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書評|《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瑞典社會觀察

※文中的書籍連結為推廣連結,透過此連結購買書籍可以支持我繼續分享心得,但不會影響您購買的書籍金額,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歡迎使用連結購書支持我,謝謝!



《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

作者:劉晉亨(瑞典劉先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喜愛程度:4.5/ 5 ❤️❤️❤️❤️💕

推薦程度:4.5/ 5 ⭐️⭐️⭐️⭐️✨

短評:吸引我的不只是瑞典這個國家,還有瑞典劉先生這樣簡單幽默又深入的文化剖析,讓斯德哥爾摩展現其複雜又富有魅力的特色。

---------------------------------------------------------


講到瑞典,你會想到什麼?北歐四國(挪威、瑞典、芬蘭及丹麥)經常以一個遙不可及、又令人嚮往的形式存在於台灣新聞中;印象中台灣社會曾經有一段時間相當推崇芬蘭教育與社會體制,連帶著北歐其他國家的討論度也跟著水漲船高。在眾多書寫北歐國家的作家/部落客中,瑞典劉先生用簡單又不失敏銳度的文字,將自己在瑞典居住在瑞典十二年的生活觀察集結成書。


瑞典語裡有個詞彙被奉為圭臬—「Lagom」,指的是一種不多不少的哲學、只要剛剛好的學問,一門追求平衡的藝術

瑞典劉先生在書中一開始直接書寫瑞典的核心價值,並以此價值作為主軸,加上自身在當地求學及工作的經驗,分析瑞典這個國家與在這個國家下的議題與群體。這樣的「中庸之道」在外國人眼中或許是一種令人嚮往的崇高理想,但在實際生活體現上,作者將其優缺點與對社會的影響,透過作者身為異鄉人的角度一一提出討論,不只在於兩性平權與家庭教育,連同社會與人際之間的往來互動,以及移民與社會階級問題等,都能讓讀者連結到台灣與世界的狀況。


瑞典的確同樣面臨各種高福利制度下衍生的社會問題,但或許我們永遠找不到完美的制度,只有最適合當下的制度。

《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中,外國的月亮真的沒有比較圓。

瑞典劉先生的文筆時而幽默、時而無奈,又時而尖銳,由自身經驗作為延伸,討論愛情觀教育觀,談移民跟種族歧視,在瑞典這個看似公平的社福制度下也存在著普世皆有的階級與社會問題;但作者同時又在文字間保留了退一步的客觀與同理,不時自我詰問,也讓讀者有機會反思。

書中許多內容是作者過往在社群媒體上曾經發表過的文章,但其探討的社會現象即便放在2024年,也依然相當值得討論、發人深省,每次看到文章結尾的發表時間,都讓我對之前錯過這些文字感到扼腕。


瑞典有很多極好的地方,但烏托邦並非永恆,全球化的影響下,如今的瑞典面對的問題其實不少。每個國家都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努力維繫自家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他國榜樣固然可當他山之石,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最終還是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問題。

我很喜歡移居異鄉書寫文化衝擊的主題,一部分是希望藉由台灣人的眼睛去看其他世界,了解不同的文化與社會;一部分是希望從在不同的國家經驗與個人經驗中,找尋異中求同的可能,嘗試吸取不同的觀點進而讓自己與身邊的社會成長。

有些國家或許因為其歷史背景造就其不同之處,但不等於這些國家就沒有其他國家存在的問題。在交通與網路發達的時代,自以為是地深信僅有自己的國家/社會擁有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或是盲目地相信其他國家絕對有著更好的生活,都對於個人或整體社會沒有任何幫助;相反地,對於社會問題視而不見也不過是掩耳盜鈴,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罷了。


一個社會不能只有一種聲音。一個無法接受批判的國家,表面上看起來歌舞昇平、人人榮譽感爆表,實際上卻默默地滋養著最能撕裂社會的力量。

與過去帝國時期相比,民主與現代國家的歷史並不算長,我相信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民都還在學習怎麼在這個世界裡接納各種不同的聲音,更有些人及國家仍在嘗試表達自己的意見。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一個群體的意識,如何在這樣紛擾的群體中,找尋個人與群體間最大化的妥協,都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

《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KOBO讀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