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ESG 的實踐深受政府與企業的重視,透過 ESG 的行動,有助於創造永續性發展和長期價值,最終實現社會共好。而聯合國發表的 17 個永續目標(SDGs)中,其中一項為「消除飢餓」。作為一家專注於連接企業與偏鄉部落的社會企業的孔雀魚·古比,一直致力於推動地方創生和社會責任實踐,眼見許多清寒家庭因缺乏低收入戶證明而無法獲得適當援助,這個現象凸顯了社會安全網的不足。為彌補這一缺口,孔雀魚積極推動食物銀行的共運模式,不僅能妥善利用剩餘物資,更確保資源能夠精準地送達真正需要的人手中。
▎路人響應食物銀行,共運的里程換算為好人的點數
孔雀魚普惠科技(又名孔雀魚·古比,簡稱孔雀魚)為一社會企業,專門輔導企業實行社會責任,由於組織本身便從事公益行動,多年來深入在地偏鄉,累積不少原住民部落資源,於是也成為企業跟偏鄉部落鏈結的橋樑。與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共同進行的「食物銀行共運計畫」,主要向品牌商或賣場商家募集即期食品,分送到有需要的弱勢家庭手中,讓他們免於飢餓,得以溫飽。由於一開始採取「物資單趟專送」造成高碳排放、效率低落,進而突發奇想,改用「共運」的方式,召集順路要前往花東地區並有意願協力的民眾,從台北的共享園區出發,行車前往花蓮的存貨倉庫卸貨,後續則會有志工和當地合作牧師一一配送。
孔雀魚通過好事道平台,搭建了創新的食物銀行共運計劃。在運營過程中,深刻認識到許多社福團體面臨著共同的挑戰,如資源分配效率低下、影響力難以量化、缺乏專業的數據分析能力等。這些發現促使孔雀魚不斷擴展平台功能,以更全面地支持社福生態系統的發展。
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將公益行為數據化。通過記錄共運途中節省的碳排放量、運送時間和交通成本,系統自動換算為好人幣和碳幣,形成個人和團體的「好事履歷」。這種創新的量化方式不僅為善心人士提供了記錄和展示善行的途徑,增強了個人的成就感和心靈滿足,更為社福團體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對社福組織而言,這些詳實的公益記錄大大提升了其公信力,有助於增進大眾信任並促進善款募集。同時,累積的數據也為組織提供了寶貴的分析資源,幫助其優化運營策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這個系統不僅記錄了每一個善行,更構建了一個連接個人、企業和社福組織的完整生態系統更將這些點滴善意轉化為可持續的社會影響力。
▎與教會牧師合作,即期物資精準配送偏鄉部落
由於東部偏鄉資源分布不均,許多無低收入戶身分的清寒家庭亟需社會的幫助,安頓基本的生理需求。順路要去花東、有心參與載運的民眾,則可以事先上平台預約,工作人員隨即會根據當月配給狀況來安排。
有別於將物資提供給區公所或鄰里長進行分發,臻佶祥食物銀行與當地牧師合作,了解哪些部落族人迫切需要援助,透過家訪或造冊,了解每戶家庭的實際狀況,進而根據這些家庭需要的物資進行配送,讓這些即期資源都可以送到合適的人手中!物資送抵存貨倉庫後,則由牧師前去領取,親自分發給所需家庭,以及和族人一同禱告,並將物資種類、重量、家訪紀錄、合影憑證、留言回饋上傳至平台,完整記錄此趟共運的過程。讓整個共運計畫不僅運送物資,更能豐沛族人的身心健康。
雖然此計畫中教會牧師扮演關鍵重要的角色,但食物銀行的救助並無宗教與民族之分,只要是需要幫助的人都會施以援手,體現「做好事不分你我他」的精神。
▎多達 600 戶家庭受惠 ,未來共運系統將納入居住需求
伴隨著參與數發部的《公益創新·徵案100》計畫,團隊有機會讓這個平台與長期從事的公益行動一同延伸,並透過群眾集資進行市場測試,獲 507 位贊助者支持,募集多達 132 萬的金額。此筆收入全數投入食物包的採購,既可以持續物資供給,也讓此項公益行動能見度提升,有助於未來的擴大發展。
由於公益創新計畫的實施長達一年多,團隊表示,幸好這個計畫的執行時間夠充足,讓團隊可以從早期的天馬行空逐步去修正方向進而落地,慢慢體現社會影響力的改變。這段期間成果不斐,在吉安、瑞穗、屏東三處新建了存貨倉庫,共運送多達 182 噸、近 4860 份的食物包,擴及約 600 多戶家庭受到幫助,並預計在今年擴增到 1000 戶家庭。根據受益者的分享,食物包的配給平均每月可降低這些家庭 1000+ 元的開銷。
如今,公益創新計畫將進入尾聲,最終所獲的獎金,預計一半回饋當地部落跟食物銀行、另一半投入系統的開發。目前正測試導入遠距醫療的可行性,並規劃要尋找合作廠商蒐集家電和二手家具,讓共運系統可以擴及更多生活需求,讓公益創新的力量能夠綿延下去!
※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為使通訊傳播科技的創新發展,能夠適切解決社會現有之議題,召開《公益創新·徵案100》計畫,鼓勵通訊科技結合社會公益的提案,希望藉以提升社會福祉、增進公益價值!