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什麼叫好的所緣境?就是這個所緣境能夠讓你的心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你在緣著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

靜坐須知 (39)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你必須要在兩軍相搏提刀上陣的時候,能馬上用得出來。

比如說兩軍對戰,拿刀上去殺敵的時候,還要把手冊拿出來,這個刀要怎麼用?手要怎麼握?要怎麼殺敵?怎麼防護?等看完手冊,你大概生命也結束了,對不對?

我們聽著覺得很好笑,上陣殺敵你還拿個手冊。事實上我們遇到煩惱來的時候,能記得有手冊已經算不錯了。把手冊拿出來想一想:哎呀,面對煩惱的時候,我要怎麼樣去調伏煩惱?還能夠記得有手冊已經算不錯了。大部分人遇到煩惱都是把手冊丟到一邊,直接跟煩惱合二為一了。

所以「思量即不中用」,就是說你上陣殺敵已經不需要手冊了,它已經變成你的一個部分,在兩軍對戰的時候,你已經跟手上的刀劍合二為一了,不需要再去看,再去研究了。

同樣的,你在面對煩惱的時候,比如說無常,這個無常已經生起真實的覺受了,它真正能夠產生一種破惡、破壞煩惱的力量,這個叫「思量即不中用」。你不必再去思惟,它已經變成你的一個反射動作。

這很像什麼呢?比如說望梅止渴,一想到很酸的梅子就會流口水,這就是種反射動作。到了這種反射動作的程度以後,用在調伏煩惱也好,用在臨終也好,你才能夠真正有把握。如果你還要再想一想道理,思惟一下,推論一下,這樣的話力量還不夠。

我們說這麼多,意思就是說,之所以要先修止,先修三摩地的道理,就在這個地方。先修止,讓心安定下來,心安定下來之後然後再去修觀,這個時候就像一面很平靜的鏡子,能夠非常清晰地映照這個影像。

所以整個靜坐當中的重點是什麼呢?就是修止跟觀這兩件事情。一坐當中八九成的時間在修止,一兩成時間拿來修觀。前面先修止,讓心安定下來,所以前面三摩地的修行很重要。

我們接著看「三摩地的特點」。三摩地的基本定義就是「善緣心,心一境性」。第一個你要「善緣心」,就是你要有好的所緣境。

什麼叫好的所緣境?就是這個所緣境能夠讓你的心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你在緣著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安定下來。

比如說你觀察呼吸,呼吸這個境界有節奏,單調,而且不會引起你的貪瞋癡,這就是個很好的所緣境;或者念佛,心中想著佛號,這個佛號就是個很好的所緣境;或者像修十六觀,根據經典的教授來觀察佛身,觀完之後心住在佛身的影像上,久久不動,這也是個很好的所緣境。這些都是善的所緣境。

善緣心是修止的一個基本概念。有的人看電視節目可以看好幾個小時,但你不能說他有定了。或者有的人打妄想可以打很久,那個也不是定,那是妄想執著。

所以我們在修禪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要有所緣境,絕對不能空心靜坐。就像前面有人問說,念佛念到心很定的時候,可不可以把佛號放下來,就坐在那邊?那不行!不能空心靜坐,一定要有個所緣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