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面對沒辦法,「我在這裡」可以是一種自我支持。

今日早晨,我帶著孩子下樓,準備前往學校上課。週二孩子要上直排輪課,為了讓他攜帶方便,我買了拖拉式的直排輪袋給他。然而,因為他年紀還小,即便拖拉式已經相對省力,仍然會經常性的卡住。

好巧不巧的,上學這個時段車子總是特別多。走著,耳邊聽到車子的聲音從左後方傳來,我感到有些害怕緊張,我趕緊要求孩子拉著直排輪往裡面站,不過,回應我著急聲音的是孩子停留在原地的身影。

車子一台兩台過去了,我的疑問並沒有隨著車子離去。孩子卡在那裡的狀態讓我感到不解,也有些緊張後的憤怒。我問孩子:「我剛才請你往裡面靠,你為什麼只是站在那裡?」孩子說:「就沒辦法啊!」聽到這句話的瞬間,我明顯聽到腦袋傳來一陣爆炸聲。不加思索的,我告訴孩子:「什麼叫沒辦法?辦法是人想出來的!」

脫口而出的話語,令我非常熟悉。好幾個畫面一閃而逝,那是我的小時候。小時候,我也經常回答我的爸媽「沒辦法」,而爸爸最經典的回應恰巧是我今日回應孩子的方式。

回憶的出現帶來了空間,原本緊繃的身體變得較為柔軟。一會兒過去,我試探性的問小時候的我:「沒辦法對你來說是什麼呢?」她說:「就是一種不夠好,會被拒絕可怕感受。」聽到這裡,我也知道,面對孩子的沒辦法,我除了擔心孩子遇事無法好好處理外,更害怕的是孩子面對不夠好、會被他人拒絕的困境。

接納同理自己後,有點小愧疚的我,用一個較為和緩的語氣向孩子說:「其實啊!媽媽只是想要告訴你,當你覺得沒辦法的時候,你可以開口,媽媽會在,媽媽會幫你。」

孩子點點頭,揮手道別的他,輕輕說了一聲「媽媽,我愛妳!」


接送孩子到校後,我又繼續和小時候的我聊天。我問她:「妳當時說沒辦法的時候,有什麼想法或感覺嗎?」她回:「就是當下想不到可以的辦法啊!再不然就是覺得很煩、很害怕,不想這麼做啊!」我又問:「妳那時比較需要的回應是什麼?」她回:「如果可以真的聽我說說我的原因,讓我把話說完就好了。再不然,一句我在這裡也可以。」聽到後,我露出了大大的微笑,點點頭對她說:「我在這裡。」


後記

與小時候的自己對話後,我發覺生命中有很多時候,基於當下的各種因素,我們難免都會有沒辦法的時候。然而,那個沒辦法可能就只專屬於當下,不一定會延伸到生命中的各種經驗或各種層面。(現在當媽媽的我有時也會不自覺向下螺旋,以現在過度推論未來。)

而且,當我們說出沒辦法時,有時也不是真的需要他人提供辦法。或許,只是單純地聽見一句「我在這裡」,就會帶來前進的勇氣。

也許,「我在這裡」這句話也可以是自我對話中的一份支持。大家怎麼看呢?


另外,大家都怎麼面對生命中的「沒辦法」?或者,「沒辦法」帶給你們的是什麼樣的感受呢?歡迎底下留言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