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的平台戰略:「開放」才更沒優勢?生態系的無限賽局,你要撿芝麻還是撿西瓜?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 AI 時代,企業應該選擇「封閉」還是「開放」的平台戰略?蘋果透過封閉的 iOS 系統獲得高利潤,而 Google 則利用開放的 Android 平台迅速擴展市場並助力搜尋業務。

然而,生成式 AI 技術的崛起是否改變了競爭格局?本文將從蘋果、Google、Meta 和雅虎的案例來思考,探討生成式 AI 如何改變數位平台的競爭本質。

蘋果、Google、Meta 和雅虎在 AI 時代的競爭格局和平台戰略比較

蘋果、Google、Meta 和雅虎在 AI 時代的競爭格局和平台戰略比較

AI 時代的平台戰略:要封閉還是要開放?

相較於蘋果透過 iPhone 與獲利驚人的封閉 iOS 作業系統,Google 讓安卓(Android)系統成為開放平台快速擴大規模,幫助 Google 從 PC 過渡至一個和搜尋事業高度互補的平台。

換言之,愈多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就有愈多人更常使用搜尋功能,即便 Google 還得付蘋果授權費,成為 iPhone 的預設搜尋引擎。

從新創事業的角度來看,「封閉」、「開放」兩條途徑都能獲得成功,但蘋果 iPhone 的成功和 Google 搜尋的成功一樣,都是基於一套不尋常的技術洞見,在一個快速成長的領域創造出明顯優異的產品

延伸閱讀:
Google模式:ship and iterate、智慧創做者|經典書怪讀的@怪獸

因此有人會說,如果能用一個封閉系統來達成這樣的巨大影響,那就採行封閉系統吧,否則就採行開放模式。 但如今 AI 時代,採取「開放」的模式還是個好的策略嗎?

Meta AI:Llama-3

Meta AI:Llama-3

「開放」才更沒優勢?

過往我們會說,開放有開放的好處——相較蘋果自成一家,Google 和 Meta 兩者壟斷了全世界的數位廣告市場,Google 主打的是搜尋,組織全世界的資訊;Meta 則主打社群,組織全世界人與人的連結。

多年來,兩家公司各自顧好自己的生態系,即便 Google 曾想發展社群產品 Google+,藉此阻止 Meta 不斷壯大,但這個計畫變成了 Google 史上最大的災難,而 Meta 的搜尋功能也難以打過 Google,兩者便形成了動態平衡,靠著廣告「相安無事」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不過,生成式 AI,打破了這個均衡。

延伸閱讀:
臉書和谷歌的愛恨情仇:當社群巨頭遇上搜尋巨頭|趕快tech我 EP4.2.4
入門Google Analytics:品牌型/成效型廣告、Google和Meta差在哪|使用者意見調查 EP3.3.2

Meta Llama 3 主打搜尋強化

Meta 於今(2024)年 4 月發佈了 Llama 3,並且特別強調:使用者可以透過無所不在的 Meta AI,在 Facebook、Instagram 等 Meta 旗下平台之搜尋找到他們要的資訊——而且這些資訊,還包含了網路上所有即時的資訊

搜尋一直是數位戰爭中 Google 的強大優勢,即便是 OpenAI 或是搭載 AI 技術的 Microsoft Bing,都無能撼動 Google 的搜尋霸主地位。

案例 ①:Google 與 Meta 的生態系戰爭

然而,這次 Meta 的 Llama 3 打造出的搜尋引擎相當不一樣,尤其 Meta 擁有的,是 OpenAI 沒有的緊密生態系。

過去,Meta 的 app 大致獨立且難以整合(想想 Meta Business Suite),如今透過 AI 組織資訊和搜尋的能力,Meta 期待連「搜尋」這件事情,都直接在 Meta 的生態系裡完成,不要跳出,突顯出 Google 和 Meta 對於搜尋截然不同的態度和戰略。

讓使用者掌握要前往的地方,還是留下來?

Google 並不是第一家做搜尋引擎的公司,但和以往搜尋引擎都是大型入口網站的附屬品不同,它設計搜尋引擎的初衷,不是讓使用者停留在他們的網站上,反倒是盡快把使用者送到對的地方,得到他要的資訊——而且著重用戶的使用體驗。

也因此,Meta 試圖與 Google 採取相反的策略,更希望透過生成式 AI,有機會端走 Google 的金雞母。因為 Meta 有不可能逃走的流量,更能讓使用者在 Meta 生態系可以找到所有需要的資訊,盡可能延長使用者留下來的時間。

如此一來,使用者在 Meta 就可以看更多廣告,這與 Google 對於使用者體驗的核心想法完全相反。

一開始怎麼成功,反而最後就有可能怎麼失敗

要挑戰一個既有強大對手的真正方式,不是去跟他做一模一樣的事情正面火拼,而是想出個聰明的方法,讓他正在做的事情變得無關緊要

雖然 Google 的強大帝國不太可能一夕之間被瓦解,但 Google 因為生成式 AI 帶來的矛盾,確實相當難解——到底是要盡快送使用者到正確的地方,還是讓搜尋徹底結合生成式 AI Gemini 綁住使用者,別讓他們去訪問其他網站了?那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廣告和搜尋引擎生態系該怎麼辦呢?

但不論如何,除了產品外,由蘋果、Google 掌握的「通路」也是生態系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案例 ②:蘋果與雅虎的賽局思維

在商場的無限賽局中,有時候蘋果做出更好的產品,有時是別家公司的產品更勝一籌。以 iPod 為例,就算微軟也推出類似競品,但蘋果的目標不是擊敗微軟,而是勝過自己,發明 iPhone 重新定義整個市場,讓 iPod 也走入歷史。

不只是改良,而是顛覆

確實成功是源自於好點子帶來了新發明,但很多人總以為成功的唯一關鍵,在於蘋果的創新或是賈伯斯對於完美的要求。

不過蘋果成功更關鍵的因素,在於團隊平衡地具備了「把事情實現的能力」。終究需要有人能整合團隊、控制風險並降低系統發散的趨勢,不然系統會自然地發散、混亂並導致專案失敗。

要了解自己位於哪個循環階段

企業經營都有一個循環或週期存在,就像一個人的一生,會經歷高峰與低谷。重點在於,我們是否清楚了解自己的公司位於哪個循環階段,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持續成長。

人一旦心志變低,就很難提升自己,讓自己走到越來越高的層次。當一個人的心思放在撿芝麻上,就永遠失去了撿西瓜的可能。

若專注於眼前的小利,就無法追求更大的機會。不過在工作中,人們常常重複低價值的任務,避免困難和挑戰,但這種習慣會讓人失去創造性,無法進行真正有價值的工作。

撿芝麻還是撿西瓜:格局決定視野

公司也面臨同樣的挑戰。以雅虎為例,這家公司曾經是全球最大的網路公司,但因為過於分散於多個小產品,沒有一個產品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最終收益也不如專注於少數產品的公司。

反觀蘋果,賈伯斯回歸後,剔除了大量低價值的專案,專注於少數幾個重要產品,最終讓蘋果重回巔峰。

在職場中,與其把精力放在賺小錢上,不如練就追求大機會的能力。有人說沒遇到大機會,其實是因為過於專注於小利。若能提升視野,將注意力放在長遠目標上,便有機會練就追求大機會的能力。


raw-image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 社群|怪獸科技公司 IG:怪獸科技公司/商管人文✖️人生職涯

📰 電子報|怪獸雙週快報:1 則熱門時事分析✖️ 2 本人生思考書摘

avatar-img
21.9K會員
394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蘋果商品策略背後的商業價值是本文的關鍵,透過對 AI 裝置端執行、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佈局和對自身生成式 AI 架構的深度整合。鼓勵讀者不僅要知道怎麼做(know-how),還要了解為什麼這樣做(know-why),不斷挑戰現況。
怪獸科技公司邀請PM社群Techcubator、倫敦Spotify資深產品經理Agnes,分享海外職涯發展的經驗和學習策略。Agnes分享了她從數位行銷到成長行銷再轉型為產品經理的職涯轉變,以及她如何高效管理時間和priority,如何培養產品主管思維和給新手主管的建議、高效學習產品管理的三個方法。
本次專訪,怪獸科技公司和 Spotify 資深產品經理 Agnes 將與我們探討五大 PM 產品實戰問題,帶你瞭解如何有效提升產品團隊效能、解決商業問題,以及最大化 Side Project 的成果,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沒經驗、跨領域轉職的菜鳥也可以)!
想知道如何提升臺灣科技產業競爭力、突破職場瓶頸嗎?本次怪獸科技公司專訪中,Spotify 資深產品經理(Product Lead)Agnes Li 分享她在科技業的觀察與見解。從香港、新加坡、印尼、倫敦等多元國際經驗中獲得的多角度見解,讓我們更理解全球科技大廠產業現況!
越南科技業已在成為軟體代工的新興。臺灣筆電製造業約15%至20%的比重在越南,新加坡則被視為晶片採購大國。新加坡的晶圓製造產能佔全球5%,並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佔高達19%,政府致力發展人工智慧、自駕車、金融科技等。對香港而言,中國政府對數家科技公司採取監管行動,挑戰和機遇並存。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蘋果商品策略背後的商業價值是本文的關鍵,透過對 AI 裝置端執行、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佈局和對自身生成式 AI 架構的深度整合。鼓勵讀者不僅要知道怎麼做(know-how),還要了解為什麼這樣做(know-why),不斷挑戰現況。
怪獸科技公司邀請PM社群Techcubator、倫敦Spotify資深產品經理Agnes,分享海外職涯發展的經驗和學習策略。Agnes分享了她從數位行銷到成長行銷再轉型為產品經理的職涯轉變,以及她如何高效管理時間和priority,如何培養產品主管思維和給新手主管的建議、高效學習產品管理的三個方法。
本次專訪,怪獸科技公司和 Spotify 資深產品經理 Agnes 將與我們探討五大 PM 產品實戰問題,帶你瞭解如何有效提升產品團隊效能、解決商業問題,以及最大化 Side Project 的成果,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沒經驗、跨領域轉職的菜鳥也可以)!
想知道如何提升臺灣科技產業競爭力、突破職場瓶頸嗎?本次怪獸科技公司專訪中,Spotify 資深產品經理(Product Lead)Agnes Li 分享她在科技業的觀察與見解。從香港、新加坡、印尼、倫敦等多元國際經驗中獲得的多角度見解,讓我們更理解全球科技大廠產業現況!
越南科技業已在成為軟體代工的新興。臺灣筆電製造業約15%至20%的比重在越南,新加坡則被視為晶片採購大國。新加坡的晶圓製造產能佔全球5%,並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佔高達19%,政府致力發展人工智慧、自駕車、金融科技等。對香港而言,中國政府對數家科技公司採取監管行動,挑戰和機遇並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蘋果跨入生成式AI的時間比對手晚,雖然該公司已開發出小型AI模型,但較複雜或特殊的任務,仍希望交由AI夥伴接手。蘋果軟體負責人Craig Federighi先前表示,該公司希望一開始就提供最優秀選項;ChatGPT是蘋果用戶當今的最佳選擇。他並說,蘋果也想整合Google AI模型「Gemini」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指出,蘋果正在與多家巨頭展開合作,甚至包含長年不合的競爭對手──Meta。報導指出,雙方正在針對將 Meta 生成式 AI 模型整合到 Apple Intelligence 進行磋商。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經過生成式AI一年多的洗鍊,相信大家對「AI創造內容」不再感到陌生。然而,AI在數位匯流發展上,仍屬於軟體與應用服務,使用情境也多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2007年第一支iPhone誕生,正式開啟數位匯流的大門,智慧型手機上的App(軟體與應用服務)驚艷市場。
Thumbnail
3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苹果正在就将谷歌的Gemini人工智能引擎内置到iPhone一事与谷歌进行谈判。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和谷歌之间的讨论围绕着授权谷歌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其集成到未来的iOS更新中。此外,该公司还与OpenAI就使用GPT模型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Thumbnail
2023年全球AI成為熱門話題,Google、Samsung等手機品牌相繼推出了他們的「AI手機」。作為手機巨頭之一的蘋果,當然不會放棄這塊大餅。傳言和蘋果執行長庫克本人的言論都指向2024年將是蘋果將推出AI產品,預計iOS 18將帶來重大更新。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蘋果跨入生成式AI的時間比對手晚,雖然該公司已開發出小型AI模型,但較複雜或特殊的任務,仍希望交由AI夥伴接手。蘋果軟體負責人Craig Federighi先前表示,該公司希望一開始就提供最優秀選項;ChatGPT是蘋果用戶當今的最佳選擇。他並說,蘋果也想整合Google AI模型「Gemini」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指出,蘋果正在與多家巨頭展開合作,甚至包含長年不合的競爭對手──Meta。報導指出,雙方正在針對將 Meta 生成式 AI 模型整合到 Apple Intelligence 進行磋商。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經過生成式AI一年多的洗鍊,相信大家對「AI創造內容」不再感到陌生。然而,AI在數位匯流發展上,仍屬於軟體與應用服務,使用情境也多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2007年第一支iPhone誕生,正式開啟數位匯流的大門,智慧型手機上的App(軟體與應用服務)驚艷市場。
Thumbnail
3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苹果正在就将谷歌的Gemini人工智能引擎内置到iPhone一事与谷歌进行谈判。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和谷歌之间的讨论围绕着授权谷歌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其集成到未来的iOS更新中。此外,该公司还与OpenAI就使用GPT模型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Thumbnail
2023年全球AI成為熱門話題,Google、Samsung等手機品牌相繼推出了他們的「AI手機」。作為手機巨頭之一的蘋果,當然不會放棄這塊大餅。傳言和蘋果執行長庫克本人的言論都指向2024年將是蘋果將推出AI產品,預計iOS 18將帶來重大更新。
Thumbnail
隨著AI板塊的爆發,各大科技巨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尤其是Google與微軟這兩個搜尋引擎的老對手,都想借AI的東風,升級各自的科技服務。微軟背後有OpenAI的ChatGPT技術加持,始終壓Google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