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端午吃南部粽?北部粽?有鹹蛋黃的就是好粽|小吉大喜利|吉時行樂

raw-image


那天聚會聊到粽子,朋友 A 居然說:
「最討厭粽子裡的鹹蛋黃了!真搞不懂為什麼粽子要包鹹蛋黃?」


此話一出,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問 A 蛋黃裡的粽子真的有這麼討人厭嗎?

A回答:「對啊!粽子的包餡最奇怪的就是鹹蛋黃了,超不搭的好嗎!不信你問問其他人。」

我順勢問了在場其他朋友,大家居然點頭如搗蒜,說粽子裡的鹹蛋黃最討厭了、每次都會挑掉等等,沒有半個人可以接受粽子裡的鹹蛋黃。


我瞬間覺得好落寞,粽子可是因為鹹蛋黃而存在的呀!




我與對粽子包鹹蛋黃的執著,要從小時候說起。


我從小就喜歡吃蛋料理,尤其是有包蛋黃餡的點心,例如蛋黃酥、包有蛋黃的大餅(喜餅),覺得蛋黃真的很厲害,不管和甜甜的豆沙餡、芝麻、甚至是麻糬都很搭。


所以小時候我就奠定了一個自己的粽子哲學:沒有蛋黃的粽子沒有吃的價值。


有記憶以來,我最常吃的粽子是阿嬤包的粽子,糯米用蝦米炒得香噴噴的之後,加上滷三層肉、香菇、花生,當然還有蛋黃。

所有的餡料都有不只一個:滷肉會有兩三塊、香菇也會不只一朵,花生當然也會有好幾顆。

就只有鹹蛋黃是單獨一個,也因此鹹蛋黃理所當然是粽子的主角,這是無庸置疑的。


我對粽子裡的蛋黃執念之深,深到覺得只有包有蛋黃的粽子才是合格的粽子。

小時候吃粽子時,我甚至會把蛋黃留到最後才吃。

粽子有四顆角,我會先把一個角吃完再吃另外一個角,以「角」為單位來細細品嚐粽子。


如果第一顆角挖下去,就出現蛋黃,那我會很崩潰。

覺得運氣不好。

然後把那個挖開的角蓋回去,改吃別的角,一樣把蛋黃留到最後才吃。

吃粽子之前,猜猜蛋黃包在哪個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也是我小時候在端午充滿儀式感的樂趣。




我一直都用有沒有蛋黃來評斷這是不是一顆好粽子。


小時候某一次把整顆粽子吃完,卻沒有吃到蛋黃,我很困惑地問:

「這顆粽子沒有包蛋黃?」

媽媽說這粽子是別的親戚包的啦他們家可能準備材料的時候沒有買蛋黃這樣。

我當下晴天霹靂,想說那我剛剛吃了什麼?


我花了時間吃完一整顆粽子,吃了第一個角沒有蛋黃,我很開心;

第二個角也沒有挖到蛋黃,覺得自己今天運氣很好;

到了第三個角還是沒有蛋黃,那蛋黃一定在第四個角了;

想不到第四個角也沒有蛋黃?誰能想到這顆粽子沒有包蛋黃?


我永遠記得那顆空虛的粽子,原來這世界上還有這種沒有靈魂的東西啊......


說鹹蛋黃是粽子的靈魂,一點也不為過。




粽子包栗子,打咩 だめ !


我記得有一次吃粽子時,終於出現了鹹蛋黃,大口咬下去時卻是

甜的???

當下第一個想法是,這顆蛋黃是不是壞掉了?


後來才發現,那個黃黃的東西居然是栗子!根本不是蛋黃!為什麼要欺騙我的感情?


我很喜歡吃糖炒栗子,但是在吃粽子的時候被栗子騙一點也不開心!

而且在鹹鹹的糯米中出現甜甜的栗子是怎麼回事?

根本就像披薩上的鳳梨一樣奇怪!

(雖然用這個比喻,其實我滿喜歡鳳梨披薩的)


所以粽子包栗子也是絕!對!不!可!以!的!

而且栗子還偽裝成蛋黃的樣子,罪加好幾等。




其他沒有蛋黃的粽子們


湖州粽

粽子絕對代表了台灣各地不同的民情吧!

在越往南方的地區,粽子包了滿滿的餡,就像四處都是瑰寶

而越往北部,資源越有限,於是把飯變得很香,所有人只爭奪一塊肉。

這是我吃完南門市場湖州粽的看法。

四方形的外表真的超神秘,像方方正正的公寓。

很久以前吃的湖州粽,油油得很好吃,可是沒有蛋黃。(此非當事湖州粽)


消波塊

在台中吃到的,其實是黑糖饅頭。


鹼粽

其實我也沒有特別喜歡,每次吃都要沾爆糖漿和蜂蜜才能入口。

最近看到萬華的鹼粽冰想試試看,留言評價很兩極,有吃過的人歡迎留言告訴我真實感想 😎



我是小吉,謝謝你看到這裡,有沒有吃粽子都祝你端午節快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起躺沙發,分享生命有多舒服。 要躺要游要睡都可以,生活是可以自己決定的。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