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展覽後所編印的圖錄,這三位清代寓臺書畫家的作品,再度重現於世人眼前,「三先生」這個名詞,也因為這本圖錄,至今仍為研究者所沿用。
板橋林本源家族早年從桃園大溪經營賣米事業起家。自清代至日治,從臺灣到廈門、華南都具有極高的政經地位。這個家族有兩大特性相當鮮明,其一是不與官鬥。他們不曾如霧峰林家與清政府起衝突、跟日本政府唱反調,板橋林家不管對清對日,乃至於戰後的中華民國政府,他們始終抱持友善合作的態度—舉一個較當代的例子,蔣介石慈湖陵寢的用地,正是由前華南金控董事長、永琦百貨創辦人林明成所捐贈。
第二個特性是,他們是臺灣史上最敏銳意識到文化資本重要性的家族,沒有之一。當清代道光咸豐年間,臺灣文風尚不興盛,文士多以寓臺官僚為主的年代,他們就已經意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從1830年代他們就開始禮聘福建、廈門的學者、書畫家,教育家族子弟。到了日本統治下的1910年代,當時臺籍子弟普遍受公學校教育,臺灣本地的中學與大學還未誕生,林本源家族便再度運用豐厚的財力,讓林熊祥、林熊光這對兄弟前往日本貴族學校「學習院」就讀。
到了戰後,林熊祥、林衡道父子,更是畢生投入臺灣省文獻會的工作,並前後擔任過主任委員。因此,這個家族不但對於臺灣政經局勢有高度影響力,對於臺灣歷史與文化,也一直掌握著高度發言權。
文物收藏是展現一個家族文化素養與財力的最佳利器,它可以只是基於個人興趣的賞玩,也可以藉由展示,讓社會認可一個家族的文化水平。日治時期,林本源家族經過歷代的積累,無論財力上或文化上都抵達一定的高度,於是一位東亞文化史上重要的鑑藏家—林熊光,便從這個家族中誕生。
林熊光,字朗庵,出生於乙未割臺後兩年(1897),當時臺灣局勢未明,林家暫時將家業重心先移往廈門,因此他的出生地是廈門鼓浪嶼。他的長兄林熊徵(1988-1946),字薇閣,是日治時期的臺灣首富。在這樣的家庭長大,他的教育當然不同於常人。如前所述,林熊光在1910年代和他的二哥林熊祥一起前往日本學習院就讀,後來,林熊光轉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部商業科,於1923年畢業。
返臺前後,林熊光曾以分家產所得創立朝日興業株式會社,擔任社長;並投入他生平最重要的事業,參與創辦大成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後來1930年代也曾擔任過社長—這是臺灣第一家,也是當時最大的產物保險公司—直到1938年他因社內成員益子逞輔逼宮,黯然離開大成火險之前,他始終是一路順遂的高學歷貴族。
這位真正意義上的貴族,對於金石書畫收藏的雅好更早於創業之前。1919年,他二十二歲的時候,就已經收藏了黃庭堅真跡《王史二氏墓誌銘稿卷》,收藏界的震撼可以想見。這件黃庭堅的真跡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也能從「開放博物館」中完整觀覽高清圖檔。如果閱讀其中題跋,就可以發現在這件作品由林熊光買下之後,增加了日本書法知名名家中村不折,以及後來的日本首相犬養毅所留下的題跋。犬養毅說:「此卷幸歸於吾林朗盦之尊山谷室,予屢得展玩之。」意思是說這件作品有幸來到了林熊光手上(尊山谷室是齋館名),我才可以常常來觀賞。犬養毅這時還未擔任首相,但曾是內閣閣員,林熊光的政商關係之好,可以由此想見。後來,他又收得宋人徐熙〈蟬蝶圖〉、米友仁〈江上圖〉、李公麟〈春讌圖〉,以及燕文貴〈夏山行旅圖〉,所以就改齋館名為「寶宋室」。
1895年乙未割臺動盪之際,林本源家族不少收藏因為家僕竊出而佚失,林熊光也藉由各種機會陸續購回,更積極重建自己家族的收藏歷史。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1926年與尾崎秀真共同在台灣總督府博物館主辦了呂世宜、謝琯樵書畫展覽會。呂世宜是清代道光咸豐年間廈門重要的學者,也是重要的金石收藏家、書法家。謝琯樵則是咸豐年間短期寓臺的畫家,這兩位都曾經受聘於林本源教育家族子弟,而呂世宜更長期幫助林家進行金石書畫鑑藏。這場展覽雖然媒體上宣稱是展出「在臺灣最著名之呂世宜及謝琯樵兩氏遺墨」,但實際上從主辦人及展出內容都可以看出是林本源家族在重建自己家族的收藏史。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展覽中的作品並非都是林熊光所有,有些作品尾崎秀真、魏清德、林熊徵、張純甫及其他日籍收藏家提供,當時《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甚至特別強調,尾崎秀真還要特別寫信「勸誘」新竹的書畫家李逸樵出品參展,也就是說,當展覽結束,物歸原主,重聚一堂的林家相關文物,便將重散四處。這時候,新興的照相製版、印刷技術就派上用場了:編輯一本展覽圖錄,精選展件,並順道拉了作品較少、與林家淵源較淺的葉化成作品,湊成「三先生」──這本《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便因此誕生。
現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的這冊圖錄,是由魏清德家屬所捐贈,書名頁有「林熊光持贈」紅印,這本圖錄並未用於販售,而是用於「持贈」予各藏家、同好及其他文人雅士。內容收錄二十九件書畫作品,目錄載明了各件作品的收藏者,並清楚列明未能攝影印製的作品,各藏家各有幾件。嚴格來說,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各有所長,與林家的淵源更不能完全相提並論(所以才會從展覽時的二氏變成圖錄上的三先生),但因為共同受聘林家、也剛好留下了書畫遺墨,「三先生」之名便因此深刻地在日治時期的文人雅士腦海中,留下深刻記憶。
★作家小傳
林熊光(1897-1971)
生於廈門鼓浪嶼,從小即被送往日本皇家學校學習院就讀,高等科畢業後轉入東京帝大,1923年畢業於該校經濟部商業科。性喜讀書,雅好書畫骨董,有極高之鑑賞蒐藏能力。
★團員簡介
陳令洋臺大臺文所博士生,現職編輯,最近興趣是讀一些很古老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