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孩子因遊戲輸了而失控!此時家長該怎麼辦?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eurl.cc/80kNRo
    raw-image


    當一群孩子一起在公園、百貨公司等地方的遊戲區玩耍時,常會發生其中某位孩子因為輸了而大發脾氣,不僅大吼大叫,甚至會直接破壞遊戲,這樣除了會使其他孩子的遊戲體驗變差外,也會讓於家長覺得尷尬與窘迫。若因此誤傷其他孩子,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而面對這個狀況,大部分家長通常的反射動作,就是會先將孩子帶離現場,並先告知孩子如果再生氣,那禁止他繼續玩這個遊戲,後續確認他有聽懂彼此的約定後,再放他回去玩遊戲。不過這種方法換來的,大多是孩子收斂了 5 分鐘,隨後又再次上演同樣的戲碼,導致大人最終只能與其他孩子家長賠不是,然後尷尬將孩子帶離現場。


    不過奇怪的是,家長明明已經與孩子溝通,並讓他明確理解規則了,為什麼最終這個方法仍然沒有用呢?


    其實原因就在於,這種方法並未給予孩子的練習機會,什麼意思呢?


    首先,我們需要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他為什麼會生氣」?


    一、當孩子因遊戲輸了而失控,此時家長該怎麼辦? 


    其實孩子會生氣,就代表他在意,也代表他很認真、投入地進行遊戲。從這個方向去看,這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這就代表孩子有很強烈的動機在執行任務,並且很努力地想要達成某一個目標。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這樣的特質其實對孩子未來的人生其實很有幫助。


    反之,如果孩子完全不哭不鬧,對輸贏毫不在意,某種程度上也就意味著他對許多事情都沒有動機,也不覺得自己有能力達成,導致很容易放棄。目前社會上許多的躺平族,其實就是這類型孩子的延伸。


    所以有了這個概念後,再回到「孩子很在意輸贏」這件事情上。當事件發生時,我們該做些什麼呢?以下提供兩個明確的步驟供你嘗試:


    1. 引導孩子舒緩強烈的情緒,且不去討論他為什麼要去在乎輸贏

    既然好勝心代表強烈的動機,是一件值得鼓勵的特質,那接下來我們需要思考的,應該是在不澆熄孩子對勝利的渴望的前提下,如何解決「當他遇到不如意的情況時,伴隨而來的強烈情緒行為」,也就是如何去舒緩失望的情緒。


    所以這時大人應該教導孩子,並與他討論的是「遊戲輸了,該做些什麼事情讓自己比較舒服」,而非去討論為什麼你要去在乎輸贏(由於好勝心也代表強烈動機,所以這樣反而可能會使孩子對許多事情失去熱情和專注)。


    而實務上有哪些方法能夠有效舒緩孩子的情緒呢?像是擁抱孩子、讓孩子吃一些他喜歡的東西、帶他去旁邊休息、捏舒壓玩具,都是不錯的方法。除此之外,也可以嘗試讓他他丟東西發洩,但需滿足下列條件:


    (1) 丟擲的東西需為大人指定的物品。

    (2) 約僅能向特定方向丟擲,如向沒有人的地方丟娃娃。


    2. 引導孩子回到遊戲中,重新面對任務

    透過上述的步驟,舒緩孩子的失望情緒後,關鍵便來了!


    還記得文章開頭所提到的「通常家長在對孩子的指導過程中,並未給予孩子的練習機會」這件事嗎?所以當孩子的情緒緩和後,家長必須讓孩子有練習的機會,也就是需要引導他再次回到那個輸贏的任務當中,因為我們不希望孩子直接放棄。


    而在此時,家長不需要執著孩子一定要玩完遊戲,只要他願意再多玩一下便足夠了。


    而往後的日子里,我們也能觀察當他再度遇到失敗時,是否能夠逐漸學會利用抒發情緒的小技巧,並主動再次回到遊戲中,這就是很棒的進步了。


    接下來我們將上述重點以表格的方式呈現,以利你後續的實務應用:


    二、超能力育兒秘笈


    最後,若你有進一步的需求,歡迎尋求以下資源:

    🧡💛 孩子都有無限潛力,只是少了正確的方法引導,現在就讓我我們一起探索吧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