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講話聲音太小? 問題並不在音量上!

前幾天的講座,有一段我示範了不拿麥卻讓全場聽清楚我在說什麼,場地有多大,大家可以看看下圖:

環狀會議廳,不用麥通常是聽不清發言者在說什麼的。

環狀會議廳,不用麥通常是聽不清發言者在說什麼的。


那麼我有刻意放大音量,或是提高音高嗎?

並沒有,只是像跟旁人聊天的聲量而已。

這宛如魔術般的表演,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聲音的亮響度,第二是聲調的起伏。

第一,聲音的亮響,決定在發聲者有無歌手共振峰上。歌手共振峰是位於2400~3600Hz的頻率,若在這頻段時能起伏如山,在聽覺上會使子母音更容易辨識,讓聽眾更容易理解所說的話。如下圖,是我發[a]母音的聲譜,藍色區塊就是我的歌手共振峰,看起來聲量比起左邊的母音共振峰小了些,大約10分貝,但在聽眾的耳中就不是那麼小了哦。

聲譜中各頻段的功能

為什麼呢?

因為人耳對各種頻率的敏感度不同,在2000~5000Hz的區域是聽覺相對敏感的區域,最敏感的區域在2400~3600Hz之間,簡單來說就是小小的音量也能在聽眾的耳朵中放大不少。

各頻率在聽眾耳裡的聲量增益,以2000~5000Hz增益最為明顯

如上圖,以1000Hz的聲量增益來看,約莫5分貝多一些,但在2400~3600Hz的頻段則聲量增益約在20~25分貝之間。那我發出聲量的約10分貝的差異就被聽眾的聽覺給修正過來,變成2400~3600Hz的歌手共振峰在耳中是聲量最大的頻段了。

我並不需要用力發聲,因為聲音夠響,小小的聲量也能讓聽眾聽起清楚。

第二,聲韻的起伏,也就是抑揚頓挫中的抑揚,聲調的高低變化需要足夠明顯。人在判斷語音很大一塊,有時甚至是最關鍵的部份是靠聲調起伏去猜對方在說什麼,有個很棒的例子,大家可以看看這個六個月大的女嬰講了什麼?


真是"家學淵源"呀!

沒有啦!只是正好聲調的起伏與三字經一樣,大家就自行腦補最有印象的話進來了。以前二胡大師溫金龍也常玩這一手,二胡會罵髒話。TTV有著作權禁止,所以有興趣的請點選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RPtw9TM0hc

這聲調的變化其實才是人在判斷語音時最重要的部份,所以許多人被說講話太平、聲量太小,其實背後代表的意義是聽眾在說:"我無法判斷你在說什麼!"

那麼要如何強化音調上在抑揚的變化呢?

答案仍是練出歌手共振峰!

怎麼又繞回去"歌手共振峰"了呢?原因是發的出歌手共振峰,代表咽部有足夠的放鬆,有個研究說發出歌手共振峰的人聲,其聲帶閉合時的截面積與咽部環狀舌骨一帶的截面積會呈現1:6的比例,像是擴音筒般放大的音量,也使發聲的各種泛音頻率在2400~3600Hz上有更多的聲增益。同時,發聲的阻力減輕,更容易發出高音,使聲調的高低起伏有更大的空間。

我常形容多數人的發聲是"開車忘了放掉手煞車,頂著煞車踩油門!"這樣耗不耗油呀?

良好而健康的發聲就要放掉咽部緊縮的煞車,這煞車放了,"頻率"對了,在聽眾的耳裡聲音大了,同時,發聲有了"擴音筒"的效率,進一步放大音量。

只是這事有些"知易行難",做起來常常會"臣妾做不到呀!"


📂課程詳情~ https://pse.is/583cx5

或想跟河西羊老師聊聊自己的需要,請私訊,加入後請按下”聊天”哦!

https://lin.ee/vL89jFP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河西羊的養聲坊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