險,甚至在進行不安全性行為時,仍然相信自己不會感染HIV。


外向性(Extraversion, E)和宜人性(Agreeableness, A)

外向性和宜人性與HIV風險行為的關係相對較小,但這些特質仍可能影響個體的社交行為和決策過程,從而間接影響風險行為。例如,外向的人可能更容易參與社交活動,而這些活動可能涉及風險行為。宜人性則與個體的人際關係和合作意願相關,這些也可能影響其行為選擇。


如何降低風險?

針對這些人格特質,傳統的健康干預措施面臨挑戰。

即使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教育,許多人仍然不改變行為,特別是那些低開放性和低盡責性的人群。這提示我們,單純依靠知識傳遞並不足夠,需要更有針對性的策略來改變行為。


針對高神經質的人,可以考慮加入心理支持和情緒管理的內容,幫助他們應對焦慮和壓力。

對於低盡責性的人,干預措施可以更強調目標設置和行為規劃,幫助他們建立更穩定的行為模式。


未來的研究與應用

這項研究強調了個性化干預的重要性。未來的公共衛生政策和計畫可以根據不同人格特質,設計更加精確的干預策略,從而提高預防效果。同時,這也為心理學和公共衛生學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總之,理解人格特質與HIV風險行為的關聯,不僅有助於更有效地預防HIV感染,還能為其他健康風險行為的干預提供寶貴的參考。透過結合心理學的洞見,我們可以開發出更全面和有效的公共衛生策略,造福更多人群。



系列文004

Predicting Domain-Specific Risk Taking With the HEXACO Personality Structure

(Weller & Tikir, 2011)


系列文005

How the Dark Triad traits predict relationship choices

(Jonason et al., 2010)


系列文006

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Narcissism,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

(Paulhus & Williams,2002)




我是凱文馬拉穆,我們下次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這個充滿多元性和開放思想的時代,探索自己情慾成為一場引人入勝的旅程。透過開放的心態和深入的內省,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慾望、偏好和情感。這段旅程不僅有助於提高自我意識,還能促進心靈的成長與發展,讓我們更加自信地迎接愛與情感的各種可能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