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0|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沒有失敗,只有回饋

孩子焦慮不安看著桌上的陶土,望了20分鐘後仍遲遲無法下手塑形,看著其他同學接二連三地完成,熱鍋上的螞蟻大軍開始奔跑,著急的眼淚已奪眶而出,心中再次萌生放棄…

 

這樣的場景在我們人生片段應該不陌生,可能出現在任何需要展現自己的地方,也許是第一次上台報告、第一次錄製影片或是體驗任何第一次的我們,都有可能面臨挫敗壓力的挑戰。

 

壓力來自於自我要求,而這份要求的形成,源自於內在害怕失敗的恐懼,形成的原因也許從小被父母師長期待,要做作個好孩子好學生不要犯錯,或是自我要求甚高,期待獲得父母師長的肯定,那份不允許失敗的觀點已植入行為模式,所以即便獲得外在的讚美,也很少自己肯定自己的努力,完美主義掐住自己也讓身邊的人備感壓力。

 

害怕失敗,那麼請先允許失敗吧,就像許多成功的企業家說過,要成功請先學會失敗

 

老師走向孩子,蹲低身子詢問怎麼了,經過對話後,明白孩子內在有個完美的期許,但卻無法接受失敗而遲遲不敢下手,老師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可以認真作,那麼老師邀請你,放手做一個失敗的作品,孩子睜大眼驚訝看著老師,原來我可以不用做完美的作品,當孩子擁有創意的彈性與空間,僵直的小肩膀霎那間鬆開些,臉部焦慮的神情也趨於柔軟,做後終於破涕而笑開始手作。

 

世間萬物都有其意義,看見失敗的價值才是最大的力量,所以在NLP (神經語言程式) 的前提假設其中之一,「沒有失敗,只有回饋」完全體現了價值意涵,掌聲是獻給所有努力過的人,而非最後成功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