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031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raw-image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牛頓的「流數」不久便淡出歷史的舞台,後來的數學工作者選擇了萊布尼茲比較抽象的「函數」。

    公元1673年,萊布尼茲在一篇名為〈觸線或用於函數的逆反方法〉(Methodus tangentium inversa, seu de functionibus) 的手稿中引進了「Funktion」(函數) 一詞。兩者比較,牛頓的流數仍然困囿在幾何的思考方式中,原因大概是他心中有具體的議題要解決。他要解決的是如何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他想像一個幾何點在曲線上流動的一連串位置,因此便用了拉丁詞「fluxion」,即流動之意。雖然萊布尼茲有說過「觸線是曲線的函數」這樣的話,但他的記法,就某些數學工作者而言,比較有普遍性 (相對牛頓的記法來說)。牛頓要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因此他的變元隨時間變動,即瞬間的變動﹔萊布尼茲則考慮變元一般的變動,即覆蓋無窮緊密的值的變動。無窮緊密的值逐次排列為序列,萊布尼茲用「dx」和「dy」表示這些值之間的差數。但在決定用「dx」和「dy」分別表示 的微分之前,在1675年的最後幾個月,萊布尼茲反覆試驗了好幾個符號。他最初試用「ω」表示變元 的微分,後改用「l」,之後改用

    最後在決定用「dx」和「dy」之前,他又試用了

    以表示 的微分。這時,他亦開始使用

    的導數記法。

    萊布尼茲推敲﹕假如 變動到 △x,而 △x 的無窮小變動,我們如何計算 的變動值﹖

    記得 y 的變動來自 x 的變動,所以 y f(x)。

    既然 y f(x),我們有 y△yf(x△x)。當 x 的變動量為 △x△y 就是 f(x) 函數中的變動﹔也就是說 的無窮小變動 △x 導致 的無窮小變動 △y

    有趣的是,萊布尼茲的思考方向出奇地類似牛頓的思考方向,但這時他拐了個彎,轉而思考關於 的無窮小變動和 的無窮小變動兩者間的比率的問題﹕

    假如 0,上述分數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使用我們用過的符號,這個問題可以表達為﹕

    萊布尼茲認為,只要 f(x) 屬於適當的函數,前述等式的右邊可以是有意義的數量。採用我們剛介紹過的萊布尼茲記法,

    等式的右邊就是萊布尼茲記法。因為 yf(x) ,顯然,

    這便是 f(x) 對 的瞬間變動率。比較準確的說法是﹕dy dx 兩個量分別是 的導數和 的導數,而它們的比率表示某導函數,假如有這樣的一個導函數的話。

    牛頓的流數記法則這樣表示﹕

    ,即

    ,現代記法則是

    固然,對函數關係的理解,牛頓和萊布尼茲還是處於摸索階段,但萊布尼茲似乎更自覺地意識到函數的特殊關係,而牛頓的記法則頗為含糊﹔後者從牛頓的流數記法便能見到,前者從比較精致的萊布尼茲記法便看得出來。讀者亦可以參考萊布尼茲與瑞士數學家約翰•貝努利 (Johann Bernoulli) 的通信 (1694-1698)。[Cajori 1909: 262-263; Cajori 1923]

    __________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