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博愛座」是給有需要的人乘坐的

隱形需求不該被隱形,提倡消除標籤化

博愛 – 平等遍及眾人的愛心

博愛座推動至今,許多單位為提倡博愛意義絞盡腦汁推廣及宣導。如今的大眾運輸博愛理念比起10年前也進步顯著,大部分民眾都可以理性分辨博愛座的用意與需求,營造社會溫暖平和的氣象。

近期有幾則博愛座的爭議讓我感同身受,一則是年輕OL被逼讓座而撞柱事件,另一則為年輕男子被要求讓座後因拒絕遭受攻擊。假如哪天我因上班勞累需要坐著休息,或是我的腸道潰瘍又突然發作疼痛不止而無法站立?都是以大眾運輸通勤及患有克隆氏症的我可能會遇到的事....既無奈又心疼。

剛好,事件中逼迫讓座的對象都是長者,引發軒然大波,認為許多長者濫用權力、倚老賣老,使「博愛座」成為霸凌他人的利器,加深世代對立。為甚麼長者會有這樣的迷思,認為博愛座就是為他們設立的呢?

源自於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1975年推行的「學生讓座運動」,也許以前博愛座提倡的確實是只給長者,但時過境遷、時移世易,不該食古不化,過分墨守成規,甚至是不辦是非、暴力欺凌他人。

博愛需要教育,霸凌需要遏止

如果今天我有需要,我就會坐博愛座;如果我看見比我更需要的人上車,無論我坐哪種座位我都會讓座。那為甚麼博愛座會有爭議?因為一樣米養百樣人,無論是多合情合理的規定或政策,都會有人想曲解或醜化,不是博愛的問題,是人有問題。

所以,我認為不是要廢除博愛座,不該因為心術不正的人而拔除社會應有的正義,而是要提倡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不該以愛之名合理化霸凌。

社會風氣來自人民素養,人民素養來自知識教育。願臺灣會是一個自由、民主、具有文明意識且溫暖的國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